楚声王(?——前402年),又作声桓王,芈姓,熊氏,名当,
楚简王之子,
战国时期楚国国君。
楚声王四年(前404年),宋公田、郑伯骀都来楚国朝聘。楚声王率宋公在榆关筑城,这就是武阳城。
秦国在洛阴打败了
三晋,作为对楚国的支援。
楚声王死后,其子熊疑与王子定争夺王位,熊疑胜出,是为
楚悼王。其后王子定外逃。楚悼王二年(前400年),三晋攻打楚国就是与此有关。
楚声王被盗而杀,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楚国,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从侧面反映了楚声王的无能错乱和穷兵黩武。所以,他死后,楚国为其谥号为“声”,称为“声王”。《
逸周书·谥法解》云:“不生其国曰声。”
根据《
史记》,可知楚声王在位六年(前408年-前402年)。在
清华简《
系年》公布前,这一点无可争议。
但《系年》第22章楚声王元年下“
宋悼公卒”与晋齐长城之战(即
三晋伐齐之战)的记载,使学术界出现了不同声音。清华读书会及李锐、陶金、马卫东、苏建洲、白光琦、郑伊凡与张驰等人认为,应将楚声王元年系于晋齐长城之战的前404年,这样宋悼公卒年也符合
钱穆之说,可以一举解决两个问题。这样一来,楚声王就是在位四年(前405年-前401年)。
但董珊、马楠、吉本道雅、杨蒙生等人认为,《史记》无误,楚声王确实在位六年(前408-前402年)。他们提出,应将“楚声王元年”下记载的各事分开观之,系于不同年份,这样就解决了晋齐长城之战的问题。对于宋悼公卒年,他们既不从
杨宽,也不从
钱穆,而是根据《系年》系于楚声王元年(前407年)。按照这一说法,楚声王就还是按《史记》在位六年(前408年-前4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