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指
春秋时被俘到
晋国的
楚国郧公
钟仪,后用来借指被囚禁的人,也比喻处境窘迫、无计可施的人。
(成公九年)秋,郑伯到晋国去,晋人为了惩罚他勾结楚国,在铜鞮逮住了他。栾书攻打郑国,郑人派遣伯蠲求和,晋人杀了他,这是不合于礼的。两国交兵,使者可以来往两国之间。楚国的子重攻打陈国来援救郑国。晋侯视察军用仓库,见到
钟仪,问人说:“戴着南方的帽子而被囚禁的人是谁?”宫吏回答说:“是郑人所献的楚国俘虏。”晋侯让人把他放出来,召见并且慰问他。钟仪行再拜之礼,叩头。晋侯问他家世代所作的官职,他回答说:“是乐官。”晋侯说:“能演奏音乐吗?”钟仪回答说:“这是先人的职责,岂敢从事于其他?”晋侯命人给他一张琴,他弹奏南方的乐调。晋侯说:“你们的君王怎么样?”
钟仪回答说:“这不是小人所能知道的。”晋侯再三问他,他回答说:“当他做太子的时候,师、保
奉事着他,每夭早晨向令尹婴齐、晚上向大夫侧去请教,我不知道别的。”晋侯将这种情况告诉了
范文子,范文子说:“楚囚是君子啊,说话时举出先人的职官,这是不背弃根本;奏乐奏家乡的乐调,这是不忘记故旧;举出楚君做太子时候的事,这是没有私心;称二卿的名字,这是尊崇君王。不背弃根本,这是仁;不忘记故旧,这是信;没有私心,这是忠;尊崇君主,这是敏。用仁来
辨理事情,用信来保守它,用忠来成就它,用敏来推行它,事情即使很大,也必然成功。君王何不放他回去,让他结成晋、楚的友好呢?”晋侯听从了,对
钟仪重加礼遇,让他回国去求和。
【解释】本指春秋时被俘到晋国的楚国人
钟仪,后用来借指被囚禁的人,也比喻处境窘迫、无计可施的人。
钟仪为
楚共王时期(公元前601年——公元前560年)
楚国设在郧邑的行政长官,称作“郧公”,钟氏,名仪。楚共王七年(公元前584年),楚令尹
子重率兵攻打郑国,钟仪随军出征,由于战败,钟仪沦为战俘,
郑国把他抓住后,又转送
晋国,成了“楚囚”。在被囚期间,钟仪怀念故国,不忘家乡,他想到楚国的战败,不禁潸然泪下,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秋。郑伯如晋。晋人讨其贰于楚也。执诸铜鞮。
栾书伐郑。郑人使伯蠲行成。晋人杀之。非礼也。兵交。使在其间可也。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
侯观于军府。见
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召而吊之。
再拜稽首。问其族。对曰。泠人也。公曰。能乐乎。对曰。先父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
南音。公曰。君王何如。对曰。非小人之所得知也。固问之。对曰。其为大子也。师保奉之。以朝于婴齐。而夕于侧也。不知其他。公语
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言称先职。不背本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称大子。抑无私也。名其二卿。尊君也。不背本。仁也。不忘旧。信也。无私。忠也。尊君。敏也。仁以接事。信以守之。忠以成之。敏以行之。事虽大必济。君盍归之。使合晋楚之成。公从之。重为之礼。使归求成。
伤楚秦 南冠 南冠君子 南冠李戴 南冠楚囚 南冠相对
南音 奏
钟仪 忘
楚操 悲歌学楚囚
恋楚 我囚向楚 操南音 楚君子 楚囚 楚囚哀 楚地囚 楚奏 楚奏哀 楚怀 楚琴悲 楚臣冠 琴寄南音
明
梁辰鱼《浣纱记·谈义》:“堪笑流离一楚囚,萧萧空自佩吴钩。”
清
孙枝蔚《金山》诗:“此间风物异,无那客心愁。身世殊张祐 ,歌吟类楚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