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林曲
1957年王为一执导的电影
《椰林曲》是一部王为一执导,陈残云、李英敏编剧的电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57年。
剧情介绍
抗日战争时期,海南人民和革命军队在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着游击战,英勇地打击敌人。日本侵略者企图消灭海南岛上的人民武装,在海上和陆地建立了一条封锁线,切断了海南和大陆的联系。我方部队失去了党中央的直接领导,处于孤立作战状态。党委决定再派参谋谭真和班长张陵,以小渔港椰林湾为渡海据点,突过敌人的封锁线到雷州半岛去,把党中央拨给海南的电台运回来,建立空中通讯网,与党中央取得联系。
椰林湾虽然被日寇占领,地下党仍继续活动。张陵的妻子林秀梅住在椰林湾,她的父亲林海在十多年前接受党的任务过海去了,从此杳无音信。她和母亲林妈受尽了国民党和日伪汉奸的凌辱,但始终坚持着革命斗争,先后参加了共产党。
秀梅知道自己的丈夫又要冒险过海去,真是又兴奋又难过,她克制着自己的感情,帮助他们找到了党员中的老舵手林纯,他们决定趁着出海捕鱼的机会,偷渡封锁线。可是,途中因为碰上鬼子的巡逻艇而失败了。谭真中弹受伤,林纯则十分颓丧和恐惧,再也不肯去冒险了。大家正在着急,秀梅介绍了她父亲出海的经验。在一个风大没有月色的夜晚,秀梅、林妈等目送着张陵的小船开出海湾,当船驶到远海时,又被敌人发现,一阵猛烈的炮火把小船击沉了,眼见着此情此景的秀梅晕倒在地……敌人发现有人偷渡封锁线,便把椰林湾的渔船都查封了,不准渔民出港捕鱼。
秀梅知道了陈二公要在晚上悄悄出海,便以贩运椰子到雷州半岛去,以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困难为借口,要求陈二公带她出海。陈二公虽然不是党员,但他知道党有紧急任务,便毅然应允。第三次出海,陈二公凭着20年航工的经验,躲过了敌人的兵舰和巡逻艇。当晚,秀梅、张陵和组织派来的乔装打扮的“王先生”带着电台上了陈二公的船返回海南岛,途中又碰上鬼子的巡逻艇,陈二公为掩护电台中弹牺牲了。“王先生”指挥用手榴弹炸毁了敌艇的心脏——机舱,终于渡过了琼州海峡。谭真和林妈等在预先约定的地点准备接应,但得知叛徒林纯向敌人告密,临时改变接应地点,敌人扑了个空,林纯可耻地死在日寇的枪弹下。电台器材在“王先生”和谭真的护送下,安全到达根据地。原来这位“王先生”就是林海,党中央派他回来指导抗日斗争,大家为秀梅一家团圆而高兴。
电台架设好了,他们终于跟党中央联系上了。从此,孤悬海外的部队又在党中央的指示下与全国抗日战争协同合作,取得辉煌的胜利。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故事原型
1937年10月的一天晚上,毛泽东把廖承志请到了他居住的窑洞,布置了一项重要的任务:要求廖承志以独特的便利条件,到香港开设香港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
1938年初,几经波折,廖承志到达香港,与潘汉年等人秘密研究后,在香港皇后大道18号以一家茶叶商行作为掩护,创立了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
当年10月22日,广州沦陷。八路军香港至重庆的交通线,也随即由原来经广州、衡阳、长沙,改为从香港乘轮船至广州湾,经遂溪、廉江入广西陆川,经玉林、贵县再乘长途汽车经宾阳、柳州到桂林,返程是由漓江至梧州转广东、香港……
电影《椰林曲》中这样一首清新隽永、活泼轻快的歌曲,后面也隐藏着可敬的牺牲。《椰林曲》海上运送电台的情节,就是取材于菉塘、硇洲、徐闻等地人民给琼崖游击队送电台这一史实。
菉塘交通站老交通员、93岁的林美瑜回忆说,1940年夏,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按党中央的指示,为海南琼崖游击纵队购买了一部火力发电的大型电台,海南交通员由香港经海上把电台运到西营(霞山)。他和吴德忠护送,林裕和林魁两个人用货笼担着电台,送到海边一个叫海山宫的小庙里,再从现在海富一带的位置上送上帆船,然后,又历尽艰险,把电台安全运到硇洲地下交通站。之后,再转运到海南。
湛江到海南,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期,菉塘交通站建立的三条地下交通线之一。另外两条是湛江(时称广州湾)至马来西亚、湛江至香港。
廖承志,是什么时候把目光投向了湛江呢?
1 广州湾的优势
廖承志选择广州湾作为白色恐怖时期重要的红色交通线,并非偶然。
——从地理位置上看,广州湾地处粤桂琼三省交界处,水陆交通便利,外可通香港、澳门、东南亚,内可联华南、西南。特别是海路一线,由于环北部湾大小港湾星棋布,打开突破口,较陆路方便。
——从革命实践看,当地的地下党组织也积累了丰富的地下斗争经验。由于广州湾长期处于法帝殖民者、国民党反动派等各种反革命力量的统治之下,共产党的革命活动一直处于地下状态。广州湾的红色地下活动,几乎与党组织同步诞生。诞生以来,在中共中央南方局、香港分局、华南分局、广东省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全市城乡建立了一大批地下交通站、联络点。
——广州湾有一大批优秀的地下工作者,他们党性坚强、信念坚定。首任中共南路特委书记黄学增,是广东四大农运领袖之一,倍受周恩来总理的称赞;1927年任中共南路特委书记的黄平民,与朱德等早期共产党人一起,曾是中共旅欧支部成员。像这样政治坚定的共产党员,还有很多。他们以隐蔽的方式坚持开展革命活动,敢于牺牲,勇于战斗,表现出坚强的政治素质。
2 落子晨光
廖承志、潘汉年对此了然于心。他们进一步研究形势时发现,在广州湾的晨光小学,革命活动十分活跃:一所小学校,怎么会有几乎可以说是汹涌的革命激情?
很快,他们就摸清了:原来,广州湾晨光小学校长许乃超,是革命失败后,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共产党员。他心底熊熊燃烧的革命理想,从来没有止熄过。尽管没有党组织的消息,但他依然保持着清醒的政治觉悟,一个人默默地在坚持革命活动。这一发现,让廖承志和潘汉年兴奋不己。
党中央让廖承志到香港创办八路军办事处,就是为了打通一个连接海外的通道。彼时,战事紧张,八路军驻港办事处必经之地广州形势异常严峻。寻找新的通道,已经迫在眉睫。
1938年秋,广州沦陷。
廖承志果断决定:落子晨光小学,打通广州湾。
于是,当年10月,他派中共香港海员工委书记潘云波来到广州湾。潘云波拿着广东省委组织部长连贯的介绍,来到广州湾晨光小学,接收和恢复了许乃超的组织关系,在晨光小学建立了交通中转站。
1938年11月,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交通员李沛群带着连贯的介绍信,来到晨光小学和许乃超接头。许乃超把李安排在当时湛江最繁华和气派的宝石大酒店住宿,然后,找汽车把他送到桂林。从此,李沛群经常带着密件从湛江过往,成为使用这条线路最多的地下交通员之一。
3 地下交通网
不久,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主任李克农也决定,使用桂林经湛江到香港的交通线。这条交通线上的交通员是曾昌明。桂林办事处把交通联络点设在霞山的“而信行”。
1939年2月,日军侵占海南岛后,大批海南难民逃到广州湾。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在硇洲岛成立“香港琼崖华侨救济会分处”,作为琼崖逃亡出来的难胞落脚点。
1939年8月,为解决经由广州湾到海南的人员、物资多的问题,琼崖特委经请示廖承志同意,决定在广州湾市郊建立一个交通站。琼崖特委广州湾办事处请求中共广州湾支部帮忙联系地点。中共广州湾支部经请示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林林,同意琼崖特委设在广州湾的办事处与中共广州湾支部共同使用菉塘交通站。
1940年初,菉塘交通站先后在霞山、赤坎城区的“公泰隆”、林吕记、天和国药等地设立联络站、接头点。
菉塘交通站随后建立了湛江至马来西亚、香港、海南三条地下交通线。
这样,在湛江,就出现了一批由中共中央南方局、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八路军驻香港及桂林办事处,广东省委和琼崖特委,中共南路特委、粤桂边区地委分别或共同建立的地下联络点、交通站、交通点。这些地下站点相互交汇,形成了一个纵横交叉、四通八达的地下交通网,工作触角延伸到南路各县、海南、香港、澳门、广州、广西、上海、重庆和越南等地。
4 交通网的任务
秘密地下交通网的主要任务是接待、掩护、护送经广州湾来往于桂林、重庆、香港和海南之间的人员。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周恩来对“抢救文化名人”做出部署:“如有可能,请先至澳门转广州湾,或先赴广州湾后集中桂林”。
作家夏衍在他的《广州湾通讯》中,记述了他于1938年12月由桂林南下,抵广州湾待船去香港时的见闻。这位著名作家,曾先后三次往来于这条交通线。1941年,他和陶行知的儿子小陶陶在菉塘交通站隐蔽期间,在村中的小学校里指导推行“小先生制”,还成立了“小先生”委员会。老交通员林梓祥回忆说,他就是当时的“小先生”之一,他曾和一个叫林普忠的人在上坡塘村当过小先生。菉塘,成了革命摇篮。
据不完全统计,这条交通线上往来于海外、香港、广州、桂林、上海、重庆、海南等地的革命同志数以百计。其中有党的领导同志张文彬、刘田夫、梁嘉、左洪涛、梁广、王均予、杨应彬、冯白驹、王国兴、马白山、林李明、庄田,文化界人士夏衍、赵少昂、马师曾、薛觉先、红线女等。还有从香港经湛江回海南岛的多名琼崖华侨抗日回乡服务团成员、从马来西亚回国的马共中央委员、组织部长杨少民等人。
传递情况、送密件、药品和重要的器械,也是这张交通网的重要工作。
在敌人严密封锁交通要道的情况下,传递密件是十分艰难危险的。但是,交通员们沉着冷静,机智勇敢,一次次化险为夷,冲破了重重封锁。1947年3至4月,南路特委交通员吴德忠从香港护送电台密码回南路。香港分局领导负责同志把装在双管烟斗里的密码交给他时,特别嘱咐他,什么都可以丢失,甚至牺牲性命,但烟斗里的密码决不能丢。他从香港到江门后,发现敌人设岗检查,所有过往人员无不被全身搜遍。在危急关头,吴德忠急中生智,立即掏出烟头点火抽烟。特务把他随身携带的纸张、牙膏、烟丝、行李,一一严密检查。他镇定地拿着烟头一边抽烟,一边应付着敌人的盘问,敌人完全没有料到他嘴里叼着的烟斗却藏着党的密件。就这样,他顺利地把密件送到南路特委。
今天,人们追捧谍战片,为惊心动魄的情节和英勇机智的地下党员们叫好;而真实的故事里,地下党员们是把头别在腰带上,随时准备着赴汤蹈火。
1943年,许乃超奉上级组织的命令,离开了晨光小学。
后来的革命者接过晨光小学的接力棒,继续坚持战斗。像菉塘等一大批地下交通站一样,这枚在廖承志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棋子,如一位勇往直前的过河卒子,一直坚持战斗。直到1949年12月19日湛江解放,黎明的曙光照耀湛江大地时,这枚棋子才凯旋收兵,结束了凝结着光荣与梦想的使命。
今天,故地仍在,物是人非。
暖暖的阳光打在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宽阔的道路上车水马龙。公园里的大姐随着欢快的乐曲扭动腰肢,花朵般的孩子们在草坪上奔跑撒欢,不时有人拿出手机拍照,把这欢乐的时光传递——这是美好的和平时代,这是快捷的信息时代,然而,又怎能忘记那些身影,他们曾在这块土地上抛洒英雄鲜血、铺展出大无畏的智慧,他们伟岸的身影,把那些峥嵘的年代照亮……
参考资料
【椰林曲】(豆瓣).豆瓣.2023-12-22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8 00:32
目录
概述
剧情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