椪柑
芸香科柑橘属植物
椪柑(Citrus reticulata 'Ponkan'),芸香科柑橘属木本植物,叶片为椭圆形或阔卵形;花单生或簇生;果实扁圆形,蒂部隆起,顶部平而宽,中央凹,橙黄至橙红色,油量多、皮粗糙、果肉汁多、味甜;花期4到5月,果期11到12月。椪是广东东部,福建南部的地方方言,为松皮或空心之意,椪柑由此得名。
植物学史
椪柑品系多,湖南的梅柑,云南建水的白橘,西双版纳的版橘均属此类。有早熟及迟熟系。有软枝和硬枝系,果有短颈的属高蒂系,福建潭浦地区的八卦芦或硬芦属此系,品质甚优,但不便于包装。
园艺学者认为椪柑属于橘类,以其花较小,果皮松为依据,但它的子叶颜色与典型的差别较大。
椪柑:椪,读Peng,广东东部,福建南部的地方方言,或读如Pang,为松皮或空心之意。原字写成冇,其意为无,无与冇,实为谐音,写成椪。椪柑由此得名。
芦柑:芦,原为福建南部与广东东部的地方方言,意指软绵绵的,即成熟的果因果皮离开果肉手压有软绵绵之感,故芦为表意之词。但清代吴应逵《岭南荔枝谱》称“果非核种者”称为芦。
Ponkan,早已为国际园艺学者采用,亦为商品名,《中国植物志》沿用之。
形态特征
木本植物,分枝多,枝扩展或略下垂,刺较少。单身复叶,翼叶通常狭窄,或仅有痕迹,叶片披针形,椭圆形或阔卵形,大小变异较大,顶端常有凹口,中脉由基部至凹口附近成叉状分枝,叶缘至少上半段通常有钝或圆裂齿,很少全缘。花单生或2-3朵簇生;花萼不规则5-3浅裂;花瓣通常长1.5厘米以内;雄蕊20-25枚,花柱细长,柱头头状。
果扁圆形,或蒂部隆起呈短颈状的阔圆锥形,顶部平而宽,中央凹,有浅放射沟,纵横径5.1-6.1厘米×6.1-7.8厘米,重136-187克,也有较小或更大的,橙黄至橙红色,油胞大,油量多,皮粗糙,松脆,厚2.7-3.5毫米,甚易剥离,瓢囊10-12瓣,果肉嫩,汁多;种子少或无,子叶淡绿色,多胚,花期4-5月,果期11-12月。
产地生境
中国是椪柑的原产国,也是最重要的生产国家。全球数十个有椪柑种植的国家中,除日本有少量生产外,均为零星种植。中国椪柑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椪柑面积、产量的95%以上。中国生产椪柑的县(不包括台湾省)有近300个,重要的生产县有:福建的永春、长泰,浙江的衢州,湖南的吉首,四川的荣县,湖北的当阳,云南的石屏,贵州的从江、榕江。中国有16个省、市、区有种植,福建、浙江、湖南、广西、四川、湖北、广东、江西、云南、贵州和台湾等为主产省(区)。重庆、上海、江苏、海南、陕西等省、市也有栽培。椪柑适应性极广,性喜温暖湿润而不耐寒,对低温的敏感性超过落叶果树,适宜在北亚热带至边缘热带的气候带种植。
栽培技术
椪柑苗木繁殖有嫁接,实生、压条、分株等多种方法,但生产上主要是采用嫁接繁殖方法。
扩穴改土:椪柑产量高、结果多、挂果时间长、需消耗大量的养分和水分等特点,对全场的柑橘树全面实行扩穴压青,穴长2米、宽1米、深60-80厘米,扩穴回填时分3层填埋山草、腐熟的农家肥及饼肥,每穴山草150千克,腐熟的农家肥100千克,饼肥5千克,毛发和石灰各1千克。
施肥:施肥以有机肥为主,配施复合肥。每年4-5月根系生长旺盛时期,667平方米施900-1500千克腐熟的天然农家肥(如鸡粪、猪粪、牛粪、羊粪、人粪尿或沼液等)。采用条状施肥法,即在行间和株间开条状沟,沟的深度约30厘米,施肥后覆土填平。如腐熟人粪尿或沼液可在树冠滴水线稍外均匀地挖6-10个,20-30厘米的穴,施肥后待人粪尿或沼液干后覆土。按667平方米产80千克的结果树每年施3-4次复合肥(氮:磷:钾=15:15:15),每次施2-3千克。
修剪:改自然圆头形为开心形。结合冬剪剪除中心主干和多余的亚主枝、侧枝,压制顶端优势,促进四周枝条发育,使主干部与地面成60-70°,副主枝与主枝成10-15°,在夏季抹除嫩梢,剪除树冠顶部及内膛的徒长枝、过密枝,高度控制在3-4米之间。通过“开心形”修剪,既改善树体受光,使结果面积增加,又降低相对湿度,减少病虫害,矮化树体,便于农事操作。
病虫防治
防治原则
栽培过程中要注意做到无病虫:这一环节主要的目的是保证苗木的质量,只有在苗木的质量得到保障时,才能让椪柑的生长过程更加安全,才能有效提高产量。
合理设定栽培方案:栽培方案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而改善栽培条件并定期对枝叶进行修剪,也是减少虫害的有效方式。
做好预防工作:预防工作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常见的病虫害都有明显的特点,因而种植者们需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椪柑出现疑似病虫害的症状时要及时处理。
休眠期防治工作:休眠期是防治的最佳时节之一。由于有些害虫在一定的时节会进入休眠期,繁殖和产卵的速度会大大下降,因而生产者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全面的除虫工作,为防治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病害
炭疽病:这一疾病严重影响了椪柑树地上部的各个部位。发病时,树叶边缘会出现灰白色或深褐色的粒点,潮湿时还会在粒点上额外出现带粘性的红色粒点。而输液通常也会呈现暗绿色或黄褐色,并大量脱落。防治措施:利用45%的石硫合剂,按照120倍左右的比例进行配液。在嫩叶期,重点在幼果期进行喷药。而常见的药剂为20%龙克菌、12%绿菌灵、45%石硫合剂、50%苯菌灵等。
疮痂病:疮痂病为嫩叶常见的疾病,通常叶片会出现油浸状斑点,后发展为蜡黄色,落叶落果情况严重。并且会随着风和雨水的传播进行传染。防治措施:在新梢嫩芽1-2毫米时第一次喷药,半个月左右进行第二次喷药。常用的药剂为5%氨基寡糖素、2%武夷菌素、80%代森锰锌、77%氢氧化铜等,按照合适的比例进行喷药。
溃疡:溃疡会让叶片变黄,且最大的危害在于影响产量,发展严重会使得根系腐烂,从而毁坏椪柑林,这也是椪柑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病害。一般情况下叶片从叶脉或边缘处开始变黄,并发展为不同层次的斑点,果实小,且形状不规则,容易畸形。防治措施:首先要选取隔离条件好的地区进行赞佩,在播种前要将种子用热水浸泡,或用1000倍的盐酸四环素液浸泡。常用药剂为:40%水胺硫磷乳油、20%速灭杀丁乳油、40%乐果乳油等。
虫害
全抓螨:全抓螨主要危害椪柑的花蕾、幼果等。在春季时,幼虫会集中于叶脉处,导致叶片出现黄色斑点,嫩叶急性。而通常在凹陷处会有虫卵,危害情况严重时会导致落叶、落果甚至影响产量。防治措施:在虫卵繁殖的高峰期进行挑治,并在半月左右进行第二次挑治。常用药剂为73%克螨特、20%哒螨灵等,通过调制比例,使喷雾能让叶片完全湿润。
柑桔潜叶蛾:这种害虫主要危害嫩叶,并使得被危害的叶片出现蜷缩而脱落。在幼虫孵化后,通过叶表皮内进行潜入,并使用叶片。成熟后吐丝,并结茧化蛹。防治措施:当嫩梢长度达到3毫米左右时进行第一次喷药,10天后进行第二次喷药。常用药剂为3%啶虫脒、40%毒死稗、20%氟幼灵等,按一定比例进行喷雾。
柑橘粉蚧:柑橘粉蚧也是常见的虫害,但是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成虫主要危害叶片和果蒂,继而危害果实和树梢。由于该虫经常聚集在叶脉和果蒂处,因而主要危害果实或去叶片的接触面。防治措施:要在柑橘粉蚧虫害的高峰期,也就是每年的5月至6月进行喷药,常用药剂为8%阿维菌素、4%鱼藤酮、20%哒螨灵等。同样,要使喷雾能让叶片完全湿润。
主要价值
椪柑的果实营养丰富,色、香、味兼优,易剥皮,方便鲜食。椪柑还可加工果汁饮料、蜜饯、果酒和果酱等食用。
《本草衍义》记载椪柑具有清热止津、醒酒利尿之功效。常用于追料胸膈烦热,口渴欲饮,醉酒,小便不利。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1 22:12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