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下街道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辖街道
棠下街道,隶属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地处天河区中南部,东起车陂路,与车陂街道相依;南到中山大道西,与天园街道相连;西至华师大东围墙旧铁路员村支线,与石牌街道相接;北面从汇景中路、丫髻岭、北环高速公路北侧车陂涌拦河水坝一带,与五山街道长兴街道新塘街道相邻,面积约6.97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末,棠下街道常住人口264809人(第七次人口普查)。
历史沿革
1997年12月,由东圃镇划出棠下村,石牌街、员村街、五山街划出小部分地段组建棠下街道。
2002年12月,东圃镇棠东村中山大道以北地区划入棠下街道。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棠下街道辖棠德南、棠德北、华景东、华景西、尚景、达善东、达善西、枫叶、邮电、荷光东、荷光西、加拿大花园、祥龙、丰乐、东南、天安、广棠17个社区。
地理环境
棠下街道地处天河区中南部,东起车陂路,与车陂街道相依;南到中山大道西,与天园街道相连;西至华师大东围墙旧铁路员村支线,与石牌街道相接;北面从汇景中路、丫髻岭、北环高速公路北侧车陂涌拦河水坝一带,与五山街道、长兴街道新塘街道相邻,面积约6.97平方千米。
人口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棠下街道常住人口有177864人。
截至2011年末,棠下街道常住人口有17.79万人,户籍人口有6.15万人。2011年,棠下街道出生935人,人口出生率15.20‰,人口自然增长率11.81‰,计划生育率94.5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552万人。
根据天河区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棠下街道常住人口264809人,占天河区常住总人口的11.81%。
经济
2011年,棠下街道社会商品销售总额195.04亿元,其它服务业总产出62.18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棠下街道有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棠下街道有文化站1个,为省特级文化站,常年举办各种文艺活动。有文化站辖图书室,文化室17个。截至2011年末,棠下街道有社区篮球场1个、全民健身路径21条。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棠下街道有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原邮电医院,三级甲等医院),两所高校均有卫生院;设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环卫站、消毒站。
社会保障
2011年,棠下街道有低保户133户,304人;低收入户18户,42人;为33名残疾人家庭的子女申请扶残助学金共17万元,为122名残疾人申请重残补助金共16万元,办理残疾人免费乘车卡264人;审批特困人员基本医疗救助金348户次,享受人口656人次共11万元,申请特困人员医疗费资助2.6万元,申请专项救助经费6人3万元;发放临时性物价补贴、实物救助券275户,金额10万元;发放低收入户污水处理费157户共1万元;接收区慈善会3次捐赠大米共700多千克、毛毯125床;为31名优抚对象办理居民医保,为10名农村籍退役士兵申请老年生活补助。2011年,棠下街道失业登记881人,其中安置就业人员859人,就业率达80%以上,充分就业社区达60%,就业率达90%;“4050”就业率达85%;介绍3名残疾人实现就业。
交通运输
棠下街道有中山大道、广园东路、华景路、华景北路、上社路、荷光路、涌边路、丰乐路、棠东东路、正南路、科韵路、枫叶路、棠德南路、棠德北路、棠德东路、棠德西路等主要道路。2019年12月20日,棠下街开通广州地铁21号线。
历史文化
棠下街道因成立初期主要位于棠下村地域,故名。棠下村形成于南宋时期,村名起源一是先祖在“甘棠树下”开村,故名;另一说法出自古语“甘棠树下”,有缅怀先人遗德的意思。
截至2011年末,棠下街道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毛泽东视察棠下纪念馆、石仁窿蓄水湖碑;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兰溪潘公祠、陂头拦河坝。
参考资料
广州市天河区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羊城晚报·羊城派.2021-06-13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4 12:1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