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臂蛙(
学名:Rana liebigii)为
蛙科蛙属的
两栖动物。头扁平,头宽大于头长;吻端圆,微突出下唇,吻棱不显;颊部向外倾斜;鼻孔略近眼;鼓膜不显;犁骨齿呈“\/”形,自内鼻孔内侧向中线倾斜,齿列后端间距窄;舌椭圆形,后端缺刻深。在
中国大陆,分布于
西藏等地,多生活于小流溪。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1880至39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
尼泊尔。
成体:雄蛙体长64--103mm,雌蛙体长76—118mm。头扁平,头宽大于头长;吻端圆,微突出下唇,吻棱不显;颊部向外倾斜;鼻孔略近眼;鼓膜不显;犁骨齿呈“\/”形,自内鼻孔内侧向中线倾斜,齿列后端间距窄;舌椭圆形,后端缺刻深。
前肢短,前臂及手长不到体长之半;雄蛙前臂明显比雌蛙者粗壮;指端膨大呈球状,第一、第二指几乎等长,略短于第四指;指侧微具缘膜;指近端关节下瘤甚显;内掌突大,卵圆形,外掌突小而窄长。后肢长,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眼或略超过,左、右跟部重叠,胫长超过体长之半;趾端球状;第一、第五趾外侧缘膜明显,后者缘膜仅达趾基部;趾间全蹼;外侧踱间蹼超过踱长之半;第三、第五趾几乎等长,末端达第四趾第三关节下瘤下方;关节下瘤明显;内踱突大、椭圆形,无外踱突;无跗褶。
皮肤较粗糙,背面和侧面散布有圆疣和长疣;四肢背面的小疣粒排列成纵肤棱状;体背两侧眼后至跨部的长疣连续或断续的相连构成背侧褶,后端不明显。枕部有一显著的横肤沟;颞褶平直而粗厚。腹面皮肤光滑。雄性胸部两侧有黑刺团;前肢粗壮,前臂内侧、内侧三指以及内掌突内缘有椎状黑色刺;有一对咽下内声囊;雌性无此特征。
生活时体色变异大,背面橄榄褐色、棕红色、褐红色或棕褐色;四肢背部的深色斑纹极不规则。腹面灰白色,夹杂有黑色或者深灰色的小点或云斑;股后黑褐色,散布有黄色或者棕色小点。浸泡标本背面呈浅褐色或深褐色,散布有深色斑,疣粒及周围颜色棕黑色;四肢背部的斑纹细窄,棕黑色;腹面呈灰色或褐色云斑状。雄性胸部的刺团清晰可见,但黑色脱落。
该蛙生活于1 880~3 900 m高山区的小溪及其附近。白天多隐伏于溪内大石下,夜晚出外活动,常蹲于石上。繁殖季节在8~9月;卵产在溪内大石块下,卵单粒不均匀地附着在石底面。蝌蚪生活于流溪的深水坑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