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翅缘鸦雀
鹟科鸦雀属动物
棕翅缘鸦雀(学名:Paradoxornis webbianus)属于鹟科鸟类。棕翅缘鸦雀是以前一些书籍上的叫法吧,以前的棕头鸦雀分为棕翅缘组和褐翅缘组,现在棕翅缘组的还是叫棕头鸦雀(其中的两个亚种独立为灰喉鸦雀),褐翅缘组的就叫褐翅鸦雀。放松的时候圆胖还很小,叫声细弱。
形态特征
中型的鸟类,体长为40~52厘米,体重250~392克。黑色的嘴较为粗厚,尾羽呈长而宽的凸状。雄鸟和雌鸟的羽色很相似,通体除翅和肩部外全为黑色,头、颈和胸部闪耀紫蓝色的光泽,胸、腹、尾部等逐渐转为绿色的光泽。两翅为栗褐色,肩和肩的内侧为栗色。
生活习性
褐翅缘鸦鹃主要栖息于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平原地区的林缘灌丛、稀树草坡、河谷灌丛、草丛和芦苇丛中,也出现于靠近水源的村边灌丛和竹丛等地方,但很少出现在开阔的地带。喜欢单个或成对活动,很少成群。平时多在地面活动,休息时也栖息于小树枝桠,或在芦苇顶上晒太阳,尤其在雨后。它善于隐蔽,遇到干扰或有危险的时候就很快藏在地上草丛或灌丛中,也善于在地面行走,跳跃取食,行动十分迅速,还常把尾、翅展成扇形,上下急扭。飞行时急扑双翅,尾羽张开,上下摆动,速度不快,通常飞不多远又降落在矮树上。它的鸣声连续不断,从单调低沉到响亮,其声似“嗷,嗷”声,好像远处的狗吠声,数里之外都能听见,尤以早晨和傍晚鸣叫频繁。
叫声:一连串深沉的boop声,开始时慢,渐升速而降调;复又音调上升,速度下降至一长连串音高相等的或缩短的四声boop叫声。又作突然的plunk声。
分布范围
棕翅缘鸦雀是唯一一种模式标本在上海采集的鸟类。指名亚种仅分布在长江口和杭州湾周围。
繁殖方式
每年3月雄鸟就开始求偶了,它们全身的羽毛蓬松,两翅低垂,尾呈扇状展开,跳着盘旋的舞蹈,围绕和追逐雌鸟,同时也用鸣声来吸引雌鸟。这时的雌鸟也常鸣叫,叫声好像母鸡的“咯,咯”声。交尾以后,就在草丛、灌木丛、芦苇、竹林以及攀缘植物中等处营巢,距地面的高度为1~7米不等。巢由细枝、草茎、草叶等构成,有时只用其中的一种材料。巢的结构较为粗糙,形状为球形,开口于侧面的上方,孵卵的亲鸟的尾羽常常露在巢的外边。每窝产卵3~5枚。卵的颜色为白色,有时有淡黄色的光泽,但在孵化时很快消退。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卵。雏鸟孵出后就能在地上蹒跚而行,有危险时便钻入草丛之中,一周以后便能离巢试飞了。
濒危等级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易危  生效年代: 1996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02 21:27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