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树
棕榈目山棕科、棕榈科植物
棕树是棕榈科棕榈属植物。乔木状,树干圆柱形,被不易脱落的老叶柄基部和密集的网状纤维,裸露树干直径10-15厘米,甚至更粗;叶片呈圆形或近圆形,叶柄两侧具细圆齿;花絮粗壮,从叶腋抽出,通常是雌雄异株;果实阔肾形,成熟时由黄色变为淡蓝色;花期4月;果期12月。
形态特征
乔木状,高3-10米或更高,树干圆柱形,被不易脱落的老叶柄基部和密集的网状纤维,除非人工剥除,否则不能自行脱落,裸露树干直径10-15厘米,甚至更粗。叶片呈3/4圆形或者近圆形,深裂成30-50片具皱折的线状剑形,宽约2.5-4厘米,长60-70厘米的裂片,裂片先端具短2裂或2齿,硬挺甚至顶端下垂;叶柄长75-80厘米或甚至更长,两侧具细圆齿,顶端有明显的戟突。
花序粗壮,多次分枝,从叶腋抽出,通常是雌雄异株。雄花序长约40厘米,具有2-3个分枝花序,下部的分枝花序长15-17厘米,一般只二回分枝;雄花无梗,每2-3朵密集着生于小穗轴上,也有单生的;黄绿色,卵球形,钝三棱;花萼3片,卵状急尖,几分离,花冠约2倍长于花萼,花瓣阔卵形,雄蕊6枚,花药卵状箭头形;雌花序长80-90厘米,花序梗长约40厘米,其上有3个佛焰苞包着,具4-5个圆锥状的分枝花序,下部的分枝花序长约35厘米,2-3回分枝;雌花淡绿色,通常2-3朵聚生;花无梗,球形,着生于短瘤突上,萼片阔卵形,3裂,基部合生,花瓣卵状近圆形,长于萼片1/3,退化雄蕊6枚,心皮被银色毛。
果实阔肾形,有脐,宽11-12毫米,高7-9毫米,成熟时由黄色变为淡蓝色,有白粉,柱头残留在侧面附近。种子胚乳均匀,角质,胚侧生。花期4月,果期12月。
分布范围
棕树原产于中国,日本也有分布。北至秦岭以南、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华南沿海都有栽培。
生长环境
棕榈喜温暖湿润环境,喜光,有较强的耐阴能力;能耐一定的干旱和水湿;根系浅,生长缓慢,易被风吹倒,自播繁衍能力强。通常仅见栽培于四旁,罕见野生于疏林中,海拔上限2000米左右;在长江以北虽可栽培,但冬季茎须裹草防寒。对烟尘、二氧化硫、氟化氢等有毒气体的抗性较强。易风倒,生长慢。
棕榈树品种
山棕榈Trachycarpus martianus (Wall.) H. Wendl.
本种原产喜马拉雅山的中部和东部及缅甸等地;据文献记载:我国云南西部和西北部有分布。
水椰(Nypa fruticans Wurmb)产海南东南部的崖县、陵水、万宁、文昌等县的沿海港湾泥沼地带。亚洲东部(琉球群岛)、南部(斯里兰卡、印度的恒河三角洲、马来西亚)至澳大利亚、所罗门群岛等热带地区亦有分布。
本种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嫩果可生食或糖渍;花序割取汁液可制糖、酿酒、制醋;叶子可盖屋,亦可用于编织篮子等用具,在国外一些产地土著居民有用其嫩叶作卷烟纸的;此外,水椰还有防海潮、围堤、绿化海口港湾和净化空气等用途。
琼棕(Chuniophoenix hainaensis Burreet)产海南的陵水、琼中等地。生于山地疏林中。本种树形优美,可供庭园观赏。
矮琼棕(Chuniophoenix humilis C.Z.Tang et T.L.Wu)产海南陵水县吊罗山。越南亦有分布。本种树形优美,可作庭园绿化材料。
龙棕(Trachycarpus dracocephalus Ching et Hsu)现状:本种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仅见于云南西部至西北部的大姚、宾川(鸡足山)、永胜以及中部的峨山等地区,在海拔1500-2300米的范围内有少量分布。由于植株低矮、树形美观,适宜做高级盆景观赏和庭园绿化植物。
董棕(Caryota urens L.):产广西、云南等省区。生于海拔370-1500(-2450)米的石灰岩山地区或沟谷林中。印度、斯里兰卡、缅甸至中南半岛亦有分布。木质坚硬,可作水槽与水车;髓心含淀粉,可代西谷米;叶鞘纤维坚韧可制棕绳;幼树茎尖可作蔬菜;树形美丽,可作绿化观赏树种。
繁殖方法
棕树一般为播种繁殖。
播种繁殖,在原产地可自播繁衍。11月果熟后,连果穗剪下,阴干后脱粒,随采随播,或选高燥处混沙贮藏。春播宜早,播前用60~70℃温水浸一昼夜催芽,行条播,播种量750~1000千克/公顷,种子发芽较慢,盆土深厚,保水效果好,利于发芽,幼苗生长缓慢,置蔽荫处养护或适当遮光。盆播株距3cm,覆盖种土厚3cm,每隔2~3天浇1次水;上扣另一花盆半掩状,约40天可发芽,尔后除去扣盆,苗期及时除草、松土,加强肥水管理。棕榈初期生长缓慢,当年苗高仅3厘米,翌年留床,第三年分栽培大,用于绿化的至少要7年以上。
栽培技术
棕树除低湿、黏土、死黄泥和风口等处均可以栽植。
采种
从15~40年生的壮年树上采种.幼龄树和老龄树上的种子不宜采用。要在11~12月间,棕树种实已完全成熟、呈灰揭色时采收。种实除去小枝梗后,放在室内,铺12~15厘米厚,摊晾15天左右,即可播种。若待春播应将种子与湿沙混合,摊放室内,上盖一层稻草,保湿贮存。
整地播种
做苗圃的地应选择靠近水源、不易受旱受涝、较肥沃的沙壤土或粘壤土。一般每平方米施腐熟的人粪尿8~10担、过磷酸钙20千克,耕翻后,做成宽1.4米的畦。播前要将种子放在草木灰水中浸泡48~64小时,擦去果皮和种子外的蜡质,洗净播种。由于棕树种子的发芽率一般只有40%左右,故要播足种子,每667平方米播种50~60千克。条播,条距20~25厘米。播后用灰粪和细碎肥沃的土杂粪混合后盖种,不可覆盖过厚,以2~2.5厘米为度。然后上盖一层稻(麦)草,以防土壤干燥板结。
苗期管理
出苗80%以上时,于傍晚将盖草掀去,用喷壶喷湿畦面。幼苗期要保持土壤湿润,及时拔除杂草。3~4个月后,幼苗长出3片叶时,即行假植。假植土壤要疏松肥沃,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土杂粪80~10担。假植行株距15厘米×13厘米,栽后每夭傍晚要浇水,直至成活。一个月后,开始松土追肥。高温季节,要在苗间擂芭茅秆遮荫。苗高60厘米左右,即可移栽。
移栽
选择土壤潮湿肥沃、排水良好的山脚坡地,尤以田头、地边、宅旁、溪岸、路边等空闲地为佳。低洼地、重粘土、死黄泥、过酸过碱、土层浅的地均不宜栽植。成片栽植的,要在移栽前一年的7、8月间,将地面杂草灌丛全部砍倒,深挖土30厘米左右,把杂草灌丛埋入土中;待移栽时,打碎土块,捡除石块、树根等,挖穴造林.穴深及长宽各30厘米,行株距17米又1.3米,每667平方米约栽30株。零散栽植的,要在移栽处整地挖穴,穴深30~35厘米,穴长宽各40厘米,株距2米,做行道树的株距要在3米以上。由于棕苗无主根,须根群向四方伸展,故应在穴底中央铺垫一些土,让其高于四周.栽植时,苗茎立于中间高处,须根倾斜伸向四周低处,然后填土踩实。注意不宜栽植过深,严防把苗心埋入土中.穴深苗小的,可在穴底填些腐熟的土杂粪或肥土.移栽后,每2~3年施肥一次,施用火粪、垃圾、土杂粪等。还要注意排水防债,以防引起烂根死亡.。并应注意及时清除树干上的苔癣、地衣、膝蔓等。
主要价值
食用
棕树未开放的花苞称“棕鱼”,可供食用。
观赏
棕树树形优美,是庭园绿化的优良树种。棕榈树栽于庭院、路边及花坛之中,树势挺拔,叶色葱茏,适于四季观赏。
经济
在中国南方各地广泛栽培,主要剥取棕树的棕皮纤维(叶鞘纤维)可作绳索、刷子和沙发的填充料等;嫩叶经漂白可制扇和草帽。
棕片纤维拉力强,耐摩擦,耐磨,耐水湿。可编织棕衣、鱼网、棕绳、刷具、鞋底、棕蹦床、床垫、地毯等。棕片用手工或机具加工成棕丝,按长短束成小捆,是出口物资之一。棕丝加橡胶及其他粘结剂还可以制作成弹性床垫、沙发垫、坐垫等。棕叶可作扇子,其纤维亦作绳索用和扎制扫把。棕籽含有丰富淀粉(出油率80%)和蛋白质,加工后可作饲料。种子表层蜡质可代替蒙旦蜡用于国防和工业上。
药用价值
据《本草纲目》记载,棕树的叶鞘纤维具有收涩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吐血、尿血等。
棕树的棕片烧灰入药止血有良效。根、花、果、叶均可供药用。
棕榈叶
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棕榈Trachycarpusfortunei(Hook,f.)H.Wendl.的干燥叶柄。采棕时割取旧叶柄下延部分和鞘片,除去纤维状的棕毛,晒干。
【性状】本品呈长条板状,一端较窄而厚,另端较宽而稍薄,大小不等。表面红棕色,粗糙,有纵直皱纹;一面有明显的凸出纤维,纤维的两侧着生多数棕色茸毛。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气微,味淡。
【性味与归经】苦、涩,平。归肺、肝、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收敛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
【用法与用量】3~9g,一般炮制后用。
【贮藏】置干燥处。
棕榈子
药用功能:收敛止血、降压、解毒。
药用主治:用于鼻衄、吐血、尿血、便血、高血压、腹泻、痢疾、功能性子宫出血、带下等。
植物文化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在古典诗词中,常有蓑衣形象出现,而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它的材料便是常见的棕榈叶。棕草制品,古来有之。棕编属于叶编的范畴,它始于三国时期,至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棕编综合运用草编、竹编中的一些编织技巧,通过撕、拉、绕、穿、刺等方法进行艺术创作。
“蓑[suō]衣”史从文献记载来看,早在周代,人们已使用起雨衣。最早的雨衣为芒草所制,名“蓑“[suō],又称“蓑衣”。江南盛产棕榈树,多用棕丝编织蓑衣,称棕衣,也有称“棕蓑衣”。传说上古时虞[yú]尧为种田人出生,他登位时无衣可穿,就剥来毛棕编成蓑衣,穿着接受百姓的祝贺。后来蓑衣就成为圣服,不但可避风雨,且可防猛兽。《明会典·计赃时估》:“棕蓑衣一件,三十贯。”可见棕蓑衣伴着人们已经走过几千年的历史了。
很久以来,蓑衣是各家必备雨具,连王公贵族豪门中亦少不得此物。《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写道:“只见宝玉头上带着大箬[ruò]笠,身上披着蓑衣。黛玉不觉笑了:‘那里来的渔翁!’”江南多雨,蓑衣更是不可少。只是后来,随着其它更美观的雨具的出现,它从家家必备之物,退到农家独有,成为南方农民劳作时的专用的雨具。记得小时候,农村家家都有好几件棕衣,一般是家里有几个劳力就至少有几件棕衣。早年夏天时,生活困难的人家还用几片棕片缝制短裤。历史上蓑衣对人们生活影响甚深,这从历代诗文中得到反映。如《诗经·小雅·无羊》:“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汉毛亨注释:“蓑,所以备雨;笠,所以御暑”。唐崔道融田上》诗:“两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最著名的是唐代张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名句,描绘了一幅极富诗意的江南渔家生活画面,或让人垂羡的江南隐者生活场景。
在柳宗元《江雪》“孤舟衰笠翁,独钓寒江雪。”中的“蓑衣”便是由棕榈丝编制而成,是古人用于遮雨的工具。
参考资料
棕榈.中园林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29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