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早衰
棉花种植的一种现象
棉花早衰是指棉花在有效的生育期内过早地停止了光合生产作用,比正常棉株过早衰老的一种现象,即人们常说的“未老先衰”。
基本信息
近年来,棉花早衰发生较为普遍且发生愈发提早、危害愈发加重,对棉花的高产高效负面影响极大。
由于导致棉花早衰的因素很多,且潜在的因素较多,所以,防止早衰不能等到早衰发生了再“亡羊补牢”,而应做到防患于未然、提前预防。
定义
按棉花的衰枯表现划分,表现类型可分为枯叶型、枯死型、铃衰型3种;按早衰棉株长相划分,表现类型可分为早发早衰型、弱株早衰型、大棵早衰型、病变早衰型、猝死早衰型5种。其主要的表现是:棉株过早地出现生长发育不良,甚至停止生育活动,上部果枝不能伸展,蕾小、花弱、铃小,蕾铃脱落增多。棉株上部可出现“顶心发硬”、“红茎到顶”。棉叶变薄而发黄或发红,甚至干枯脱落,棉株过早死亡,造成铃重减轻、衣分降低。
需要注意,早熟与早衰不同,早熟品种虽然可能由于成熟较早而未能充分利用后期的若干有效生长期,但与后期长势不足而造成的早衰却不能混为一谈。如果顶部果枝能长到3~4个果节,结铃率达40%~50%,且铃重和吐絮均较好,虽然营养生长停止较早,但不影响产量,应称之为早熟。
导致因素
品种因素
主要包括5个方面:①品种本身对枯、黄萎病的抗性较差,因棉株维管束阻碍养分水分供应,导致早衰严重发生。②选择了早熟品种又过早播种容易早衰。③结铃性强的品种结铃早且集中,由于生理负荷过重而出现早衰。④一些品种具有茸毛较多的特性,因受盲蝽象为害较重,破叶较多、叶片光合效能差而早衰(据《中国棉花抗虫育种》)。⑤棉花品种之间抗早衰能力强与弱,与各品种在生长后期叶片种含“活性氧自由基清除酶”高低有关。
病害因素
主要包括3个方面:①多年重茬连作导致土壤中枯、黄萎病大量积累,如果又种植了抗病性偏差的品种,早衰往往发生较早且较重。特别是遇降雨多、雨量大的情况下,由于病害的突发蔓延,直接导致突然暴发性早衰。据初步调查,因枯萎病、黄萎病导致的病变性早衰所占比例达1/3以上。②由于棉农不重视钾肥的使用、土壤中缺钾较严重,容易发生红叶茎枯病致衰(注:该病是由于缺钾引起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其典型特征是叶子突然变红、但叶脉仍保持绿色,严重的叶柄变软)。③棉花生长中后期遇连续阴雨天气,往往会突发角斑病、黑斑病、褐斑病、疫病等病害侵染叶片,因叶功能受损、影响光合作用引发早衰。
施肥因素
这方面包括5个问题:①施肥不合理,养分不均衡。一部分棉农“图省事、贪便宜”的心理作祟,施用了一些低含量的复合(混)肥,结果是这些肥料由于有效养分含量偏低,且养分配比也不符合棉花高产的需肥特点,致使棉花因“营养不良”而早衰(注:特别是在2008年的磷肥、钾肥价格猛涨的情况下,许多复混肥厂家采取了“高氮、少磷、少钾”的配比来获取利润,施用这样的肥料难免不让人忧心忡忡)。②不重视钾肥的使用。抗虫棉对钾肥十分敏感,特别是骤降暴雨后,缺钾棉田往往大面积突发早衰。③使用氮肥过量。据《中国棉花》报道,过量使用氮肥不仅可造成棉花徒长而形成“大棵性早衰”,同时也会影响棉株对钾素的吸收,诱发棉花生理性缺钾引起早衰。④花铃期缺肥。在开花期至吐絮期是棉花需肥高峰期,若此期土壤肥力不足,极易造成棉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失调,从而导致早衰。⑤使用有机肥偏少。当前,老棉区的棉田长期连作且忽视使用有机肥,从而导致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差、后劲不足,植株生长不良,多发生“早发性早衰”。
水分因素
主要包括3个方面:①苗期土壤湿度过大。苗期是棉花根系生长的主要时期,如降雨过多、土壤湿度大、地温低,会造成根系发育慢、根层浅,如在生长中后期遇不良环境条件,极易发生早衰(注:如一些年份棉花播期和苗期连遇三场较大范围降雨时请广大棉农朋友一定要注意有针对性的预防)。②盛蕾期干旱。棉花现蕾后,如遇高温干旱,可使棉花发育进程加快,生长中心过早的由营养生长转向了生殖生长,造成营养器官发育不良、棉株弱小。特别是在后期水分供应不足,更容易发生“早发性早衰”(注:土壤瘠薄、养分不足的棉田尤为严重)。③花铃期干旱。花铃期是棉花一生的需水高峰期(占总需水量的45%~65%),对水分特别敏感。此期气候干旱少雨会引起棉株代谢紊乱、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叶片功能减弱,且因干旱也会导致钾素的供应不足,棉株抗逆性减弱。如果棉株前期长势好,会引起“大棵性早衰”;如果干旱后连降大雨,则易形成“猝死性早衰”。
揭膜因素
棉花种植中广泛采取地膜覆盖种植,好处自不用说,但其也使棉花出现了根系下扎较浅、前期养分消耗偏多、过早发育等不利的一面,尤其不及时揭膜、中耕以及肥料供应不足,往往会造成严重早衰。
虫害因素
直接为害叶片、影响叶功能的害虫主要有“甜菜夜蛾”(一种抗药性极强的顽固性害虫,棉农称之为“打不死的棉铃虫”),以及刺吸叶片汁液为害的棉盲蝽、蚜、螨、烟粉虱等,均会在一定程度上诱发早衰。
综合预防措施
选择好品种
八、九月份是棉花早衰的多发期,也是咱们广大棉农朋友实地考证一个品种好与坏的关键时期。抽空儿不妨到周边的棉田多转转、多看看,看谁家的棉花长得好、抗病性强、不早
衰,要么托他买种子,要么就要他所产的“二代种子(注:在观摩的时候应注意不要盲目轻信一些公司或一些“托儿”刻意准备的示范田,只有多个地点、多个棉农实际种着好才是真的好)。据《2011年全国棉花品种监测报告》统计,2011年度全国棉农自留种比例达到10.1%,比上年度提高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选择一个好品种自己繁育留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另外,在种植上,对生育期长、结铃稍晚的品种可适当早播,生育期短、结性多且结铃集中的要适当晚播。
需要提醒大家一句:“品种不是万能的”,选择了一个好的品种并不是种上就“万事大吉”,如果没有良法配套的科学管理,再好的品种也会发生早衰(当然受损程度会相对较轻一些),同时也不利于高产。
科学施肥
过去非抗虫棉对氮、磷、钾的需求比例约为3:1:3, 推广转基因抗虫棉以后,由于抗虫棉根系吸钾能力显著降低,对钾素的需求比非抗虫棉要高50%以上,因此,使用氮、磷、钾的需求比例调整为3:1:4.5最佳。换句通俗的话讲,要想棉花不早衰、拿高产,使用尿素和钾肥的比例应以1:1.5最好(至少不要低于1:1)。
在施肥上,笔者的建议是:
①磷肥、钾肥一次性足量底施, 注意补施微肥,有条件的尽量多用有机肥。一般高产棉田,以每亩使用纯磷(P)、纯钾(K)各10公斤以上为好。如果底施肥料的有效养分偏少,应及时补充追施。
②氮肥最好分期追施,掌握“稳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的原则为最佳,可按“二、六、二”的比例分别追施,也可在蕾期、花铃盛期按“三、七开”进行追施(注:同等的施肥量,分期施肥比一次性施肥可增产10%以上)。
③棉花生长后期,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功能明显下降,可选用高质量的精品二氢钾(注意鉴别市场上用硫酸镁冒充的)、磷酸二铵水溶液、六高牌抗病高产素、蓝色晶典六合一增产素、壮汉液肥、农喜十乐素、芸薹素内酯等营养调节剂交替喷施,可以起到预防早衰、防治病害、减少脱落、促进大桃的作用,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的效果(注:据吴桥县杨志河、清河陈宝军等一些高科技素质的棉农的实际应用,在棉花生育期内“从头到尾”的每次治虫或防病喷药时,都加入不同类型的营养调节剂,虽然多花了一部分钱,但人家的棉花什么早衰什么病害基本没有,桃子又多又大,谁见了谁都说一个“好”。其实,这就像往银行存款一样,一次又一次的存进了钱,结果当然是“越多越好”!)。试验证明,对于有早衰隐患或早衰迹象的棉田,结合防治病虫而喷施营养调节剂3~5次,对于避免或减轻早衰的效果显著。
特别提醒:追肥在棉花的大行中间追施即可(注:棉花的主根下扎深度可达1~3米,上部侧根横向扩展可达0.6~1米,即使1.2米的大行距在棉行中间追肥也可足供棉花吸收利用),千万不要太靠近棉花根部,以免伤根烧根而诱发早衰(注:如果追肥太靠近根部,遇暴雨骤晴往往会出现“棉株突然打蔫”现象)。
及时揭膜
根系衰弱是造成棉株地上部早衰的直接原因,因此,在6月下旬至7月初注意及时揭膜,结合中耕、浇水、追肥、培土“一气呵成”,以促进根系深扎而发达,使棉株生长茁壮。
合理浇水
“麦收前后浇棉花,十年九不差”,一般应注意在麦收后浇一次关键水。②花铃期是需水的高峰期,虽然进入雨季,但如果遇旱,棉株在中午有稍微打蔫迹象时,就应该及时浇水(注:就是下了雨,地不透也要浇),以水调肥、护根保叶。③在吐絮开始后,“秋旱”往往发生,如果土壤干旱也应该浇一次小水,以提高根系活力。
及时治虫
防治棉盲蝽,可阅本刊《棉盲蝽:为啥难治 怎样治好》一文;防治甜菜夜蛾,可用“邯科140”每桶水15毫升“单打一”等特效农药,且可一喷多治。对于刺吸为害叶片的蚜虫、叶螨、烟粉虱等害虫,由于虫口密度大、繁殖系数高,防治一定要掌握“早防治、细喷药”。伏蚜的抗药性较强,防治可用乐斯本+丁硫威混用,或用高效复配药“红与兰”每桶10毫升“单打一”;防治叶螨用“农喜2号”或阿维菌素+哒螨酮混用的效果最佳;防治烟粉虱用吡虫啉或啶虫脒即可,但关键要治早、治细。
早防病害
前面提到,可以通过实地考察筛选一个表现较好的品种,但“品种不是万能的”,必要的预防病害仍必不可少。在枯、黄萎病防治上,归根结底一句话――“三治不如一防”!具体的防治对策可查阅本刊《剖析棉花“双萎病”》一文,在此不再赘言。在棉花中后期,阴雨天气较多,如突发角斑病、黑斑病、褐斑病、疫病等病害,可根据发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分别选用农用链霉素、亿为克、安贝科、一支灵、乙蒜素、普力克等杀菌剂及时喷雾控制。
特别提醒
除了上述之外,有条件的应进行合理倒茬轮作,最好间隔2~3年对棉田深耕一次;根据地力、雨量、棉株长势等因素而“少量多次”化控,适时进行打顶,及时摘除无效花蕾等措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早衰和促进增产。
最后真诚奉劝广大棉农朋友:对于棉花生产中出现的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要被动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科技素质、多掌握一些科技植棉知识,做到胸有成竹、按部就班、有板有眼地种好管好自己的棉花,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种棉效益的最大化! (摘自2007年12月20日、27日《河北科技报》连载,2008年第1期《中国种业》, 2008年6月24日、7月1日《河北农民报》连载,王智广 尹洪雨/文)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31 01:57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定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