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翠峰茶,贵州省
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生产情况
印江县茶叶大面积规范种植发展开始于1987年,该县将茶产业列入“支柱产业”大力发展,2003年,利用退耕还林掀起发展高潮,使全县茶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7年,全县再次掀起新一轮茶产业建设高潮,根据生态、气候、区域、茶叶品质和魅力、茶文化等优势因素决定实施名茶战略,全县茶产业得到了快速稳步发展,建成了印江梵净山优质绿茶基地,形成了集生产、加工、市场、品牌、茶文化为一体的茶叶产业化经营格局。到2010年,已经成为贵州省的茶叶主产县,有绿茶基地21万亩,其中投产茶园8.5万余亩,获有机认证茶园2000亩,无公害认证茶园44800亩。全县种茶农户3.8万余户,生产加工企业3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地级龙头企业4家,获食品安全生产许可QS认证4家,具有出口经营权2家,获ISO9000体系认证1家,GAP认证1家;建有茶叶交易市场1个,茶青交易市场17个;5万吨茶叶精制加工厂建设全面启动;2011年全县茶叶总产量2500余吨,产值达到3.3余亿元。并开发有“梵净山翠峰茶”、“梵净山翠芽”、“梵净山贡茶”、“梵净山雪峰”、“梵净山佛光茶”等系列名优茶。
产品荣誉
2005年荣获第六届“中茶杯”中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2005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并注册登记成印江县茶叶公共品牌。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荣获“贵州省名茶”称号;2006年荣获第六届“中绿杯”中国名优绿茶评比“金奖”;2007年荣获“贵州省名优绿茶”称号;2007年荣获第三届贵州农产品展销会“名优特产品”;2007年荣获第七届“中茶杯”中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2007年荣获世界绿茶大会(日本)评比中国区选样会暨“蓝天玉叶”杯中国名优绿茶评比金奖;2007年荣获世界绿茶评比“银奖”;2008年荣获“贵州省名牌产品”称号;2008年荣获2008中国绿茶(古丈)高峰论坛名茶评比“银奖”等殊荣;2009年200克“梵净山翠峰茶”之“梵净山第一春”公开竞拍以166000元夺标;2009年荣获第八届“中茶杯”中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2009年荣获“贵州十大名茶”称号;2009年荣获第六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2010年300克“梵净山翠峰茶”之“梵天佛缘”公开竞拍以198000元夺标;2010年荣获第十七届上海茶文化节“中国名茶”评比金奖;梵净山翠峰茶蝉联2009年“贵州十大名茶”、2010年“贵州五大名茶”公众信任投票第一名;品牌价值1.44亿元,居贵州同行业前三位。
产地环境
梵净山翠峰茶产自
武陵山脉主峰——
梵净山西麓的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辖区。梵净山方圆百平方公里,是地球同纬度上生物资源最丰富和保存得最完好的绿色宝库,被联合国列入“人与生物圈保护网”之一,198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印江县位于梵净山西麓,全县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暖湿同季,雨热同期,县境内降雨丰沛,年降雨量在11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6.8℃,年日照时间长达1296小时,无霜期近300天,年日照率在35%以下,常出现多云间晴或阴天天气,云雾多,光照柔和,多漫射光,既无高温热害,也无冻害严寒,这使得喜荫的茶树更能有效地利用蓝紫光和紫外线,增强光合作用,促进茶叶新稍积累氨基酸、咖啡碱和芳香物质等有效成分,提高成品茶香气、滋味,增进茶叶内在质量。县境主要土壤种类为
黄壤,
黄棕壤,红壤和紫色土壤等,呈酸性,PH值均在4.5—6之间,具有熟化性快,肥力适中,保水、保肥、透气等特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独特的自然因素造就了梵净山翠峰茶特有的品质。
梵净山翠峰茶原产地团龙村位于贵州省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永义乡,距离印江县城42公里、梵净山护国寺5公里,是西上梵净山必经之地。团龙村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源自梵净山深处的清泉环绕,此处常年薄雾回环,负氧离子十分丰富,被誉为“长寿村”。明清时期,团龙所产绿茶即为朝廷指派贡品,产自团龙为主的“梵净山翠峰”、“梵净山佛光茶”、“团龙贡茶”多次获金质奖,获准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保护。
品质特点
1992年6月,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鉴评:“梵净翠峰茶”,色绿、扁平显芽,形态似矛,嫩香持久,味鲜醇,汤色、叶底嫰绿。外形肥嫩,品质良好,具有名茶特色。并授予证书。
历史渊源
印江县种茶历史悠久,历来盛产名茶。据明朝《明实录》记载:“思州方物茶为上”。明代的印江县永义乡团龙村系朗西蛮夷长官司所辖,隶
思州。深居梵净山间的永义乡团龙村所产生的团龙茶最早可追溯到11世纪,在1411年(明永乐九年)就进贡皇家,被赐封为贡茶。21世纪初,永义乡团龙村仍有15世纪种植的老茶树30多棵,其中最大的一棵据专家考证是中国最大的、生长较好的茶树,被誉为“中国茶树王”。
地理标志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组织了对梵净山翠峰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审查合格,批准自2005年12月9日起对梵净山翠峰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公告2005年第175号。
保护范围
梵净山翠峰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贵州省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给予“梵净山翠峰茶”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函》(印府函[2004]25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洋溪镇、杨柳乡、
缠溪镇、
罗场乡、
朗溪镇、合水镇、永义乡、
木黄镇、
新业乡、天堂镇、
刀坝乡、杉树乡、
板溪镇、沙子波镇、中坝乡、
新寨乡、
峨岭镇等17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二)立地条件。
800~1300米海拔高度,境内受梵净山自然小气候的影响,年降雨量达800~1300毫米,年平均气温16~18℃,年日照时间长达1200~1300小时,无霜期近300天,常年出现多云间晴或阴天天气,雾多空气湿度大,土壤呈黄壤、黄棕壤、红壤,PH值4.5~6.5,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
(三)栽培管理。
1、扦插育苗:选择当地茶树的优良枝条进行扦插育苗。
2、栽培规格:采取双行双株或单株,单行双株,双行双株或单株。大行距1~1.2米,小行距0.4~0.5米,株距0.3~0.4米;单行双株:行距1~1.2米,株距0.3~0.4米。
3、施肥时间:以有机肥为主。
4、茶树修剪:适时合理修剪。
5、鲜叶采摘:按标准适时分批进行采摘。
(四)加工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青锅理条→摊凉回潮→二炒整形→摊凉回潮→?锅→冷却包装→入库冷藏保鲜。
(五)质量特色。
1、感观品质:外形:扁平直滑尖削、色泽嫩绿鲜润、匀整、洁净;香气:清香持久,栗香显露;滋味:鲜醇爽口;汤色:嫩绿、清澈;叶底:芽叶完整细嫩、匀齐、嫩绿明亮。
2、理化指标:水分≤7.0%,总灰分≤6.0%,粗纤维≤14.5%,水浸出物≥36.0%,粉末茶≤1.0%,氨基酸3.5-4.5%,茶多酚20-30%。
专用标志使用
梵净山翠峰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贵州省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并由
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