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旧指妇女居住的楼房。 2.古迹名。即梳妆台。亦省称梳妆。
古迹简介
梳妆楼位于河北省
沽源县,该楼通高15米,基平面为正方形,边长9.3米,顶部为圆拱形,四面砖砌墙体,表卧砌白灰砖,未灌灰浆,墙厚70厘米。四面均辟门。全楼建筑全部用砖,未用一点木料。早先内有壁画。顶上原有琉璃瓦镶嵌,金碧辉煌,十分壮观。1982年修整时,在楼基附近地下掘出黄绿琉璃瓦,应是顶部饰物。河北沽源境内的元代墓葬建筑“梳妆楼”经考古勘察,已经确定其墓主身份为元代蒙古贵族元世祖忽必烈的外甥阔里吉思。
考古发现
七星棺
1999年9月,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会同沽源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对俗传的“梳妆楼”进行考古勘察时发现,此处竟是一个长140米,宽74米的陵园。楼内是一座
古墓,在地下2米左右,发现一长体竖穴砖石墓,墓内并列三具棺木,中间棺木极其独特,从整体看像半截松木横卧其中。仔细端详,才知是在三分之一处已竖立锯开,内挖与人体相当的凹槽,死者便置其中。东西两个棺木与现代棺木类似,但西边棺木出土后仍崭新如初,棺底有两层,上层有七个与北斗星类似的七个圆,史称“七星棺”。棺底全用青砖砌成,上铺一层枕木,棺与棺之间均用砖墙相隔,并有木条相衬,然后用铁条箍紧,上覆大青石。三名死者为一男二女,男即为
元世祖忽必烈的外孙阔里吉思,二女即阔里吉思的两个妻子,身份均是公主。死者服饰华丽、考究,具有元代蒙古族特色的
质孙服和织金绵,并具有等级很高的龙纹鎏金银带装饰,还发现朱
梵文咒语及其图案。同时还出土宝剑、古钱币、铜印等若干珍贵文物。据文物专家介绍,元代蒙古人的墓葬在全国少见,而具有这种墓上建筑的墓葬形制,并以树为棺在河北独一无二,在全国也属罕见。
死体如生
而在考古过程中,河北省考古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该墓在历史上曾经经历过几次大揭盖式的盗墓,这是非常罕见的,墓中的西棺和中,东棺中的尸骨均已移位。而考古人员在众多已经断碎的石板上其中较大的一块中找到上面写着“襄阔里吉斯,欶撰,臣为”的文字,墓主人的身份才得以大白于天下。该墓其实是蒙元时期汪古部族首领阔里吉斯的
墓葬,东棺中的女尸为阔里吉斯的第一位妻子,忽达的迷失公主,嫁给阔里吉期不久就去世,西棺为欧式棺,棺中所葬为阔里吉斯的第二位妻子,爱牙失里公主,阔里吉斯是蒙元时期难得的一位文武兼备的帅才,后在新疆平叛被俘,誓死不降被杀害。13年后,其子术安向皇上请求迎父亲的遗体回京,当其子见到阔里吉斯的尸首时,众人看见“死体如生”。
传说真相
而在墓中众多的琉璃和汉白玉构件其实来自于梳妆楼,然而,由于蒙语和汉语发音上的谐音,蒙古人所讲的“树葬楼”被汉人误听为“梳妆楼”,700多年来一直流传于
沽源县梳妆楼为辽代萧太后所建的美丽传说终告真相大白。
历史价值
“梳妆楼”古墓群的发掘,为研究元代
葬俗、
礼制、服饰以及建筑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它将填补元代历史研究的一些空白,尤其是元代对于外族移民研究的一些空白,对充实完善元代文物和历史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质疑
有报道称“阔里吉思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外甥”是不正确的,阔里吉思应该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外孙。
从墓主阔里吉思本人来看。他是部落首领爱不花的长子(其先有一兄,不幸早夭),其父高唐王爱不花,身为大将战功赫赫。其母月烈公主正是元世祖忽必烈的第二个女儿,所以有报道称“阔里吉思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外甥”是不正确的,阔里吉思应该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外孙。
阔里吉思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性格刚毅、文武双全。“性勇毅、习武事、尤笃儒术,筑万卷堂於私第,日与诸儒讨论经史、性理、阴阳术数,终日不倦”,并且在“北边为庙以祀孔子,表贺圣节,独用汉文”。文才武功都很出众,与一般蒙古贵族的纨绔子弟是天壤之别,在元代贵族中独树一帜。
他深受皇帝宠爱,少年时就身任甘肃平章、征东行省平章等要职;有人说他曾任泉州平章、中书右丞,显然是与元朝的另一位同名的官员混淆了,这位同名的官员是元军远征花拉子摸带回的俘虏特薛禅的第四个儿子,信仰基督教,所以后来有人说高唐王阔里吉思皈依基督也是不正确的。他连娶两个公主,更是当时独一无二:先娶元世祖忽必烈太子真金的女儿忽答迭迷失公主,继室是忽必烈次孙元成宗贴木儿的女儿爱牙迷失公主,梳妆楼中主墓室左右两室发掘的女性尸骨应该就是这两位公主。公元1297年,阔里吉思仅率精骑一千余人与叛王也不干数万大军交战,“时北风大起,左右请待之,阔里吉思曰:‘当暑得风,天赞我也。’策马赴战,大杀其众,也不干以数骑遁去。阔里吉思身中三矢,断其发。凯还,诏赐黄金三斤、白金千五百斤”,从此威震朝野。
成宗皇帝即位后,阔里吉思袭父高唐王爵位。叛王察合台的后代笃哇侵扰西北,阔里吉思再三请命前往平叛,于伯牙思之地再次以少胜多、大败叛军,俘虏敌将卒数百人。第二年秋天,诸将合议,都认为敌人不可能在冬天进攻,惟独他严阵以待,果然敌人大举进攻,阔里吉思三战三胜。于是“乘胜逐北,深入险地,后骑不继,马踬陷敌,遂为所执”阔里吉思被俘之后,叛王笃哇“爱其才,欲降之”,想把女儿嫁给他,并让他“执掌兵权,以为前部”,阔里吉思毅然严词拒绝:“我帝婿也,非帝后面命,而再娶可乎!”慷慨激昂,“敌不敢逼”。 [3]
因为他的椁是由一排排红松树桩围成,所以当地人将“树桩”作为其墓上建筑物的名称,后来谐音为“梳妆”楼。
成宗皇帝派其家臣阿昔思特使敌境,他“一见辄问两宫安否,次问嗣子何如”,最后说:“回报陛下,说我为国捐躯了”便一言不发。后来笃哇见诱降不成;并且与海都联军越过金山(今阿尔泰山)入侵时,被元军击败,笃哇膝上中箭瘫痪;而且阔里吉思“夺马欲回奔元军”;心中恼怒,便将他杀害在卜罗的荒远之地,就地埋葬。也并非如报道所说“皇帝命人收尸归葬,归葬之地即梳妆楼”。阔里吉思最后归葬梳妆楼的经过是这样的:阔里吉思死后,“追封高唐忠献王,加赠推忠宣力崇文守正亮节保德功臣、太师、
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驸马都尉,追封赵王。其子术安年幼,由阔里吉思的弟弟术忽难继位,“术忽难才识英伟,教养术安过于己子”。
来历
术安长大后,术忽难让位术安,术安即位后首先奏请皇帝要把先父阔里吉思的尸体运回汪古部,“帝嗟悼久之,曰:“术安孝子也”,于是命重臣十九人抬棺,精骑五百护卫,将阔里吉思的尸体从卜罗护送回汪古部的封地。据说“奠告启视,尸体栩栩如生,帝惊为天人,建楼以纪念之”,把他葬在狼尾山脚、闪电河畔。因为他的棺是由一截完整的红松木凿出,他的椁是由一排排红松树桩围成,所以当地人将“树桩”作为其墓上建筑物的名称,后来谐音为“梳妆”楼。这就是“梳妆楼”名称的来历。
由此看来墓主阔里吉思虽是蒙古贵族,但是他酷爱中原的优秀传统文化,言行均遵照儒家文化施行。其“术安孝子”不可能不遵从先父遗愿,按照元代汉族儒家的墓葬方式安葬先父。
而元代汉族官僚地主的墓葬以砖室墓为主,埋葬尸体或火葬骨灰的方式都有,而前者多于后者,随葬品都不多。根据梳妆楼的发掘来看,阔里吉思的墓葬与元代汉族官僚地主的墓葬极其相似。 [2]
所以梳妆楼墓葬的谜底应该是:墓主阔里吉思严格说来是汪古部的后裔,而汪古部贵族的墓葬方式与蒙古贵族的墓葬方式是有着巨大区别的;另外,墓主阔里吉思本人可以说信仰中原汉族的儒家文化,所以他的墓葬方式遵照汉族贵族的墓葬方式也是不足为奇的。以上考证只是抛砖引玉。希望有更高明的专家来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