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干腐病
植物病害
梨树干腐病是由大茎点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梨树上的病害。主要为害枝干和果实,一般多发生在苗木和幼树。
研究学史
梨树干腐病于1963年在中国黄河故道地区开始零星发生,1969年在江苏淮阴、盐城专区果园普遍发生,造成严重为害。
病原特征
病原为大茎点菌(Macropoma sp.),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时期为葡萄座腔(Botryosphaeria dothidea (Mougeot et Fr.) Caeti et No-tari.),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散生,扁圆形,大小(154-255)微米×(73-118)微米。分生孢子无色,单胞,长椭圆形,大小(16.8-24.0)微米×(4.8-72)微米。该种病原除可侵染梨外,还可侵染苹果、柑橘、柳等十余种木本植物。
为害症状
梨树干腐病主要为害枝干果实,一般多发生在苗木和幼树。
枝干:苗木发病多在嫁接口附近出现红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并沿树干上下扩展,常形成凹陷条斑,病、健部交界处出现裂痕,当病斑包围枝干一圈时,全株即行枯死,后期病部产生许多个稍突起的小黑粒点。在大树上发病初期枝干表面出现湿润而不规则形的紫红色斑,并流出酱色黏液,受害部水分丧失后,成为凹陷的黑褐色干斑,并产生多个小黑粒点,病、健部交界处开裂,病皮常起,严重时病斑包围整个大枝,引起全枝枯死。有时病斑仅是发生在大枝一侧,形成凹陷条状枯斑。
果实:病果上产生轮纹斑,症状与梨轮纹病相似。
侵染循环
病原在枝干病部越冬,春天在病组织中继续扩展危害,通过风雨传播,从伤口、芽痕、皮孔或梨轮纹病斑处侵人枝干。病原还可以随苗木调运作远距离传播。病斑从春至秋均能缓慢扩展,以春秋季扩展较快。
流行规律
肥料:施速效性氮肥过多、过迟,引起徒长、受冻。
伤口:芽接苗剪砧过晚不利于伤口愈合,切接苗接口愈合不良;出圃时为了方便运输剪截;起苗装运过程中造成的机械伤口及受冻、受旱等原因,都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培育壮苗,提高苗木抗病能力。苗木假植后充分浇水,定植不可过深,以接口与地面相平为宜;栽后如天旱就浇水。合理施肥,控制枝条徒长;干旱时应及时灌水。结合冬剪,及时剪除病枝。
化学防治
苗木假植前应用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喷洒消毒。干腐病发生初期应及时用利刀刮除病斑,伤口用401抗菌剂50倍液消毒,再涂波尔多液;病斑较大时,则可用利刀在病部纵刻几条伤痕,每条相隔0.5厘米,深达木质部,然后刷401抗菌剂20倍液或涂刷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倍液,隔10-15天再涂刷1-2次。严重的病枝应及早剪除。此外,每次防病喷药时应喷及枝干各个部位,以防病原侵入。生长期间喷洒1:2:200倍波尔多液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4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保护枝干和果实。
病害区别
梨树干腐病与梨树腐烂病的区别:①初期病斑颜色较深,发病组织较浅,一般不至木质部(只是严重发病的可深达木质部),病斑多为带状或不规则形状,其上常有纵横裂纹。②病斑上的黑点小而密,后期不形成孢子角。果实受害病状同轮纹病非常相似,初期为圆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扩展很快,且病斑上也呈现同心轮纹,后期可见黑色小点。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3-30 21:33
目录
概述
研究学史
病原特征
为害症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