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属
蔷薇目蔷薇科植物属
梨属(Pyrus L.):是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目、蔷薇科的一个属。落叶乔木或灌木,极少为半常绿,枝头有时具针刺。冬芽具有复瓦状鳞片。单叶互生,在芽中为席卷状,叶边有锯齿或裂片,稀为全缘,有叶柄和托叶。花先于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伞形总状花序;萼片开展或反折;花瓣白色,稀为粉白色,有短爪;雄蕊20-30,药囊常为紫红色;花柱2-5,离生,基部有花盘环绕;子房下位2-5室,每室有2胚珠。果实为梨果,果肉中有石细胞,子房壁为软骨质,种子黑色或近于黑色。
植物学史
梨属于蔷薇科,是世界性栽培的重要果树,其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梨的种质资源较为丰富,但是由于其表现典型的自交不亲和性,品种资源间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和遗传重组,对不同种的分化和遗传关系一直未有清楚的认知。为探明梨的起源、传播与驯化特征,“南京农业大学梨课题项目组“收集了来自26个国家的113份代表性梨种质资源,进行了重测序和群体遗传分析。研究结果揭示了梨起源于中国的西南部,经过亚欧大陆传播到中亚地区,最后到达亚洲西部和欧洲;发现了中国的新疆梨存在亚洲梨与西洋梨间的基因交流,遗传相似度分析进一步证明了新疆梨是来自栽培种间的杂交,该种间杂交种的形成与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的文化物资交流有关。
研究发现不同来源的梨品种资源总体分为亚洲梨和欧洲梨两大组。其中,欧洲梨遗传背景相对简单、遗传多样性低,可分为野生种与栽培种组群;而亚洲梨遗传组成复杂,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并且野生与栽培种形成多个亚组。亚洲梨与西洋梨的分化时间大约在6.6-3.3百万年以前,群体驯化研究进一步揭示了两大组群受选择区域的显著差异,支持了东、西方梨的独立驯化事件,从而第一次从遗传水平上解答了两个种群在果实品质等生物学性状上的显著差异。此外,研究还发现了梨的花柱S-RNase基因快速进化和平衡选择有利于保持自交不亲和性,从而促进了梨的异交和高度遗传多样性。该研究不仅完善了梨的起源、传播和驯化相关基础理论,也为开展梨的遗传改良和分子育种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基因组遗传信息。
如《中国果树志》(第三卷·梨)中指出的那样,梨在中国至少有2500-3000年的历史。对其栽培起源和主要品种群的形成进行系统的历史考察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从相关古籍看,梨的栽培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主要记载中国黄河流域风物史实的《诗经》,虽然没有直接提到梨,但提及相关种类檖、杜和甘棠。根据《尔雅·释木》中的记载,杜就是甘棠,东晋的博物学家郭璞认为就是杜梨;三国陆机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也说:“甘棠:今棠梨,一名杜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棠梨,野梨也,处处山林有之”。《植物名实图考》记有“棠梨”,说的是《尔雅》中的杜,附的插图正是杜梨。如今北方仍有一些地区的人们仍称杜梨为棠梨。因此,杜和甘棠是一种,亦即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以北的一种野梨。那么,檖究竟是什么呢。《诗经·秦风·晨风》中提到“隰有树檖”。所谓“树檖”就是栽培的檖。这里的檖在《尔雅·释木》中被解释为“萝”,东晋博物学家郭璞注为:“今阳檖也,实似梨而小、酢,可食。”陆机在《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云:“檖,一名赤萝,一名山梨,①今人谓之杨檖。②树及实如梨但小耳。一名鹿梨,一名鼠梨。今齐郡、广县、尧山、鲁国、河内、北中有人亦种之,极有美者,亦梨之脆美者。”据上述史料,檖应当是一种被栽培的梨,不过只是一种“有人亦种之”的、驯化程度比较低的梨。《诗经》中没有出现梨的明确记载,可能源于某种偶然,正如杏起源于中国北方也未见于《诗经》记述。还有一种可能,梨不像桃李枣栗等是华北和西北起源的果树,因而在《诗经》没有明确的记载,只有比较原始的“檖”。这可能与它的栽培种最初并非出现在黄河流域,而是在江淮流域有关。从植物遗传学的角度分析,黄河流域栽培的白梨的出现可能晚于长江流域首先被驯化的沙梨。
前面说过,中国的梨按品种来源和地理分布可分为秋子梨白梨沙梨3个种群系列,即东北和西北耐寒冷地区的秋子梨系统;华北地区的白梨系统,及江淮流域的沙梨系统。秋子梨和沙梨都有野生种,唯独白梨未发现野生种。它可能是沙梨和杜梨的杂交种或沙梨和秋子梨的杂交种。从这一情况来看,沙梨或秋子梨应有一种先备驯化,然后才有白梨的出现。其中秋子梨,东北土名称山梨,河北土名酸梨,分布地区是中国古代农业相对落后东北和河北长城沿线等地区,种类较少,可靠的文献记载出现得较晚;而沙梨分布区则是古代农业相对发达的江淮流域,因此,沙梨可能是最早被驯化的一种。另外,有人根据DNA扩增结果,计算梨种之间的相似系数,白梨和沙梨相似系数最大,白梨可能由沙梨演化而来。另外,《齐民要术》中记载,梨用果实繁殖,在总共十余个种子长出的苗中,只有两株结梨,其余的皆为杜梨。如果其记载可靠的话,似乎也说明当时黄河中下游栽培的梨是与杜梨杂交形成的种类。
梨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栽培的,据上面秦风产生的年代约在2800年前这一情形推测,中国栽培梨可能有3000多年的历史。因为一般而言,文字的记述往往要晚于实际生产活动。从考古发掘的资料看,长江流域也是较早栽培梨的区域。迄今为止,有关梨的考古遗物不多。上面提到,湖北荆门出土过战国时期的梨核。此外,长沙马王堆汉墓也出土过梨。这两处发现的梨的古代遗址都在长江中游地区,就类群分布而言,两湖栽培的主要是沙梨。荆门出土的梨表明长江中游已经栽培梨;《山海经·中山经》记载产梨的洞庭山在今江苏太湖东南,地处长江下游。可以设想,只要一地出现了一种植物的栽培种随着人口的迁移和往来,相邻地区的类似植物种就会受启发而被驯化。从《诗经》以及扬雄的《蜀都赋》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陕西、河南、四川等地都分布杜梨或豆梨。沙梨的栽培种被育成后,在向北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通过用杜梨嫁接等技术手段,或刺激了黄河流域“树檖”的出现,后来培育出质量更好的白梨。而杜梨因此成为黄河流域梨树嫁接用的主要砧木,甚至有人认为“梨树必棠梨桑树接者,其结实早而佳”。
如上所述,梨也是全世界一种非常重要的果树。约在汉代时,中国的梨树就传入印度和中亚诸国。18世纪后,欧美也曾多次从中国引种梨树,以改善当地梨的品质和抗病虫害能力。其中比较典型的如美国农业部的梅耶(F.N.Meyer)自1905年以后,曾从中国引种类大批的野生和栽培的梨树,其中从湖北等地引进过不少豆梨到美国,用于育种,后来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形态特征
梨属植物是落叶乔木灌木,稀半常绿乔木,有时具刺。单叶,互生,有锯齿或全缘,稀分裂,在芽中呈席卷状,有叶柄与托叶。花先于叶开放或同时开放,伞形总状花序;萼片5,反折或开展;花瓣5,具爪,白色稀粉红色;雄蕊15-30,花药通常深红色或紫色;花柱2-5,离生,子房2-5室,每室有2胚珠。梨果,果肉多汁,富石细胞,子房壁软骨质;种子黑色或黑褐色,种皮软骨质,子叶平凸。
生长环境
梨属植物栽培或野生于平原,崖上或山坡。对土壤要求不严,平地、山地、低洼地都有栽培。梨偏爱排水良好,pH值为6.0-7.0的壤质沙质土壤。耐寒、耐湿、喜光、怕大风,在寒带、温带亚热带都能正常生长。是分布最广的一种果树。喜欢温暖,阳光充足和空气流通的地方。它生长发育需要较高的温度,休眠期则需要低温,梨树适宜的温度是4-12℃。梨树喜光,每年日照需要达到1600-1700个小时。土壤适应能力强,但疏松、透气、保水性好的土壤最适合它们的生长。
分布范围
原产亚洲、欧洲至北非。世界各国皆有分布。中国分布各地,西北、华北最多。
东方梨
绝大多数种原产中国。至少有3000年左右的栽培历史。19世纪以来,中国梨引种到欧美及日本各地栽培。
西洋梨
原产欧洲中部到东南部、高加索、小亚细亚、波斯北部等地。有2000年以上历史。烟台、福山、牟平一带栽植,成为中国西洋梨的主要产区。
中国梨栽培面积和产量仅次于苹果。河北、山东、辽宁三省是中国梨的集中产区,栽培面积约占一半左右,产量占60%,其中河北省年产量约占全国的1/3。
梨产量最多的省是安徽、河北、山东、辽宁、江苏、四川、云南等。主要梨产区有山东烟台,栽培品种有黄县长把梨、栖霞大香水梨莱阳茌梨(慈梨)、莱西水晶梨香水梨;河北省保定、邯郸、石家庄、邢台一带,主要品种为鸭梨、雪花梨、圆黄梨、雪青梨、红梨;安徽省砀山及周围一带为酥梨产区;辽宁 省绥中、北镇、义县、锦西、阜新等地主产秋白梨、鸭梨和秋子梨系统的一些品种;山西高平为唯一大黄梨产区,山西原平则以黄梨和油梨为主载品种;甘肃兰州以出产冬果梨闻名;四川的金川雪梨和苍溪雪梨;浙江、上海及福建一带的翠冠梨;新疆的库尔勒香梨和酥梨,烟台、大连的西洋梨,洛阳的孟津梨也都驰名中外。
下级分类
主要价值
梨属多为果树及果树砧木。春花雪白,秋叶红艳,供观赏。木材坚硬细致,材质优良。梨的果实通常用来食用,不仅味美汁多,甜中带酸,而且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纤维素,有“百果之宗”的美誉,不同种类的梨味道和质感都完全不同。梨既可生食,也可蒸煮后食用。梨含有许多有益的植物化合物,具有绿色皮肤的梨具有叶黄素和玉米黄质,这是保持视力清晰所必需的两种化合物。梨是类黄酮的丰富来源,它们是抗氧化剂,可以帮助减少炎症并预防某些疾病。梨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例如铜以及维生素C维生素K,它们还可以抵抗炎症。梨富含有效的抗氧化剂,例如原花青素和槲皮素,可以通过改善血压和胆固醇来促进心脏健康。定期吃梨还可以减少中风的风险。梨热量低,水含量高,并且富含纤维。这种组合使它们成为减肥瘦身的食物,因为纤维和水可以帮助人持饱腹感。
参考资料
Pyrus.Pbase.
梨史源流.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13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