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石拱桥建于明初,有五、六百年的历史。桥西边有一石碑,记载着桥的历史,石碑在解放期间已遗失,流入到广德县
四合乡,至今下落不明。
古代有位风水先生看重这块风水宝地,在干河滩上见到一座石拱桥。既是干河滩,为什么要建一座石拱桥呢?原来在梧溪村屋后的山是龙头山,人们传说:有一次,龙下来祸害庄稼时,被毙于此地,首尾分离。现在村民上山干活,还能看到两块大石压在龙头上;传说龙角落在白马。现在我们这里玩龙灯,首先登上龙头山,随后赶到白马小学,最后,才到其他地方玩。这是多年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紧挨着龙头山脚下,有块“鲤鱼”地,梧溪河就从“鲤鱼”地边流过,人们说此地乃一方“鲤鱼”宝地。风水先生提出,需要在“鲤鱼”地尾建一座桥,用来兜住好风水。
元朝初期,忽必烈执政时,本村有一陈氏后人在朝廷任执政参事,为了保护好家乡的风水宝地,他在任时召集大户有钱人募捐“
至正通宝”和“
至大通宝”。打算在下面建座拱桥,以保护好这片风水宝地。建桥由精明能干的陈夫人负责主事,新建拱桥后,“鲤鱼”地就靠在涓涓长流的溪水河边,鱼儿得水,从此,这个村庄人丁兴旺发达,久盛不衰,住家多达几百户,村庄共70余条巷子,人口有3千多。
但好景不长,因私仇积怨,小人利用“阴阳”先生暗地破坏此地风水。第一步,在村中开河引沟。起初开挖时,人们发觉歇晌或过夜后,所挖之处又合拢了,便询问“阴阳”先生什么原因,“阴阳”先生不予明说;第二步,嘱咐大家每挖一段沟,搭上一块木板或石条,就不会合拢了。此办法果真灵验,正所谓“鱼儿破肚”,撑上木棍和石条鲤鱼便活不成了,将此置于死地。沧海桑田,风云变幻,村庄很快破败;第三步,风水先生说,还要在拱桥上建一座水碓,说是用来解决人们生活问题,实际上这两个碓窝正好砸在鲤鱼眼睛上。从此这个村庄再也没有以前那么兴旺了。
三是进一步加大古桥的保护宣传力度,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
文物保护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