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江
长江支流嘉陵江支流涪江的中游左岸支流
梓潼江,《四川省志·地理志》称梓桐江,古名梓潼水。一般以梓潼县为界,上游称潼江,下游称梓江。另外,下游盐亭县弥江河汇入后又称大弥江;梓潼江河口段射洪市每到汛期江水如箭直奔龙宝山而来,所以梓潼江古时又名射江。此外还有、驰江、白马河、五妇水、弛水、阴平河、蛇水、九曲水、岐江等名称。长江支流嘉陵江支流涪江中游的左岸支流,是涪江最大的一条支流,也是平武以下涪江左岸唯一的一条流城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
干流概况
梓潼江,在江油市为其上游,名潼江,发源于江油市境龙门山地(一说大堰山南坡会龙场,海拔1602米,一说大火山(又名五子山)),潼江河源段溪河众多,呈树枝状遍布江油市西北部马角、厚坝、小溪坝3镇和永胜、双河、新凤、新春、新兴、铜星、重华、文胜、百胜、东安、河口、重兴、青林口等13乡。其主源有3支,东支名渭河(又名喂儿河,龙洞河),发源于二郎庙镇东北雷家河村海拔1710米的五指山(古称五妇山、五子山)南坡关垭子;北支名马阁水,发源于雁门乡会龙村海拔1602米的里垭子南坡(《梓潼县志》称马阁山),东、北二支南流至二郎庙火车站东双岔河汇合后仍名马阁水,继续南流。
西支系潼江正源,称文胜河,《梓潼县志》称岐江,发源于文胜镇安顺村海拔2127米的大火地北坡,东南流经白阳洞、文胜场,至百胜乡中林坝与马阁水汇合,称阴平河。西南流至小溪坝阴平村观音坝,有发源于重华广利寺的重华河与发源于铜星、新春、永胜、新凤等乡的猫儿河汇流后注入阴平河,再南流2公里至阴平坝,又注入发源于双河、新兴两乡的倒淌河(即神农河,发源于老君山,流至马长坝与发源于樊家沟的猫儿河汇合,至龙家坝又与发源于广利寺的重华河汇合;南源名神龙河,发源于双河乡、新兴乡),自此形成潼江上游主河道,海拔562米,河面宽约150米,流向东北经三合村折向东流,至河口镇场南刘家坝海拔529米处南流入梓潼县境。潼江江油市境流域面积1580.04平方公里,形成主河道后长14公里。潼江主河道至河口镇(与梓潼仙峰乡交界),河床海拔562米,河面宽150米左右。
潼江从县境北部的仙峰乡张家坝桥进入梓潼境内。途经仙峰、双板、天宝、许州、豢龙、宏仁、文昌、长卿、青龙、东石、观义、玛瑙、交泰等乡镇,由西北向东南纵贯全境,至县境南部的交泰乡后山村三江口出境。一般县城以上始称梓江。梓潼境内潼江河道长99.9公里,流域面积965.1平方公里,天然落差113米,平均比降1‰,以许州镇牛蹄山为界,上段河谷狭窄,仍属“U”型谷,河床20~60米,平均比降1.43‰,下段河谷开阔平坦,亦系“U”型谷,河床宽120~180米,河谷宽数百米至数公里,河流平均比降0.33‰。
梓潼在三台县段,称梓江。位于县东北边境,向南经梓潼县流入三台县龙树乡,复向东流入盐亭县安家乡,再转流入三台县双胜乡出境至盐亭县,三台县境流程12.7公里,流域面积569.1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49.1立方米/秒。自然落差4米。
梓江向南流经梓潼县(称潼江,古名驰水)和三台县北境,由三台县龙树乡流入盐亭县安家乡赵家边河坝头,再沿县境西侧南下,流经麟瑞乡和毛公乡,至两河乡右纳魏城河,再经堠溪乡至县城云溪镇南东纳弥江,再经临江乡至麻秧乡东纳湍江,再经黄溪乡和三星乡,至玉龙镇外东纳榉溪后于大佛寺南流入射洪市境。梓江干流流经盐亭县境河段长110.7公里,流域面积1353平方公里,水流平缓,河床自然落差75米,平均比降0.68‰,梓江盐亭河段宽达100米~200米,沿河心滩、河漫滩、阶地断续发育;河床横剖面呈浅凹形,河道曲折,水面宽约50米~100米,流量年变化很大,枯水期最小流量仅1立方米/秒,甚至断流,而洪峰流量可达3400立方米/秒以上,年平均流量53.2立方米/秒;年迳流总量16.76亿立方米,是盐亭县唯一可以通航的河流。
梓江于双庙乡钓鱼台入射洪市境,流经7个乡、25个村,流经双庙、天仙、四乐、东岳,仙鹤、双溪、龙宝7个乡,至龙宝乡龙宝山(古名独座山)(龙宝乡龙宝山王家嘴注)河口入涪江。县境河长35公里,河床比降0.443‰。县幅员面积汇入183.5平方公里。河岸陡峻,县境沿江新冲积面积仅1.45平方公里的卵石滩,无农耕价值。
至此,梓潼江全长345公里,全流域面积5060平方公里(《射洪市志》载),《四川省志地理志》记为全长340公里,流域面积5200平方公里;《盐亭县志》《梓潼县志》《江油市志》记为全长296公里,流域面积5220平方公里;《三台县志》记为305公里,流域面积5200平方公里。
水文特征
据《射洪市志》, 梓潼江径流补给主要为降水,次为地下水,少有冰雪。高水位一般出现在7~9月,天仙寺最高水位398.25米(1981年7月14日,假设高程。比县境地区黄海系高39.641米,后同)。相应流量8580立方米每秒,枯水位出现在2月,极枯时断流。流量季节变化很大,下游射洪市(原射洪县)多年(1953~1985)年平均流量49.1立方米每秒,最大年(1981)118立方米每秒,最小年(1979)年13.5立方米每秒。
上游江油段径流洪枯变化非常突出,汛期平均流量43.5立方米/秒左右,洪峰最大流量却高达1000立方米/秒以上;而枯水期流量仅在0.7立方米/秒左右,1969年3~5月还出现过3个月的断流,年平均径流总量为4.68亿立方米。
上游梓潼县潼江最大流量61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023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27.2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8.578亿立方米。
主要支流
金天河,因流域内有金宝山和天宝山,名取首字以为河名,又名街房河、景家河。有二源,东源发源于剑阁县武连镇燕家沟,西源发源于江油市重兴乡竹园里。两源于县境小垭乡街房村汇合南流,途经演武乡和许州镇境于豢龙乡圆坝子从东面注入潼江。金天河全长29.7公里,流域面积113.3平方公里,总落差211米;县境内河道长20公里,流域面积76.6平方公里,落差66米,平均比降3.1‰,多年平均流量1.44立方米/秒,最大流量54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003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4540万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836千瓦,1974年县水电局河流规划的可开发量为1站24千瓦。流域内建有油房沟小(一)型水库1座,库容362万立方米。
双板河,发源于江油市小溪坝镇小溪垭,从双板乡西北入县境,向南流至许州镇蒋家坝从西面注入潼江。双板河全长25.3公里,流域面积75.5平方公里,总落差152米;县境内河长21公里,流域面积53.6公里,落差70米,平均比降2.2‰,多年平均流量0.95立方米/秒,最大流量4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002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3000万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865千瓦。流域内建有中型水库东方红水库(又名珍珠垭水库),库容2120万立方米。
赤溪河,又名石鸡河,因沿河多系紫色泥、砂岩,故名赤溪河。共有4源:东源发源于仙鹅乡邓家沟,经石台乡流入宏仁乡;北源发源于双板乡地包梁,经仙鹅乡、石台乡、白云镇流入宏仁乡;西北源发源于江油市东安乡苏家沟,经县境金龙场乡流入仙鹅乡;西源为正源,发源于江油市新安乡严家沟。西源东流经县境金龙场乡、黎雅镇于仙鹅乡马家湾汇合西北源,再东流至白云镇雷家寺汇合北源后再东流入宏仁乡于三岔口汇合东源,再东南流到宏仁乡张家坝从西面注入潼江。赤溪河全长49.8公里,流域面积208平方公里,总落差170米;县境河长44.7公里,流域面积247平方公里,落差70米,河床平均比降1.2‰。多年平均流量3.13立方米/秒,最大流量75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006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9870万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180千瓦,1978年县水电局水力资源普查规划的可开发量为3站444千瓦。流域内已建有团结、安家嘴、任家沟3座小(一)型水库,总库容461万立方米。
马鸣河,又名鹅溪、沙河。发源于剑阁县马登乡太平湾上坪。从县境东北演武乡梁家坪入境,南流经建新乡和马鸣乡,于青龙乡小河从东西注入潼江。马鸣河全长35.5公里,流域面积198平方公里,总落差207米;县境内河长33.6公里,流域面积169平方公里,落差117米,河床平均比降2‰。多年平均流量2.27立方米/秒,最大流量739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005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7160万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628千瓦。流域内已建有1座小(一)型水库名云丰水库,库容107.5万立方米。
宝石河,又名潼乡河、爷沟。河有数源,东源发源于梓潼仁和镇徐家坪;东北源发源于文兴乡四根树;北源发源于剑阁县公店乡四房坝;西北源为正源,发源于马迎乡石庙沟;西源发源于自强镇西沟湾。西北源自马迎乡南流入二洞乡,在二洞桥汇合北源,再南流到宝石乡新桥汇合西源,至母猪坝汇合东北源后继续南流,到仁和镇张泉岩汇合东源,南流进入盐亭县境内,至盐亭县安家镇金台寺从东面注入梓江。宝石河全长48公里,流域面积230.25平方公里,总落差145米;县境内河长36公里,流域面积214.4平方公里,落差115米,河床平均比降2.2‰。多年平均流量2.65立方米/秒,最大流量87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005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8360万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787千瓦,1978年县水电局水力资源普查规划的可开发量为1站90千瓦。1973年至1976年宝石公社兴建“劲松”电站开发20千瓦。流域内已建有望瓢山、天生埝、长梁河、松林、大安、和平、灯塔7座小(一)型水库,总库容1486.7万立方米。
太平河,发源于梓潼县境西部卧龙镇敬家沟,东南流经三泉乡,于长卿镇牛王庙从西面注入潼江。太平河全长19公里,流域面积42.5平方公里,落差72米,河床平均比降2.6‰,多年平均流量0.496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1560万立方米。
石牛河,发源于梓潼县境南部石牛镇化龙沟,东南流至双峰乡贾家湾进入绵阳市游仙区刘家镇马家拐从北面注入魏城河。县境内石牛河长18公里,流域面积39.7平方公里,落差59米,河床比降2.4‰,多年平均流量0.428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1350万立方米。
大新河,又名乱石沟。河有3源,皆发源于梓潼大新乡境:东源发源于东沟头,北源发源于柏垭湾头,二源南流至大新场汇合;西源发源于圆包子,东南流至小龙滩汇入主河道。南经唐家坝流入盐亭县茶亭乡,名茶亭河(即弥江北源),再南流至盐亭县大兴回族乡龙宝汇入弥江。大新河县境河道长13公里,流域面积为59.05平方公里,基本控制了大新乡全境,河道落差97米,河床平均比降2.6‰,平均流量0.31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980万立方米。
魏城河,古称络水溪。发源于绵阳市中区与江油市、梓潼县交界处的帽盒山(海拔644米)玉皇观南坡。南流至三台县魏城镇,折向东南,经刘家镇、玉河乡流入县境,再经白雀、槐树、双胜、忠孝、东风等乡镇,至东风乡王家街出境入盐亭县两河乡,流入梓江。全长90公里,流域面积970平方公里。县境流程41.5公里。流域面积490平方公里,自然落差40米。年平均流量9.87立方米/秒。
柳池河,是三台县北魏城河的一条支流,发源于绵阳市中区关太乡周家松林子。进入县境后,经中太、长乐、柳池等乡镇,从柳池乡6村的清溪庵注入魏城河。全长65.8公里,流域面积117.8平方公里。县境流程37.2公里,流域面积76.8平方公里。自然落差54米。年平均流量1.76立方米/秒。
(氵)弥江,有东北两源。东源又称灵江,是弥江正源,发源于南部县光中乡光木山,西南流至马灵庙入盐亭县花林乡太极庵。再西南流经水灌、弥江、冯河等乡至大兴回族乡龙宝场与北源汇合;北源又名茶亭河。发源于梓潼县大新乡境,于乱石沟入盐亭县茶亭乡,再南流经双碑乡和七宝乡境,至龙宝场与东源汇合后始称弥江。再南流经龙江乡至县城云溪镇南猫儿嘴注入梓江。全长39.5公里,干支流呈树枝状遍布县境北部,流域面积575平方公里(盐亭县境454平方公里)。河床自然落差45.9米,平均比降1.16‰,年平均流量3.17立方米/秒;年迳流总量9960万立方米,五年一遇洪峰流量380立方米/秒。
湍江,发源于南部县双佛乡大犁寨,西流至双佛乡何家沟入盐亭县三岔乡境,再西南流经永泰、净铭、黄甸、定光等乡,至麻秧乡谷坝嘴注入梓江,全长45公里,干支流呈不对称羽毛状分布县境中部,流域面积214.3平方公里(盐亭县境207平方公里)。河床自然落差59.6米,平均比降1.13‰。年平均流量1.11立方米/秒;年迳流总量3510万立方米。
榉溪,发源于盐亭林农乡玉龙山龙洞垭,西南流经八角、榉溪、五龙、天垣等乡,至玉龙镇外注入梓江。全长41公里。干支流呈树枝状分布县境南部,流域面积193.3平方公里。河床自然落差90.95米,平均比降2.31‰。年平均流量1.11立方米/秒;年迳流总量3510万立方米。
可波水,《通志》“源出盐亭县可波池(今盐亭县共和乡刘家沟)”,今名偏溪。于虎杨乡入射洪市(原射洪县)境,经大龙山水库、太兴场至四乐乡入梓江。多年平均流量0.55立方米每秒,相应径流量1660万立方米。
治理开发
蓄水工程
潼江在梓潼县境(不包括支流双板河、金天河、赤溪河、马鸣河、太平河)已建有三埝、三清观、关田坝、金银垭、大埝等5个小(一)型水库,总库容773.2万立方米;还建有开化堰、宏仁堰2处小(一)型渠堰,拦蓄库容350万立方米,引水量1300万立方米。
盐亭前锋水库,盐亭县茶亭乡前锋水库始建于1971年,属小(一)型水库,库容245万立方米,为茶亭乡场镇所有居民唯一的饮用水源地,
红旗堰水库,位于支流魏城河下游,三台县槐树乡三村“鹅项岭”处。1966年由省、地、县技术人员组成勘测设计施工组,翌年4月完成设计。1968年8月会审,定主坝为45度倾斜石质连拱坝,坝高14米,长136米,蓄水1015立方米,下游建单拱副坝1座,右侧建水轮泵站,安装60—6型74米高扬程水轮泵4台,提水流量1.2立方米/秒,可灌槐树、塔山、联胜、柳池、忠孝、双胜等公社的农田4.21万亩。1967年三合区(今塔山)成立工程指挥部,指挥长李安富、熊伯林,工程技术负责人曲文科、易德风。1968年组织全区民工3000余人进行主体工程修建,历经5年,1971年9月竣工受益。工程挖填土石方48万立方米,安砌石方1.68万立方米,浇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240立方米,用工150万个,耗资179万元,其中国家补助73万元。1973年4月,三合区用省拨抗旱专用投资款96万元,建10千伏输电线路(梓潼县交泰乡竹林沟5号变电站至红旗堰22.7公里,至塔山区5.1公里),由县水利工程队和安安电厂承建。建龙树猪儿洞、塔山鸡公石、红旗堰大坝电力提灌站3处,装机容量1125千瓦,丰水期水轮泵抽水,枯水期电泵抽水,确保春灌,扩大了灌面7098亩。1975年7月后,经1年零2个月建成规格石渠11公里,打深加宽自然整石渠5公里,延修支渠117.6公里,使灌面达到5万余亩。
引水工程
梓潼县民于江河截流筑坝,开渠引水灌溉,历史久远。《四川史纲》记载,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阴平县令刘凤仪督民于阴平坝开利仁渠,引马阁水(潼江北源)灌田。又于江村云河筑云龙堰,引岐江水(潼江西北源,经白阳洞)灌江村700亩农田(文胜镇江村,1953年划属江油)。
清代,境内小河堰发展较多,忠乡(今许州及江油的重华,青林口、厚坝、文胜、马阁、二郎庙等地,清时属梓潼忠乡辖地)乡民先后于潼江上游西南源倒淌河丁家坝筑丁家堰,灌田1500亩,于潘家坝筑潘家堰,引倒淌河水灌田1000亩,在重华河重华场筑重华堰,灌田3500亩,又于潼江西北源岐江狮子嘴筑潼江堰,引水流量0.7立方米/秒,灌忠乡文胜长坪下坝的1400余亩农田,于百胜场筑道河堰,引岐江水灌田400亩,于潼江北源马阁河岳村筑卡子堰,灌田400亩,于青林口筑七里堰,引马阁水0.4立方米/秒,灌田700亩,于罗林坝筑烧房堰,引渭儿河水灌田1000亩。潼江上游各小河堰,共灌田1万余亩,时为境内主要水利工程。
水电工程
两河水电站,1956年初,由盐亭城关区所属13乡人民在两河场南300米处的梓江干流上修筑连拱拦河坝,坝高4米,长110.3米,自坝左侧开引水明渠3公里,过谢家坝到赵家坝南临梓江左岸建立厂房,设计落差4.2米,引用流量3.5立方米/秒,装机1台,容量100千瓦。1957年7月,梓江暴发洪水,渠道多处为洪水所毁,工程暂停。当年12月,继续开工修建,将开发方式改为单纯的“堤坝式”,弃引水渠不用,紧靠拦河坝右端设厂房,装机2台,45千瓦和100千瓦各1台,设计落差3.2米,引用流量6.6立方米/秒。1958年7月和12月,2号机组45千瓦和1号机组100千瓦先后开始发电。由于两台自制木制水轮机质量差,效率低,兼之电站下游河道淤塞,落差只2.6米,机组出力低,1号机仅42千瓦,2号机仅27千瓦,且故障多,电能质量差。1978年疏浚了河道,增加落差0.3米,两台机组出力提高到接近额定容量值260千瓦。到1985年电站总投资为40万元,固定资产原值31万元,年平均发电量117.6万度,为全县各发电站年平均发电量的14%,年平均利润5.7万元。
城关水电站,1958年冬,在盐亭县城南郊弥江上动工修建,于1959年6月和10月,两台机组先后建成投产。水轮机为铁木结构,土法制造,单机出力15千瓦左右。1982年,将2台水轮泵换为2台2D760~VM~80型水轮机,与2台55千瓦发电机配套使用,单机出力约40千瓦。到1985年有固定资产原值6.5万元,年平均发电量16.4万度,占全县各发电站年平均发电量2%,年平均利润232元。
磨滩水电站,位于盐亭堠溪乡指南村磨滩坝,是梯级开发梓江水能资源较大的工程,1960年秋动工,就地取卵石堆坝拦水,利用天然落差电发,安装160千瓦发电机1台,自制木水轮机1台,于1961年上半年建成投产,实际出力40余千瓦。至1962年7月,卵石坝及发电厂房为洪水所毁,两台水轮机被泥沙淤埋,电站报废。
麻秧水电站,位于盐亭麻秧场南2公里,1964年夏正式动工。拦河坝筑于梓江干流上,石质16拱,平均高9.2米,长285米,紧接坝左航运部门建有通航闸室,主厂房建于拦河坝左后方250米处,有引水渠相通,渠首段有隧洞长115米,进水口建有闸门室1座,用以控制通向主厂房河水。主厂房安装水轮发电机组2台,容量各为500千瓦,其尾水泄人湍江,至谷坝嘴与梓江汇合。1969年11月及1979年10月,两台机组先后建成投产,单机实际出力400千瓦。另一主厂房在厂后41米处,紧靠江岸,以其机组容量较小,职工习惯称为“小机房”,1967年5月开始发电、装机容量125千瓦。由于厂房基础未作全面仔细钻探,基岩隐潜着数个垂直裂隙,经过历年洪水冲击后,裂隙逐渐增大,基础发生离位。水工建筑物多处被拉裂,1983年9月停止使用。1984年1月动工,拆除原厂房和机组,清除了基岩中不稳定的地质结构,重新安装机器和建造厂房,至1985年7月竣工,装机1台,容量320千瓦,实际出力280千瓦左右,建站总投资197.5万元。1985年,电站有固定资产原值201.8万元,年平均发电量397.5万度,占全县各发电站年平均发电量47.4%,年平均利润20.7万元。
漏水垭水电站,是盐亭县玉龙区区办企业,位于玉龙镇西南2公里。梓江流经该处绕山回行如瓢状,“瓢颈”有垭名漏水垭,电站建于垭上,遂以为名。1973年动工兴建。该站原坝始建于1966年10月1日,竣工于1969年12月,石质,6拱高7米,长192米。设计安装水轮发电机组3台,容量各为320千瓦。1977年2月3日,一、二号机组建成投产,1980年9月10日,三号机组建成投产。实际最大出力约900千瓦左右。一般年平均发电量285.2万度,占全县各发电站年平均发电量34%。1985年获得纯利润11.3万元。建设总投资286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83.5万元。
龙潭水电站,属盐亭县五龙乡乡办企业,位于五龙乡龙潭村,于1964年1月正式动工,自原建水库拦河坝上游向右开引水渠120米,渠尾建立厂房,安装55千瓦发电机1台,自制木水轮机,于同年6月开始发电,实际出力37千瓦。1982年将水轮泵拆除,换为2D760~VM~80型水轮机,配100千瓦发电机,工程总投资13.4万元。实际最大出力85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8.9万度,占全县各发电站年平均发电量2%。1985年利润0.3万元。
章邦水电站,站址位于盐亭县章邦场2公里,1968年5月兴建,1972年竣工,装有40千瓦和28千瓦发电机各1台。电站投资16.4万元,其中国家补助3万元。1983年至1985年平均发电量10.6万度,占全县各发电站年平均发电量1.1%。年获利润4000元。
1955年后,盐亭县各区、乡先后兴办了一批小水电站。玉龙乡首先在榉溪上建起了1座10千瓦的水力发电站,于1956年12月开始发电。接着三星、冯河、七宝、金孔、八角、花林等地也相继建成小电站26座,装机容量从6千瓦到55千瓦不等共27台,总容量达445.5千瓦。除晚上供应当地群众电灯照明外,白天还利用其动力机经营农副产品加工业务,有的还为提灌站提供电源。
梓潼县段,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3140千瓦,1978年梓潼县水电局水力资源普查规划的可开发量为6站4930千瓦,1957年宏仁堰建龙口电站开发了30千瓦。
射洪市(原射洪县)县境建成拦河坝式的天仙水轮泵站(兼有灌溉、航运、发电之利)和沿江电灌站23处(装机64台,3489瓩),共控灌面积32747亩。
航道航运
航运
《蜀记》:大禹治水,用梓潼尼阵山一株直径为一丈二尺的大梓树,制一独木舟辗转指挥治水十三年,终于治平洪水。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盐亭向外销售的井盐,“原额行水引八十五张”(注:每引200公斤,共计1.7万公斤)。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令各地引岸,仍按原来规定执行”。盐亭有关盐业史料载:“原盐亭水引,过去一贯在盐境本厂配盐,运至涪陵龚滩,截换引张至彭水缴纸根,到思渠投税,然后运赴贵州行销;一由龚滩行销思南府,一由白马镇行销正安州”,足见始航年代久远。
民国26年(1937年)川康绥靖公署河道交通调查表记载:“盐亭梓江有船49只,载重4000公斤,每日下行80公里,上行35公里。”民国30年《中农月刊》第二卷第一期《四川桐油之供销状况》载:“市场名称太和镇,来源地点梓江小河,来源数量4500公担,占全数45%,包括区域盐亭玉龙镇”。民国38年据四川省涪江、嘉陵江船只调查:“梓江之盐亭、射洪、广兴段,行驶舢板及少数橹船,一般7吨,最大12吨,共约100只”。
梓江航程之开拓。远在清光绪末年(公元1908年),两河灶户许复初,古七月造小橹杆船两只,装盐50担运梓潼,船至距城4公里之险滩石龙奔江处,梓潼城内商贾鸣鞭炮前往迎接。民国10年(1921年)柏梓富商李银章资助银两,将安家以上10多处险滩进行疏淘,船载五金、百货驶抵梓潼城销售,县长率僚属绅商,出城欢迎,传为盛举。民国11年水槽坝刘思来,造毛船一只,装盐20担,于腊月初始航梓潼,27日运大米回盐亭。民国35年《四川新地志》记载:“涪江支流航程,梓潼下太和镇150公里轻舟,安家场下125公里,洪水重载2500公斤。”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梓江水运航道上抵梓潼,下达重庆。1961年,梓江小河船发展到114只,1429吨。专业木船年货运量完成1.3万吨,周转量156万吨公里。1967年以后,贯彻“统筹兼顾,一水共用”的原则,先后筑起了五座电站水坝、提灌站135处,致河流断航。运力下降,货源从陆路转向,迂回运输,盐亭全县进出物资增加运费支出约62万元。
梓江射洪市(原射洪县)内段长35公里。水位变化大,7至9月份,最高水位为海拔398.25米,最大流量为每秒3583立方米。2至3月份水位最低,最小流量为每秒0.21立方米,常年平均流量每秒118立方米。正常情况下,一年内可通航3至8个月,航行船只均在20吨级以下。夜合堂炸礁夜合堂河宽底浅,礁石零乱,1971年于航道中间开出长100米,宽15米的人工航漕。梓江险滩炸礁梓江射盐航段,有大小滩口39处,为连山石构造,水浅碍航。1956年起,经过4年时间先后对鱼网滩、石板滩、散坝滩、文昌滩、豺狗滩、三叉口滩等26处炸礁疏浚。
船闸
1973年11月,四川省计委陆续下达梓江船闸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由射洪、盐亭两县分段施工。1974年1月,县成立了“梓江船闸工程指挥部领导小组”,阅时九年,完成四处碍航闸坝船闸的修建工程。
天仙船闸(属射洪市),1973年兴工,总投资额56100元,投劳11747工日。
玉龙船闸,1974年兴工,在盐亭县漏水垭拦河坝上就坝修建,于1977年竣工。渠化距离20公里,水级8.786米,闸室长25.6米,宽9米,总土石方工程量28660立方米,投资225800元,投劳66200个工日。
麻秧船闸,于1975年兴工,1977年竣工。渠化距离14公里,水级8.78米,闸室长25米,宽8米,总土石方工程量65235立方米,投资336800元,投劳66200个工日。
两河船闸,于1977年3月兴工,1981年竣工。渠化距离8公里,水级5.4米,闸室长25米、宽9米、门宽4米,门拦水深1.2米,总土石方工程量19216立方米,投资33万元,投劳104326个工日。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3 23:16
目录
概述
干流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