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铺镇,隶属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地处
郧阳区东南部,东邻河南省淅川县
滔河乡,南接丹江口
习家店镇,西交
白桑关镇,北连
谭山镇、河南省淅川县大石桥乡,区域总面积110.5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梅铺镇户籍人口为32092人。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称郧县第三区和双桥乡。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2月,设郧县第十一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改称梅铺区。
1958年9月,更名红专公社。
1961年6月,恢复梅铺区。
1975年3月,改建梅铺公社。
1984年6月,并归谭山区。
1987年9月,始建梅铺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梅铺镇辖梅家铺、全湾、时家沟、高沟、圩坪、王河、曹西沟、孙家洼、西沟口、大坪、财神庙、李家沟、盘道、董家台、李家沟、杨营、草庙岭17个行政村;下设101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31日,梅铺镇辖17个行政村:梅家铺村、泉湾村、时家沟村、高沟村、圩坪村、王河村、曹西沟村、孙家洼村、西寺沟口村、大坪营村、财神庙村、盘道营村、李家湾村、董家台村、李家沟村、杨营村、草庙岭村,镇人民政府驻梅家铺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梅铺镇地处
郧阳区东南部,东邻河南省淅川县
滔河乡,南接丹江口
习家店镇,西交
白桑关镇,北连
谭山镇、河南省淅川县大石桥乡,区域总面积110.5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梅铺镇境内大部分为二高山区,地势呈南高北低之势;最高点位于鸡冠石,海拔934米;最低点位于李家沟村,海拔207米。
气候
梅铺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光照时长,降雨集中,夏秋炎热,冬春严寒,伏旱突出,冬少雨雪;多年平均气温13.9℃,极端最低气温-14.3℃(1977年1月30日);极端最高气温41.6℃(1966年7月19日);年均气温年较差28℃;生长期年平均251天;无霜期年平均241天,最长达292天,最短为218天;年平均日照数1967.4小时,年总辐射104.6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289天(一般2月15日—11月28日);年平均降水量895毫米,最大降雨量1272.7毫米(1964年);最少降水量437.6毫米(1976年)。
水文
梅铺镇境内河流属汉江水系,主要有滔河、盘道河、西寺河、洋易河、严家河、马盘泉河等河流,总流长达66千米,水域面积17平方千米。
自然灾害
梅铺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低温、连阴雨、冰雹等;旱涝出现概率一般为3年一遇;洪灾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10年7月22日—29日,洪水冲毁堤坝3处,淹没了农田1500亩、民居住房125间、公路5条35千米,致使交通瘫痪36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00多万元。
自然资源
梅铺镇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矿、大理石、硅铁矿等,储量分别为3000万吨、4.5亿吨、75万吨,主要分布在孙家洼、西沟一带。2011年,梅铺镇有耕地31110亩,人均1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梅铺镇总人口有3122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452人,城镇化率为30.3%;另有流动人口1775人。总人口中,男性16863人,占54%;女性14364人,占46%;14岁以下3872人,占12.4%;15—64岁25762人,占82.5%;65岁以上1593人,占5.1%。2011年,梅铺镇人口出生率1.2‰,人口死亡率0.4‰,人口自然增长率0.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86人。
截至2019年末,梅铺镇户籍人口为32092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梅铺镇财政总收入2700万元,比2010年增长12%。
截至2019年末,梅铺镇有工业企业2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个。
农业
2011年,梅铺镇农业总产值9027.2万元。梅铺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红薯为主。总产量9746.2吨。梅铺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梅铺镇生猪饲养量1.1万头,年末存栏2864头;羊饲养量1122只,年末存栏512只;家禽年饲养量7.1万羽。
工业
梅铺镇工业以大理石开采加工、龙须草编织和红薯粉加工为主。2011年,梅铺镇工业生产总值2.4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镇生产总值的56.6%;有加工企业12家,职工365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2亿元,比2010年增长14.5%。
商贸
截至2011年末,梅铺镇有商业网点78个,职工213人。2011年,梅铺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600万,比2010年增长18.7%;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500万元,比2010年增长13.2%。
金融业
截至2011年末,梅铺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为1364万元,比2010年增长17.4%;各项贷款余额156万元,比2010年增长11.5%。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梅铺镇有幼儿园(所)1所,在园幼儿168人,专任教师8人;小学15所,在校生1730人,专任教师18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660人,专任教师6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梅铺镇教育经费达1246.9万元,比2010年增长7.4%。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梅铺镇有文化站1个,有露天电影院1个,镇曲剧团1个,村文化室17个;公共有图书室(农家书屋)15个,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藏书16万册。截至2011年末,梅铺镇境内有体育场地4处,4个行政村安装体育健身器材4套28件,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常住人口的3.8%;有线电视用户数为5640户,覆盖率89%以上。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梅铺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8个,其中村卫生室17个;设病床50张,固定资产总值3200万元。执业医师18人,注册护士20人。2011年,梅铺镇医疗机构完成诊疗3.2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1万人,参合率91.8%。
社会保障
2011年,梅铺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94户,人数106人,支出23.6万元,比2010年增长21.4%;医疗救助734人次,支出26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20人次,共支出36万元,比2010年增长3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521户,人数2330人,支出167.3万元,比2010年增长17.2%;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4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03万元,比2010年增长17.5%;社会福利费200万元,比2010年增长25%;福利院1家,床位100张,收养农村五保老人79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9048人,参保率为61%。
基础设施
截至2011年末,梅铺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48千米,投递点23个;有电信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0.7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63.6%,移动电话用户2.6万户,宽带接入用户4000户。
截至2011年末,梅铺镇有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管道12千米,生产能力300吨/日,居民自来水普及率90%,年人均用水25吨。
截至2011年末,梅铺镇有35千伏变电所1座,有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8000千伏安,有高压输电线路3条,总长度21.2千米,用电负荷16700千瓦;年用电1400万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9.6%,供电可靠率99.9%。
截至2011年末,梅铺镇绿化面积达1500平方米,人均占有绿地2.4平方米。
交通
梅铺镇有梅谭公路、梅白公路经过境内。
历史文化
梅铺镇因镇人民政府驻梅家铺村而得名。
梅铺镇古迹有猿人遗址龙骨洞、宋军抗金侵战场遗址、三边农民会战遗址、明末李自成起义军作战遗址、抗击日军战争遗址等多处战争遗址,中原五柳突围会战遗址等。
梅铺镇有以曲剧、豫剧、山二黄、越调为主的民间戏剧,以两种自拉自唱或拉唱结合的坠子戏;在锣鼓伴奏下一人唱,众人和的锣鼓曲,以金乐相伴的锁呐,横跨半空的高桥,有花灯相随的彩龙彩船等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