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戏(梅山傩戏)
湖南冷水江传统戏剧
傩戏(梅山傩戏),湖南省冷水江市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作为“梅山傩”主要载体的梅山傩戏,即“信巫鬼好淫祀”的梅山古蛮族“巫鬼(傩)”“淫祀”之孑遗,两宋间即遭官方禁毁。梅山傩戏的产生,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早在(汉)王逸《楚辞章句》就有记载:“昔楚国南郧之邑,沉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辞鄙陋,因而作《九歌》之曲”。据此,可以发现流传在湘中腹地的梅山傩戏与楚国大巫师的千年绝唱的一脉相承。
梅山傩戏是一个以远古蚩尤为祖源、以祭祖祈福仪式为载体。以“蚩尤屋场”为传播中心、仍活跃在古“梅山峒”区域(今湘中山地)的民间巫傩文化活体。由于梅山傩戏地处偏僻、环境封闭,经济类型原始,粗放,由汉化的土著巫傩师以口传心授、以家传和师传两系秘密流传已经数千年,且得以原生态保存。
文化特征
剧情唱腔
由于其生存环境相对封闭,仅存在于唐宋时期且“不与中国通”的古梅山峒地区,即以新化大熊山“蚩尤屋场”为人文地理中心的湘中雪峰山区。其次,剧中人物都是神人化的本土先民,剧情主要演绎的是剧中人物生产、生活、调情求爱的场面,渲染一种异常强烈而原始的生存意识,表现剧中人不畏艰辛,开展物质与人口生产活动的过程,这大大有别于中国其它地区傩戏。
表演程序
傩戏演出程序按“请傩”“祭傩”“差猖兵”“倒傩”等过程进行。
请傩
于正堂香案前启请三清大道、元皇上帝、张赵二郎、家堂香火、地主阴师、今古前人等诸圣神,请降傩堂,证明搬(表)演,逍遥庆贺。请毕要卜(阴卦)下马,证明神已到坛。尚未启请,想沐来临,具有口意来词,谨当告白,向神禀明法事内容。
祭傩
神灵既已到坛,虔备熟肉一块(称为酒牲),两个酒杯,敬劝傩神三杯酒。唱:“傩神到坛一杯酒,普同开口共沾尝。记得昔年诗一首,吟诗一首奉神王。酒映金杯满膺香,日有王孙公子堂。肚甜到口连心美,大家沉醉各归房。方知好酒留宾客,各念刘伶诗百章。十里荷花红粉旦,一轮明月照琼浆。一杯毕,敬二杯,众神听我道将来。傩神下马二杯酒,普同开口共金瓯。借进昔年诗一首,吟诗一首奉傩头。昨日西风动客愁,醒来不见洛阳桥。胭脂架上堆银粉,黄鹤楼前挂玉钩。锡福寺中银福寺,金沙改作玉沙洲。满园都是芦花白,且进傩神酒三酬。三杯美酒醉毛涛,怜自关公去辞曹。三次辞曹曹不见,尖刀挑起锦战袍。伏望神功齐领受,齐来领受主东情。”祭酒毕,准备搬演。
差猖兵
表演的主要师公称正师公,头戴鱼腹巾,用钱纸在头上扎三个角,穿长衫,束闾州裙,手执破扇。另一个师公称副师公,穿长衫,戴脸子(开山傩面),在东方等候,待正师公唱至东方时跟他讲白。正师公先唱:“师傅永字出头求告禀,丘加二点发雄兵。一步停来二步空,将身跪在云雾中。三步停来四步空,将身跪在告场中。借问高楼有何事,弟郎要点五营兵。一点东方甲乙寅卯木。”话刚落音,待在东方戴傩面的副师公即跟他抢白:“唉,你老婆要跟我来困。”互讲一段,讲完,正师公唱正文:“青旗青号统雄兵,黄一朗先生原是东岳的将,长在东岳庙中存,东楼兵马是王管,长管东方九夷兵,借问统兵归何处。”副师公接腔:“看你们这些姑娘嫂嫂要把我的卵子做个锣槌(师公念唱时读jü)。”再与正师公讲白一阵,然后齐声唱:“统兵前去,东方头上去采宝,采宝回来护主东。”接着南方、西方、北方、中央都唱过,每唱一方换一人,另戴一块傩面与正师公调侃、讲白。
傩戏表演完毕后,举行送傩神仪式,将所表演过的傩面放置在门外的空地上,——回送,各归其所。用钱纸遮住傩面,杀一只雄鸡将所有傩面淋过,备酒牲,敬送神三杯酒。烧化钱纸、楮箱、倒耗,求卦丐佑主东家各事兴旺。
表现形式
随着历史变迁,傩事的表现形式也随之演变成仪轨、戏剧抑或歌舞等各种形态,并以一种相对恒定的方式传承。而梅山傩戏在其文化体系当中的形态却可根据不同的条件和环境作相应的改变。如完整反映梅山巫傩“祖先—傩神—师公”师公“自编自导演自己”的《萧师公》,故事情节简单,主要由对白构成基本框架。师公们在演出时,常即兴穿插山歌、小调、儿歌、顺口溜等活跃气氛。在表演中,师公们也常邀请观众反串角色,参与表演。与演员一起互动,能较大地调动观众的热情,其娱人自娱功能强烈。在获得观众的欢迎、喜爱的同时,为梅山傩戏传承创新奠定了基础。
代表剧目
湘中梅山地区现存傩戏剧目有20个以上,分别是《起猖》《报信》《引路》《开峒》《开山》《上五台山》《挖路》《扫路》《伐木架桥》《和尚》《大法师公》《萧师公》《邓师公》《耕田种地》《土地》《判官》《养育》《和梅山》《和梅坛》《应兆郎君》等。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梅山傩戏由土著巫傩师以家传和师传两系传承,是记录千百年来湘中历史、文化、艺术、宗教演化过程的活性载体;是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戏剧发生学、戏剧形态学和湖湘文化研究等诸多学科宝贵的信息源。它是记录千百年来湘中历史、文化,艺术,宗教演化过程的活性载体;是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戏剧发生学和湖湘文化研究等诸多学科宝贵的原生态信息源。被学术界认为是“西南傩文化源头之一”。
(一)研究价值
梅山傩戏以中国南方原始狩猎经济与农耕经济为基础,全面生动地记录了南方原始民族传统生产,生活习俗,反映的主要是古梅山族群不畏艰苦﹑披荆斩棘、开天辟地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同时梅山傩戏又保存了不同时期融入的中原文化元素,是研究南方民族融合史,宗教演化史、民俗史的“活化石”。
(二)艺术价值
梅山傩戏是戏剧发生学、戏剧形态学不可替代的信息源。梅山傩戏真实地记录了梅山人民的生命意识及生存状况,根植于生活又反映生活。梅山傩戏剧目古朴,情节生动,语言诙谐,表演风趣,动作粗犷,唱腔高亢、曲调婉转,自成体系。梅山傩戏贴近观众,使用方言俚语,通俗易懂,易于接受,加之,演员观众互动娱乐性强,观众参与度高。整个傩戏集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如独具一格的傩舞,是一种巫教祭祀与戏剧表演相结合,原始而古朴独特而诡异的傩文化表演艺术。它在写实、实用的基础上,运用典型、夸张化的手法,从人物选材,造型方法上突出人物的真、善、美。如传统﹑古朴的傩面,在楚人崇巫的独特审美意识,傩面则成了图腾膜拜和原始宗教的产物,并被作为神明的象征与载体。因此,梅山傩戏不仅在思想形式上制作者承袭了楚巫文化,就是在工艺手法上也大胆运用楚通雕、透雕、浮雕等手法。
(三)开发价值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最多,最完整,最古朴的傩戏国家。梅山傩戏是湖南湘中区域内集中民俗行色。梅山傩戏成就了其传统文化遗产资源宝库的地位。建设集保护保存,宣传推广于一体的梅山傩戏博物馆,以图、文、书、碟、实物影像、多媒体,3D和现场表演等方式将散落在民间的傩仪、傩坛、傩术、傩器、傩乐、傩技、傩戈、傩舞、傩面、傩医、傩案、傩对联、傩文献等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传承状况
随着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大幅改变、老一辈传承人相继过世,梅山傩戏这门古老的活态传承艺术,面临“人活艺在,人绝艺亡”的濒危境地。
传承人物
苏立文,男,1941年生,2012年12月被评定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湖南省冷水江市申报。
传承谱系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冷水江市文化馆获得“傩戏(梅山傩戏)”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冷水江市文化馆保留“傩戏(梅山傩戏)”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社会影响
重要展示
2016年7月11-12日,中国湖南新化傩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新化县梅山傩戏在其中展示。
2020年1月16日,CCTV10频道播出的《中国影像方志》湖南卷-新化篇,介绍了古老的梅山傩戏。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8 15:38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