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姑
书籍《太平府志》中的人物
梅姑,女,书籍《太平府志》中的人物。
梅姑庙
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十四题为的一章,称会稽有梅姑祠,此即今上虞东关之梅姑庙。 梅姑,马姓,其族人今尚有几家后裔居于南岸头,东关人称之为马家南岸头。
世传,梅姑未及出嫁夫已亡,遂矢志不再别嫁,守节至三十岁就忧郁而死。按数百年前的封建道德观,当地出了这么一个节女,理当表旌,故蒙圣宠恩准,在街梢设祠祭之,以示世人。
其时,梅姑祠并没有像后来那样的规模,仅几间正屋而已。但至丙申年(不知是哪个丙申年),比邻上虞有位姓金的少年书生上京赴试,路过此地,由于天色将晚,人会元驿馆安歇。闲来无事,入祠徘徊,正欲下拜,忽抬头见梅姑塑像端庄美貌,不禁想入非非竟口吟小诗一首,以示爱慕之意,却不料夜来在驿馆突然无疾而终。至晨,马姓族人均告之获一奇梦,“梅姑已招金生为夫婿,并要世人为金生在殿上塑像配享。”族长恐传扬开去玷污梅姑贞洁声誉,初时欲极力阻挠,其家人却同时得病,无奈,马姓族长率众祷告梅姑神位,允以翻盖庙宇配以金生塑像,其家人方才痊愈。四乡八里,闻此奇遇,知悉梅姑竟有如此神灵,均纷纷捐资出力,不几日,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庙拔地而起。善男信女,整日净身焚香,祈求保佑,自此香火益盛。
梅姑配婿既成,乃准金生归告结发妻于梦中,言其事。其妻闻讯,痛恨至极,乃赶至东关,手指塑像骂不绝口,称其不要脸皮,然后登上神座,在梅姑塑像脸上深深地划了几道口子。后虽经塑工几次三翻修缮,但指甲痕总是深深的显露着。
鲁迅先生《朝花夕拾·五猖会》中记载着:“东关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五猖庙,另一就是梅姑庙。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丈夫,殊与礼教有妨。”读至此,才有所悟:为什么在梅姑庙烧香祭神的总是年青的居多。
庙的规模较其他几座要大的多,朝南的正门高大威严,彩绘着尉迟敬德秦叔宝二守门神,闲常的日子都从两侧的偏门出入,大殿里塑着梅姑与金生少年男女天真无邪的模样,侧厢偏殿供着几尊其他的神像。难得梅姑死后有灵,不顾三从四德的礼教约束,才在众多庙宇中为爱独树一帜。这大概也是在封建社会中借神灵反抗成功的一个典型范例,成为在漫漫黑夜中祈求婚姻自由的青年男女顶礼膜拜的一个神圣偶像,或许也是众多信徒虔诚求佛的一个真正原因吧。
可惜的是,天下独一无二的梅姑庙与东关其余十多座庙宇在文革前后的几十年中被拆毁了。梅姑庙的过去只是留在老人们口中的传说,以及蒲松龄鲁迅的文章中短短的几行历史罢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3 13:18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