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丽霞,女,湖北新洲人。
个人简介
2009年毕业于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就读于城市与经济地理学专业,师从我国知名经济地理学家王缉慈教授,获人文地理学博士学位。
2007-2008年赴美国留学,先后在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和
杜克大学(Duke)做访问学者。
资质阅历
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梅丽霞老师为本科生讲授《
资产评估》、《
系统工程》、《
技术经济学》、《跨国公司管理》(双语)、《管理学》、《战略管理》等课程,为研究生开设《技术标准与创新管理》、《资产评估理论与方法》等专业课程。同时,为MBA学院讲授《并购重组与资产评估》,为全校学生开设《
经济地理与企业兴衰》通识教育选修课。
主持1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创新集群的形成与演化机理研究:技术标准的视角》,批准号71103202),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转型时期传统产业集群降级的风险与对策》,2012069),1项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教育研究课题,1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Capture the Gains,与杜克大学和曼彻斯特大学合作),并主持完成了一项地方横向课题——《浙江长兴开发区产业定位与发展战略研究》。
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资产评估、技术创新、产业集群和区域发展,特别关注技术产业中技术标准战略及相关政策问题的研究,以及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的无形资产和企业价值评估。在《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科研管理》、《中国工业经济》等核心期刊上发表中文论文20余篇,英文论文3篇,出版个人学术专著一部,参编译著一部。曾获北京大学“光华奖”、“李惠荣”奖学金及2009年“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2010年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优秀工会会员”称号,2011年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五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2013年获本科教学三等奖。
期刊论文
(1)梅丽霞著. 全球化、集群转型与创新型企业[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4月。
(2)童昕,梅丽霞等译著. 经济地理学读本[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
(3) 许泽想,沈丰华,梅丽霞. 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方法的探究——基于现金流折现法与模糊数学分部估值法的比较[C]. 第三届资产评估新发展国际论坛学术会议论文,2013年11月8-10日,厦门大学。
(4)梅丽霞. 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与创新集群的成长路径[C]. 第十二届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国际学术会议论文,2013年7月6-7日,武汉.
(5) 许 泽想,梅丽霞. 社会资本:一个多元视角的理论综述[C]. 第十二届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国际学术会议论文,2013年7月6-7日,武汉.
(6)左斯宜,梅丽霞. 论产业集群是否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C]. 第十二届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国际学术会议论文,2013年7月6-7日,武汉.
(7)魏永长,王红卫,祁超,梅丽霞. 横向调货策略下供应网络中牛鞭效应的鲁棒控制,系统工程学报(in press), 2013.
(8)梅丽霞,李雅丽. ICT产业技术标准中的知识产权应用研究,科研管理(in press).
(9)梅丽霞,张世益. 残疾人无障碍旅游服务标准化[J]. 标准科学,2012年第11期,31-34.
(10) Mei Lixia, Shao Dan. “Too Cheap Hurt Farmers, Too Expensive Hurt Customers”: the Changing Impacts of Supermarkets on Chinese Agro-food Markets. Millennial Asia, 2011,2(1):43-64.
(11) Wang Ji-yun, Mei Li-xia.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Standardization Education at the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China Standardization. 2010, (1):22-29.
(12)梅丽霞,王缉慈. 权力集中化、生产片断化与全球价值链下本土产业的升级[J]. 人文地理. 2009年,24(4):32-37.
(13)王缉慈,陈平,梅丽霞等. 电影产业集群的典型模式与全球离岸外包下的集群发展[J]. 电影艺术. 2009年第5期:15-20.
(14)王缉慈,梅丽霞,谢坤泽. 论企业互补性资产与深圳动漫产业集群的形成——基于深圳的经验和教训分析[J]. 经济地理. 2008年第1期:49-54.
(15)张晔,梅丽霞. 网络嵌入、FDI主导型集群与本土企业发展——以苏州地区自行车集群为例[J]. 中国工业经济. 2008 年第2期:122-130.
(16)梅丽霞. 论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J]. 生态经济. 2007年第11期:54-59.
(17)梅丽霞,王缉慈,许开颜,李昕. 台湾自行车产业集群的演进及启示[R].中国产业集群. 第7辑,2008年3月:111-120.
(18) 梅丽霞,王缉慈. 从反倾销中突围:温州制鞋业集群的升级[J]. 温州论坛. 2006年第5期:5-16.
(19) 王缉慈,谭文柱,林涛,梅丽霞. 产业集群概念理解的若干误区评析[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6年第2期:1-6.
(20)梅丽霞,林涛. 衣裾飘飘的后OEM时代:升级还是降级?[J]. 温州服装. 2005年第11期:11-16.
(21)陈树文,梅丽霞,聂鸣. 全球价值链治理含义探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05年12期.
(22)梅丽霞,柏遵华,聂鸣. 试论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J].科研管理. 2005年第5期:147-151.
(23)梅丽霞,蔡铂,聂鸣. 全球价值链与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年第4期:11-13.
(24) 梅丽霞等. 创新集群与传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 科技管理研究. 2005年第2期:82-84.
(25)梅丽霞,聂鸣,鲁莹. 班加罗尔软件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4年第2期:46-49.
(26)梅丽霞,聂鸣:国家创新系统与韩国个案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03年第3期:12-17.
(27) Jici Wang, Lixia MEI. (Oct. 2009) “Trajectories and Prospects of China’s Industrial Districts”. In Becattini et al. (eds) A Handbook of Industrial Districts. Edward Elgar Pub.pp: 598-612.
(28)Jici WANG,Lixia MEI. (2008) “Dynamics of Labor-intensive Clusters in China: Relying Exclusively Labor Costs or Cultivating Innovation?” ILO working paper, Geneva.
出版图书
会议论文
(1)梅丽霞,卢登飞. (2016).创业集群的成长机理与模式研究:以武汉光谷为例. 第十五届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学术会议,浙江大学:杭州,2016年11月18-20日。
(2)Lixia Mei (2015). A Tale of Two Citi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Trajectories in Shenzhen and Dongguan, China. theFourth Global Conference on Economic Geography at Oxford, 19-23th August, 2015
(3)梅丽霞. (2013). 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与创新集群的成长路径:以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 第十三届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学术会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2013年7月6-7日。
(4)Lixia MEI. (2012). Too Cheap Hurt Farmers, Too Expensive Hurt Customers”: the Changing Impacts of Supermarkets on Chinese Agro-food Markets. CtG workshop, 英国 Buxton, 2012年5月12-18日。
(5)Lixia MEI. (2008). Decent Work and China's New Labor Contract Law: How to promote China’s industrial upgrading as well as Social Upgrading? ILO Workshop for “CAPTURING THE GAINS: INDUSTRIAL AND SOCIAL UPGRADING IN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英国,曼彻斯特,2008年12月8-12日。
(6)Lixia MEI, Jici WANG. (2008) “The changing geography of Chinese bicycle industry: Case of Tianjin Bicycle Cluster and Its Evolutional Trajectory”[C]. AAG2008(2008年美国地理学年会),美国,波士顿,4月15-19日,2008年。
(7)Lixia MEI. (2007) “Learning by subcontracting: experience and lessons from Chinese Bicycle industrial clusters” [C]. 第二届全球经济地理大会,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2007年6月25-28日.
Lixia MEI. (2007) “Learn-by-subcontracting? China’s industrial clusters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path”[C]. 第五届ISMOT管理学国际学术会议,杭州:浙江大学,2007年6月1-3日. (ISTP收录)
梅丽霞. (2006).产业集群中的企业特性研究[C]. 第五届“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北京大学, 2006年7月14-17日.
Lixia MEI, Ming NIE. (2004)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State-owned Research InstitutionsSpin-offs upon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C]. 第二届Globelics国际学术会议,北京:清华大学,2004年10月.
学术著作:
梅丽霞主编. 创新集群的成长与演化——第十二届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M].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12月。
梅丽霞著. 全球化、集群转型与创新型企业[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4月。
童昕,梅丽霞等译著. 经济地理学读本[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
学位: 博士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
邮件:
电话:
出生年月:
办公地点: 文泉楼北325
.
个人资料 部门: 工商管理学院.性别: 女.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学位: 博士.学历: 研究生.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武汉市南湖大道182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邮编: 430070.传真: .办公地址: 文泉楼北325.教育经历: 梅丽霞老师2009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就读于城市与经济地理学专业,师从我国知名经济地理学家王缉慈教授,获人文地理学博士学位。2007-2008年赴美国留学,先后在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和杜克大学(Duke)做访问学者。
..
个人简介 梅丽霞,女,湖北新洲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9年毕业于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就读于城市与经济地理学专业,师从我国知名经济地理学家王缉慈教授,获人文地理学博士学位。2007-2008年赴美国留学,先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和杜克大学(Duke)做访问学者。梅丽霞老师任职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和MBA学院,指导技术经济及管理学术硕士,和
资产评估专业硕士。为MBA学员讲授《并购重组与资产评估》课程。为本科生讲授《资产评估》、《战略管理》、《跨国公司管理》、《技术经济学》等专业课程,为全校本科生开设了《
经济地理与企业兴衰》通识教育课程。
作为在线教育的先行者,梅丽霞老师2014年率先在互联网上开放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门MOOC课程——《经济地理与企业兴衰》,先后在“
网易公开课”、“爱课程”、“
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
好大学在线”等MOOC平台上线,吸引了超过50000在线学习者报名学习,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社会影响。2017年5月10日,梅丽霞老师获得了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颁发的“在线教育先锋教师奖”。
社会职务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创新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创新创业、产业集群和区域发展,特别关注创新集群的演化升级、高技术产业园区转型、技术产业中技术标准战略及相关政策问题的研究,以及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的无形资产和企业价值评估。在《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科研管理》、《
中国工业经济》、《
中国资产评估》等核心期刊上发表中文论文30余篇,英文论文3篇,出版个人学术专著一部,参编译著一部。
开授课程
梅丽霞老师为本科生讲授《资产评估》、《资产评估》、《技术经济学》、《跨国公司管理》(双语)、《管理学》、《战略管理》等课程,为研究生开设《技术标准与创新管理》、《资产评估理论与方法》等专业课程。同时,为MBA学院讲授《并购重组与资产评估》,为全校学生开设《经济地理与企业兴衰》通识教育选修课。
科研项目 梅丽霞博士主持完成了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创新集群的形成与演化机理研究:技术标准的视角》,批准号71103202),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转型时期传统产业集群降级的风险与对策》,2012069),1项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教育研究课题,1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Capture the Gains,与杜克大学和曼彻斯特大学合作),2项教学研究课题,主持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建设项目1项,并主持完成了若干项地方政府或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
论文 期刊论文:
(1) Lixia MEI, Xiuli Shan. Union is strength? Despair and hope of vegetable farmers’ cooperatives: an investigation from Shouguang, China[J], Sviluppo Locale, XVI, 41 (2/2013), pp. 27-48.
(2) Mei Lixia, Shao Dan. “Too Cheap Hurt Farmers, Too Expensive Hurt Customers”: the Changing Impacts of Supermarkets on Chinese Agro-food Markets. Millennial Asia, 2011,2(1):43-64.
(3) Wang Ji-yun, Mei Li-xia.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Standardization Education at the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China Standardization. 2010, (1):22-29.
(4) Jici Wang, Lixia MEI. (Oct. 2009) “Trajectories and Prospects of China’s Industrial Districts”. In Becattini et al. (eds) A Handbook of Industrial Districts. Edward Elgar Pub.pp: 598-612.
(5) Jici WANG,Lixia MEI. (2008) “Dynamics of Labor-intensive Clusters in China: Relying Exclusively Labor Costs or Cultivating Innovation?” ILO working paper, Geneva.
(6) 孙婵娟,梅丽霞.品牌价值的评估方法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J].中国资产评估,2016,(9):44-48
(7) 梅丽霞,倪洪平. 产业集群空间迁移的影响因素研究——以珠三角地区家具产业为例. 科技与产业[J]. 2014年第8期:pp16-25.
(8) 梅丽霞. 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与创新集群的成长路径[C]. 第十二届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国际学术会议论文,2013年7月6-7日,武汉.
(9) 梅丽霞,王缉慈. 权力集中化、生产片断化与全球价值链下本土产业的升级[J]. 人文地理. 2009年,24(4):32-37.
(10) 王缉慈,陈平,梅丽霞等. 电影产业集群的典型模式与全球离岸外包下的集群发展[J]. 电影艺术. 2009年第5期:15-20.
(11) 王缉慈,梅丽霞,谢坤泽. 论企业互补性资产与深圳动漫产业集群的形成——基于深圳的经验和教训分析[J]. 经济地理. 2008年第1期:49-54.
(12) 张晔,梅丽霞. 网络嵌入、FDI主导型集群与本土企业发展——以苏州地区自行车集群为例[J]. 中国工业经济. 2008 年第2期:122-130.
(13) 梅丽霞. 论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J]. 生态经济. 2007年第11期:54-59.
(14) 梅丽霞,王缉慈,许开颜,李昕. 台湾自行车产业集群的演进及启示[R].中国产业集群第7辑,2008年3月:111-120.
(15) 梅丽霞,王缉慈. 从反倾销中突围:温州制鞋业集群的升级[J]. 温州论坛. 2006年第5期:5-16.
(16) 王缉慈,谭文柱,林涛,梅丽霞. 产业集群概念理解的若干误区评析[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6年第2期:1-6.
(17) 梅丽霞,柏遵华,聂鸣. 试论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J]. 科研管理. 2005年第5期:147-151.
(18) 梅丽霞,蔡铂,聂鸣. 全球价值链与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年第4期:11-13.
(19) 梅丽霞等. 创新集群与传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 科技管理研究. 2005年第2期:82-84.
(20) 梅丽霞,聂鸣,鲁莹. 班加罗尔软件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4年第2期:46-49.
(21) 梅丽霞,聂鸣:国家创新系统与韩国个案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03年第3期:12-17.
会议论文:
(1) 梅丽霞,卢登飞. (2016).创业集群的成长机理与模式研究:以武汉光谷为例. 第十五届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学术会议,浙江大学:杭州,2016年11月18-20日。
(2) Lixia Mei (2015). A Tale of Two Citi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Trajectories in Shenzhen and Dongguan, China. the Fourth Global Conference on Economic Geography at Oxford, 19-23th August, 2015
(3) 梅丽霞. (2013). 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与创新集群的成长路径:以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 第十三届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学术会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2013年7月6-7日。
(4) Lixia MEI. (2012). Too Cheap Hurt Farmers, Too Expensive Hurt Customers”: the Changing Impacts of Supermarkets on Chinese Agro-food Markets. CtG workshop, 英国 Buxton, 2012年5月12-18日。
(5) Lixia MEI. (2008). Decent Work and China's New Labor Contract Law: How to promote China’s industrial upgrading as well as Social Upgrading? ILO Workshop for “CAPTURING THE GAINS: INDUSTRIAL AND SOCIAL UPGRADING IN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英国,曼彻斯特,2008年12月8-12日。
(6) Lixia MEI, Jici WANG. (2008) “The changing geography of Chinese bicycle industry: Case of Tianjin Bicycle Cluster and Its Evolutional Trajectory”[C]. AAG2008(2008年美国地理学年会),美国,波士顿,4月15-19日,2008年。
(7) Lixia MEI. (2007) “Learning by subcontracting: experience and lessons from Chinese Bicycle industrial clusters” [C]. 第二届全球经济地理大会,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2007年6月25-28日.
(8) Lixia MEI. (2007) “Learn-by-subcontracting? China’s industrial clusters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path”[C]. 第五届ISMOT管理学国际学术会议,杭州:浙江大学,2007年6月1-3日. (ISTP收录)
(9) 梅丽霞. (2006).产业集群中的企业特性研究[C]. 第五届“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北京大学, 2006年7月14-17日.
(10) Lixia MEI, Ming NIE. (2004)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State-owned Research Institutions Spin-offs upon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C]. 第二届Globelics国际学术会议,北京:清华大学,2004年10月.
学术著作:
(1) 梅丽霞主编. 创新集群的成长与演化——第十二届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M].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12月。
(2) 梅丽霞著. 全球化、集群转型与创新型企业[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4月。
(3) 童昕,梅丽霞等译著. 经济地理学读本[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
科技成果
荣誉奖励
(一)2016年9月,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2016年度在线教育先锋教师”奖。
(二)2014年12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优秀工会会员”
(三)2013年11月,文豪、梅丽霞:ZY公司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权价值损失评估,获全国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举办的第一届教学案例大赛二等奖。
(四)2013年8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教学奖三等奖。
(五)2012年12月,武汉市2012年度标准化学术年会征文一等奖
(六)2011年5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五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
(七)2011年12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优秀工会会员”
(八)2009年6月,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
(九)2008年10月,北京大学2007-2008学年“李惠荣”博士奖学金
(十)2006年10月,北京大学2005-2006学年“光华奖”博士奖学金
(十一)2005年9月,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科技十佳”优胜奖(文科中)
(十二)2002-2005年,连续三年获得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特等奖学金
(十三)2003年9月,
华中科技大学“三好研究生”
(十四)2000年4月,被选派为“优秀大学生”代表,出国访问俄罗斯
伊尔库茨克国立技术大学,参加国际大学生活动并作大会报告
(十五)1999年10月,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大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