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霞(1988年-2011年9月),生前作为支教志愿者到了
五台县驼梁山区黑崖堂小学当教师。在支教生涯即将结束时,她因白血病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人物简介
梁晓霞,女,23岁,阳泉市
平定县人,山西省
忻州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大三的学生。2011年,她作为支教志愿者到了
五台县驼梁山区黑崖堂小学当教师。在支教生涯即将结束时,她因白血病永远地离开了讲台、离开了我们。
人物事迹
2011年10月17日下午,山西省忻州师范学院2011级的新生入学大会正在举行,一段短片让在场的新入学学子内心悸动,短片的内容是在讲这个学校的一名大学生,她在去山区支教的过程中,因患白血病于9月6日去世。这位名叫梁晓霞的女生,让这些新入校的学生交头接耳议论着、打听着,但没人知道她是谁,甚至连学校的那些学长,和她同一个年级的学生也对这个名字很陌生。
在同学眼里,梁晓霞是不起眼的。一同到黑崖堂小学支教的校友有6人,来之前彼此不认识,到了这里才开始慢慢熟悉。假期的时候,6人爬山去玩,“我们在前面玩,叫她过来照相,她却一直站在远处,静静地笑着。”同在黑崖堂支教的
王强回忆,梁晓霞静默得就像水一样。
黑崖堂村办小学是附近几个村子里孩子唯一的上学之处,师资力量缺乏,每年全靠忻州师院的支教志愿者上课来维持。为了方便孩子上学,学校靠着几间矮平房甚至办成了寄宿制,还接受了村里的学龄前幼儿班。校长张素平一直盼着来一个能带低龄孩子的老师,而梁晓霞所学的“
学前教育”专业是他盼望已久的。“农村孩子有点太土气了,希望一个会带孩子唱歌跳舞的老师把城市的气息带过来一些,她这个专业(
学前教育)过来正好弥补了这一块。”事实果然如此。
2011年春节已过,但位于大山深处、海拔在2000米左右的黑崖堂村还处在严冬的凛冽之中。张素平第一次看到梁晓霞时,并没有过多注意。他只是担心,这个不爱说话、还带有学生气的姑娘,能不能受得了这里的苦。“我们这里面苦啊,一下雪可能半个月都出不了校门,吃住条件都不太好。有些来支教的学生受不了苦,没呆几天提前就走了。”而刚到的梁晓霞第一次过周末就要请病假,这让张素平心里一凉,“好不容易来了个能带小娃娃的,难道也是要走”。
“其实开学没多久,她身体就不是很好,总是感冒。”和梁晓霞一起来支教、同住一个宿舍的曹菁菁回忆说,梁晓霞的病情让很多人以为是不适应这里的气候。爸爸梁宝怀得知她感冒时还总打电话告诉她,要能吃苦,坚持下去。
这个“不起眼”老师的支教生活开始了。
她坚持带病讲课 最终贻误病情
2011年10月15日,记者来到了梁晓霞生前支教的黑崖堂小学。130多名学生只有6个老师,一个班就是一个年级,每个老师都是代一个年级的班主任、代所有年级的课。学校的平房教室昏暗杂乱,教室后排是孩子们的床铺,旁边放着的是学校储备的粮食和土豆。孩子们的课桌都是捐来的旧课桌。而梁晓霞住过的宿舍,既是宿舍又是办公室还是图书室和仓库。
支教工作开始没多久,她又感冒了。她有点怨恨自己的身体,觉得让这所需要她的学校和学生都很失望。当她和校长张素平请假时,校长的一句话“那你赶紧休息吧”,又让她忧虑重重。她以为学校不要她了,找到学校负责支教的队长,试探着问:“张老师是不是不喜欢我,要赶我跑了?”她甚至向队长“求情”,说自己的病很快就好,很快就能重返岗位。很快,她返回了学校,带病继续给孩子们上课。
如今提起这段往事,张素平有些“悔恨”,他觉得是自己无意的一句话让这个孩子有了压力,“上了劲”。有一次,一个一年级的学生半夜病了,她跑到学生宿舍照顾,那个孩子窝在被子里,她就蹲在床前,一会儿测体温,一会儿喂水,一宿都没睡。一起来支教的
王强回忆,这件事情大家当时都不知道,是后来他上课时听孩子们讲的。
而当时的梁晓霞,自己也处在病痛之中,但在课堂上,她像是翩翩起舞的精灵,带着一群还在流着鼻涕的孩子唱啊、跳啊,把欢笑留在教室里。一次唱歌的时候,她突然咳嗽了起来,刚刚还在欢乐中的孩子都被吓坏了。9岁的段慧斌看到梁老师咳得都蹲在了地上,脸色苍白得像一张纸。即使这样,她一节课都没有耽误。只有到了学校放周末大假的时候,才一个人回城里去看病。
她的病情一天天加重,5月份的周末,她回了一趟家,此时她已经查出白细胞数值很低,医生建议她马上住院治疗。看到已经连续发烧很多天的女儿脸色不好,梁宝怀劝她多请一段时间假,好好在家调养一下。但平时安静的女儿此时却执拗地坚持要回学校。梁宝怀如今想起女儿出门时的背影禁不住哽咽起来:那天,她带着一大包药,就匆匆离开了家。梁宝怀没想到此处一别,再见竟是在病床前。
她不想给学校添麻烦 一个要求都不提
让梁晓霞念念不忘的“六一儿童节”,对黑崖堂小学来说意义重大,这是这所村办小学第一次搞“六一”联欢活动。梁晓霞成了这次“六一”的总编导,20多个节目、6个年级、130多个孩子的排练,她一个人扛了起来。
为了不占用上课时间,她总是带着学生们在休息的时候练。几个一起支教的同学还开她的玩笑,说过了“六一”晓霞就更苗条了。“六一”那天,黑崖堂村以及附近几个村的村民都来了,看着自己平时脏了吧唧的孩子,在梁老师的指导下像燕子一样轻快地表演着节目,村民们乐呵呵地笑了。时髦的兔子舞、好听的小合唱,还有
诗歌朗诵,让很多村民感到自己的孩子一夜就变了样,不再土里土气。这时候的梁晓霞,在主席台的背后给孩子们领舞,所有的闪光灯都没有捕捉到这位在病痛中坚持的舞者。
梁宝怀仍然记着自己和女儿的一次谈话,他弄不明白为什么女儿坚持要回去给孩子们过“六一”,这又不是文化课,怕耽误了。女儿的一句话让他明白了女儿的心思:“我想让山里的娃娃也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过一个快乐的有意义的节日。”
为了这个梦想,梁晓霞在课堂上给孩子们讲起了
贝多芬的音乐,给孩子们看印象派的画作,带着孩子们玩拓展游戏。孩子们生活苦,她就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洗发水、糖果、饼干,几乎都与孩子们共享。
她周末放假的时候,班上的孩子悄悄到她的房间睡,结果尿湿了床。回来后,她一点都不生气,微微一笑,
“没事,我自己清理就是了。”
也许,只有这些可爱的、抢着喊梁老师的孩子们才是她真正的“药”。医生嘱托让她吃一些肉,她不想给学校添麻烦,一个要求都没提过。山沟沟里的学校很少有肉,偶尔有一顿她也都夹给了孩子。
她的梦想:让更多农村孩子接受良好教育
“六一”后第二天,梁晓霞就住进了医院。父亲梁宝怀再见到她时,她第一句话就是让父亲打电话问学校孩子们的近况,因为她还在牵挂着即将参加期末考试的孩子们。
梁晓霞的家在阳泉市
平定县的一个偏僻农村,家里条件并不好,一个弟弟一个妹妹都已经辍学。从小就在农村长大的她偶尔和同学们谈起自己的童年,总说村里的教育不被重视,很多孩子都没学可上。这或许正是她这么坚持要当好老师的一个原因吧。梁宝怀记得,晓霞考上
忻州师范学院时,讲过自己的梦想:就是让更多的农村孩子都能接受“好的教育”。
住院以后,她在医院给自己一起支教的同学建议,以他们几个支教生的名义成立一个“爱心基金”,把自己平日节省下来的生活费集中在一起,为学生们购买图书和文具。而这个梦想在2011年9月6日戛然而止,梁晓霞因患白血病并发症抢救无效去世。
消息传到了黑崖堂小学,所有的孩子都不相信暑假前还蹦蹦跳跳的梁老师就这么走了。学校组织的哀悼会上,梁晓霞曾经住过的屋子前,摆放着130双小手折出的白纸花,孩子们围在这里久久不散。
梁宝怀记得,女儿在病危时还告诉父亲不要去办退学,她就剩最后一年了。梁宝怀本来打算让她妈陪孩子一起去把大学念完……
同学曹菁菁记得,梁晓霞刚刚收获了爱情,尽管她从没开口说过,但每晚深夜长途电话这头的甜蜜她能感受到……
孩子们更是记得,梁老师和他们最爱玩的那个游戏。梁晓霞她曾经带过的那个班,已经升入二年级。提起梁老师,孩子们唧唧喳喳和记者说个不停。“梁老师对你们谁最好?”孩子们一个个举手,都说是自己。梁老师走了,没有人再教他们跳舞了。孩子们说,梁老师最爱和他们玩一个游戏“
木头人”:孩子在上课时发言,只要说中了“木头人”三个字中任何
一个字就不能动了,必须由老师说解除才行。这时,9岁的段慧斌悄悄地问记者:“梁老师也成了木头人,不能动,我能不能解除呢?”
忻州师范学院支教处副处长伍大力告诉记者,学校正在开展学习梁晓霞同学的活动,希望更多的学生能了解到这位把自己留给大山和孩子的最美女乡村教师。
社会评价
她走了,一位美丽善良的支教老师,一朵准备盛开的花朵;她用自己23岁的生命谱写了教师的赞歌;别人都说老师是蜡烛,点亮别人牺牲自己,她用自己年青的生命证明老师的光辉;当她看到乡村孩子们对知识渴望的目光时,她用自己的行动传授孩子们知识;当乡村孩子们的记忆中从没有度过“六一儿童节”时,她说:“我想让山里的娃娃也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过一个快乐的有意义的节日。”
美丽的乡村老师晓霞走了,她把对孩子们的希望留在了生命的
最后时刻,她是孩子们的好老师、大姐姐,孩子们在山的尽头依然在等待梁老师的归来,等待她教孩子们唱歌、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