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庄王墓,位于湖北省
荆门市钟祥市。是明朝梁王
朱瞻垍和王妃魏氏的合葬墓。
历史沿革
明
正统六年正月十二日(1441年1462年2月10日),梁王
朱瞻垍病逝,谥号“庄”。同年八月二十六日,安葬于封内瑜坪山之原。
2000年初至2001年初,梁庄王墓先后三次被盗未遂,其东北约500米处的娘娘坟则被盗一空。为了保护文物,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01年4月12日至5月2日,由湖北省考古所主持,荆门市和钟祥市的考古人员参加,共同对梁庄王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墓葬格局
墓园布局
梁庄王墓构筑在龙山坡山脉的一座小山上,坐北朝南,原本筑有内外茔垣,墓园地面建筑和地宫,现除地宫保存完整外,内外茔垣只剩下北半部基址,茔园地面建筑已荡然无存,地上散布着残砖破瓦。内、外茔园均呈长方形,南北向,现存外茔园东西宽250米,南北残长200米,内茔园东西宽55米、南北残长75米。封土堆近圆锥形,高约9米,底径约25米。
地宫形制
梁庄王墓墓葬(地宫)构筑在内茔园里的一座小山坡上,南北向,方向145°。平面呈“中”字形,属崖洞砖室墓,顶部有封土堆,墓室南端有一条斜坡墓道。
梁庄王墓墓道为竖穴斜坡式,依山势而建。平长10.6米、口最宽4.3米。墓道顶部压在厚18—38厘米的表土层下,北高南低,其底部则南高北低,北端底距地表深7米。墓道北壁的墓口处,满砌一堵砖墙,高5.5米,自下而上依次为6层砖券的拱顶门洞和封门墙,单层砖壁的挡土墙,挡土墙顶部外加的一堵碑墙,均以石灰浆作粘合料。
梁庄王墓墓室是从墓道北端向内凿岩,形成隧洞,再在洞内用砖砌成,以石灰浆为粘合料。室内长15.4米、最宽7.88米、高5.3米。墓室分为前室和后室,前室与墓道之间有短甬道相连,后室与前室之间也有短甬道相连。后室门为漆木质,已朽塌。后室设有并列的仪棺床,是用石条砌边。接砌在其西侧略小的一座则是王妃的棺床。
文物遗存
梁庄王墓墓内出土随葬品共计5100 余件/组,种类有金、银、玉、瓷、陶、铜、铁、铅锡、漆木、骨角器、按用途分有首饰、冠饰、配饰、腰带、圹志、封册、兵器等。其中铜、铁、铅锡器主要出自前墓室。金,银、玉、珠宝器(原置棺椁和箱盒内)主要出自后墓室。丝麻织物和人骨架全部腐朽,漆木棺椁、门屏、箱盒等也都或垮或朽,原置其内的器物因而散落,位置凌乱。
梁庄王墓出土文物用金量高达16千克,用银量13千克,用玉量14千克。各种镶嵌的宝石有700多颗,其中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金绿宝石等四大名贵宝石,产地都不在中国,可能来自东南亚,可能与当时郑和下西洋有关。
研究价值
梁庄王墓发掘表明,梁庄王墓是一座王与妃的合葬墓,随葬品比较丰富,器物种类繁多,尤以金、银、玉器和金玉首饰、冠带和配饰最为亮丽,仅用金量便超过10千克。一墓随葬如此大量的金银珠宝,在已发现的亲王墓中未见,而仅次于明代皇陵——定陵,是继定陵之后的又一重要考古发现。
保护措施
1998年12月9日,梁庄王墓被荆门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旅游信息
地理信息
梁庄王墓位于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长滩镇大洪村。
交通信息
驾车自钟祥市人民政府出发,经石城大道、G347到达大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