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故居,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茶坑村中村二巷8号,建于晚清(1875~1908年),是梁启超先生童年接受启蒙教育和少年时期成长生活的地方,是一幢古色古香的青砖土瓦平房,建筑面积412平方米。
历史沿革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梁启超考试中选举人后,其父亲梁莲涧修建此故居。
1983年,新会县人民政府为纪念梁启超诞辰110周年,拨专款修葺故居,设立陈列室,存放梁启超部分遗物、著作,展出生平照片及事迹等。
2003年1月20日,梁启超故居荣获“江门市乡新八景”优秀景点的光荣称号。
2018年,被命名为第三批广东省家庭文明建设示范点。
2021年底,江门市及新会区相关部门会同与清华大学相关机构开展合作,共同编制《茶坑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梁启超故居及周边环境风貌控制导则》《新会茶坑村建筑修缮改造与环境提升工程方案》,对梁启超故居、纪念馆、旧乡府等建筑进行修缮及布展。
建筑格局
梁启超故居分为故居、怡堂书室(读书处),宏文社学(奎楼)三部分,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故居建筑面积412平方米,是一幢颇具岭南特色的建筑。故居有一厨房、一门楼、两天井、一饭厅、一正厅、两耳房,门楼侧有梯级直达其顶部的藏书阁;怡堂书室是梁启超曾祖父所建,是梁启超少年读书、接受儒家传统教育的地方。
主要建筑
故居
故居建于清末,与怡堂书室为连体建筑,俱平房式,占地约160平方米。正门旁设书房,其上为楼阁式二层建筑,从书房旁设台阶上落。分为偏厅(客厅)、正厅、两个厢房、门廊、天井、阁亭等,厅后设神阁,木构筑,饰木雕花;房内设木阁楼,筑有走马楼式回环栏杆。晚清通用的三眼灶式结构,硬山顶砖木建筑。厅堂背东朝西,两面为卧室,上有木楼。厅外是一方小天井,门户开在天并侧边,南向。厅堂的南侧还附筑了一座两层的小楼阁,可在上面读书和眺望。
怡堂书室
怡堂书室是梁启超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拱形外门,砖木结构,硬山顶,有灰雕装饰。耳房正厅都设花格子,木雕工艺较为普通。为梁启超与妻子李蕙仙新婚居住和其长女梁思顺诞生地。
宏文社学
宏文社学是梁启超讲学的地方,是该村的奎楼,俗称文昌阁。平面是方形两层、砖石木结构,两重飞檐,雕梁棋。阁门两侧石刻对联“党庠塾序式於古,智水仁山在此堂”,门额“宏文社学”,均是梁启超亲笔题书。坐西北向东南,通面阔7.2米,通进深7.7米,建筑占地面积55平方米,三层,通高13.3米。砖木结构,歇山顶,筒板瓦屋面,青砖墙身。阁身首层外侧设廊,四根圆石柱承托飞檐。阁身面阔5.08米,深5.8米。首层正门石匾额阴刻“宏文社学”四个篆字,两侧石楹联为“党痒塾序式于古;智水仁山在此堂”。二层外墙石匾镌刻“奎阁”二字。三层正面外墙有圆形窗。首层高4.1米,地面铺阶砖,木楼梯。二层高2米,木地板楼面。三层地面铺大阶砖。梁启超少年时代曾在此读书,接受爷爷的教导,奎阁上书法皆为梁启超手迹。宏文社学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文昌阁,是著名历史人物梁启超活动场所之一,具有重要文物价值。1983年,新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遗存
梁启超先生故居陈列室
故居内陈列有梁启超的著述、书信、照片以及使用过的印章、砚台、笔、墨、茶缸等遗物。
门匾、门联、门楣
门匾所刻“宏文社学’’四字,是梁启超手笔,写于1898年。门联也是梁启超手笔。正厅门楣挂有功勋匾,书“一等嘉禾章中卿衔少卿司法总长参政院参政”,上款书“中华民国四年”,下款落“梁启超立”等。
保护措施
1983年,梁启超故居被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梁启超故居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是中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政治家、国学大师,维新运动领袖,其代表著作《少年中国说》,另著有《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
后世纪念
梁启超纪念馆位于梁启超故居南侧,由新会荣誉市民谭永廉先生捐资兴建,并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当代中国建筑大师莫伯治先生主持设计,于2001年落成。纪念馆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建筑中西合璧,既有晚清岭南侨乡建筑韵味,又隐现饮冰室建筑风格,与原有故居、铜像广场等连成一片。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梁启超故居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茶坑村中村二巷8号村。
交通信息
交通信息:乘新会218路公交车可达或江门公汽103路即到梁启超故居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