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村位于浙江省瑞安市白岩桥东2公里处,村傍温瑞塘河。北连民公乡,东邻上望镇,南接东山各村,西靠瑞安城区东大门。桥建村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据《陈氏宗谱》载:明正统年间(1436~1449),陈子才自郭公阳迁此。嘉靖时(1522~1566)属清泉乡十一都;1931年属第一区;1941年属南里乡;1949年属民公乡;1984年属城关镇。1992年,全村126户,43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约20多人),耕地127亩,涂园40亩。村民大部分为陈姓,其次为张、潘等姓。
基本简介
据《(嘉庆)瑞安县志》载:季复初以道学鸣世,避元兵扰攘,迁邑(
瑞安)鸣珂里(今仙峡季),置别墅于沙塘?山中以自晦。其地多种竹,故名。后其孙季德基在季复初坟墓旁建书屋;清鲍养初也曾在此建过别墅。山上尚有北宋处士林石讲学处,其地山岩峥嵘,巨崖突兀,凌云矗天,奇峻壮丽。后人仰慕林石的学行与志操,便把这群岩叫做君子石。
村区环境清幽,塘河清水长流,水面舟楫往来,两岸水稻连片。依水成街,沿街建屋,藉桥相连,河、桥、街、屋融为一体。古老的
塘河路或平铺岸边傍野临水,或飞架水上迎流而建,道上间以平桥、拱桥和梁式石板桥。沿道可领略到江南水路相依、流水人家的秀丽水乡风光。清吴世禄曾作诗描述当时村区的风貌:苔径迢迢独自回,红尘车马此中稀。山深篱畔犬时吠,水落溪边僧自归。带雪梅花开老眼,连云松叶护柴扉。西邻婚嫁多呼酒,薄醉闲吟送夕晖。村头横跨温瑞塘河,原为石桥,现为
钢筋混凝土板面桥。桥南建有亭,供行人小息。亭中有清道光五年(1825)关于禁止纵放鸡、鸭、牛、羊或捉鳝蟹切泥掘坎而毁坏农田的禁约和民国时期拱瑞山桥万古路灯押金叁佰元正的乐助姓氏石碑二方。可见民风素淳,公益事业兴旺。
经济发展
桥村历史上以做纸蓬闻名遐迩,曾有桥做纸蓬河中荡之喻。村民利用临河荡洗之便,附近村庄的农户稻杆多且便宜等地域优势,因地制宜办起了一座座纸蓬作坊。每逢农忙过后,便从邻村购进大量的稻杆原料。阳光下,塘河边聚集着荡洗稻草浆的人们,塘河水泛起了一片片泥黄色,道坦里、墙头上、田埂处晒满了一张张约0.25平方米的方形双层纸蓬。纸蓬可作草纸或茶食品等外包装,瑞安昔时称送人的礼物为纸蓬包。纸蓬业弥补了农业收成之不足,曾给村民带来实惠,但多数为小本经营。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对纸蓬小作坊进行了改造,变家庭作坊为合作社。70年代初期办起粗纸厂,1980年扩展为隆山纸版厂,生产
卫生纸、
瓦楞纸及包装纸,远销上海、南京等地。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草纸已被卫生纸所替代,纸蓬业也随之消失,但仍有村民从事卫生纸贩卖。
做泥水,是村区另一传统手工业,享有泥水村之称。以前80%的户专业或兼业从事泥水工,走南闯北,受人雇佣修造房屋。泥水工辈出,技艺相承,历史上曾出现不少泥水世家。莘塍建筑社、隆山建筑社等建筑行业里技艺高超的师傅大多出于此。现全村从事泥水工的有100多人,其中不少人持有建筑证书,1人还获得温州市砌墙比赛第五名。
60年代末,村办起了蛎灰厂、砖瓦厂。来20户村民办起了工艺水泥预制点,又联户办起了瑞安市望江水泥预制厂。其他联户企业还有塑料加工厂、服装、机械制造、机械加工厂、隆山五金厂等。外出经商者也不乏其人。
村庄名人
陈步云(1769~1839),少时曾为人牧牛。好习武功,里中恶少皆惧之。有一民间拳师见其相貌伟奇、臂力过人,遂教授他各路拳棒和各种兵器,步云数年后练就一身好武功,21岁入瑞营左标为守兵,后升为把总、千总、参将至总兵,事水师四十余年,追剿盘踞在浙闽粤洋作乱的凤尾帮蔡牵、朱贲等,查禁洋船夹带走私
鸦片。67岁因脚疾告老回乡,用告老金在县城浦后街造二思堂一间,亲书前思尽忠,后思补过一匾额高悬中堂,以告诫后代,此匾现由其世孙保存。道光十四年(1834)又捐资修建桥,方便塘河两岸过往行人,造福后代。
村庄状况
由于地近海边,1949年前霍乱曾一度肆虐。1949年后,村设有卫生室,经常组织打扫环境卫生,1991年被评为瑞安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突出,1991、1992年连续两年被
瑞安市人民政府命名为计划生育合格村。自1978年办起脱盲夜校班,脱盲率已达95%以上。现全村具有大中专学历者5人,高中8人,大部分为初中文化程度。
塘河路是连接城关和莘塍的主要交通要道,行人多,情况复杂,在努力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的同时,着重致力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举办自编、自导、自演的法制宣传文艺晚会,受教育面遍及全村每个角落,村民安居乐业。村多次被评为瑞安市司法工作先进单位。
村庄建设
地处平原水网地带,境内河流交错,气候宜人,灌溉便利,旱涝保收,为瑞安市主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一向以种植水稻为主,兼营蔬菜和饲养业。60年代初曾一度成为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典型。1978年以后粮食增产幅度较大,产量最高的1991年为134839公斤,不仅保证村内所需,还完成了3万公斤的国家粮食征购任务。近年来,还利用温瑞塘河发展淡水鱼养殖业,拥有养殖面积70多亩,品种为东洋鱼,年产3万多公斤。同时牛、牛蛙、猪、鸡等饲养业和柑等种植业也得到了发展。近几年,不断加强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1986年增设1只80千瓦的变压器,1990年建成2座机埠,1991年修建三面光渠道1000多米,1992年建成农村用电线路标准村。
村镇建设,80年代被列入瑞安市城建总体发展规划,1992年又被列入瑞安安阳开发新区。1988年完成村后塘河路底脚护坡工程,1989年完成1条长250米,宽5米的塘河路面
水泥混凝土工程。原有的房屋也已普遍进行改建、扩建。村区多层楼房林立,连片新房正在不断延伸。家家拥有
电视机、
电冰箱,
洗衣机也很普及。户户均为万元户,村民年人均收入超2000元。1988年起全村实行村民房屋、
财产保险;1992年实行
长效还本家庭财产保险。村民饮用水历来靠塘河水。近几年塘河水时有污染,1991年动工建造自来水工程,村民集资3万多元,并义务参加挖掘长1100多米的主管道泥沟,挖掘和覆盖土石方500多立方米,仅用了3个多月,就从相距1200多米的民公乡渔墩村接过水源,使村民用上了自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