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林
商代乐舞的一种
桑林是商代的一种大型国家级祭祀活动,与祭社(土地神)性质相同。其乐舞沿用祭名,称为《桑林》,在春秋墨子时代仍为盛大祭祀活动。《桑林》乐舞强而有力,轻捷灵巧,音乐震撼人心。
桑林 商代乐舞
《庄子·养生主第三》曾用十分流畅的笔调描写过庖丁解牛时的动作、节奏、音响“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据其间接描述人们不难知道,《桑林》乐舞既强而有力,又轻捷灵巧,而且音乐震撼人心。
汤祷于桑林
即位之初,王畿之内连续五年大旱,骄阳如火,河井枯竭,田地龟坼,草地枯萎。汤命史官在郊外燃烧积薪,以牛羊豕作为牺牲,祭祀上帝。汤祈祷时引咎自责,列举六条自己可能犯的错误,哀求上帝赐福降雨,但毫无效果。大旱延续到第七年时,汤又在桑林之地设坛,祭天求雨。史官占卜后说,要用活人作牺牲,上帝才肯降雨。汤认为,祈雨本是为民,岂可再残害于民?便决定由自己充任牺牲。他剪去头发指甲,沐浴洁身,向上天祷告:“我一人有罪,不能惩罚万民,万民有罪,都在我一人,勿因我一人之过,而伤害村民性命!”祷毕便坐到柴堆上。正当巫祝要点火燃柴,大雨骤然而来,万民一片欢呼,作歌颂扬汤的德行,乐曲取名为“桑林”,又名“大”,后人称其为“汤乐”。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14 21:34
目录
概述
桑林 商代乐舞
汤祷于桑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