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多梅日—西里西亚战役,1945年1月12日—2月3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员为苏联元帅科涅夫)实施的进攻战役,是战略性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的组成部分,是苏军实施的战略性进攻战役之中的一场重大
战役。
战争背景
苏德战争中,苏军于1945年1月12日—2月3日实施
的战略性进攻战役。1945年1月初,德军在东线已被逐出苏联国境,失去了东欧和东南欧一系列国家及东普鲁士部分地区;在西线已被赶出
意大利中部、
法国和
比利时。为尽快前出到奥得河,解放波兰全境,并为进攻柏林创造有利条件,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发起此次战役。参加战役的有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G.K.朱可夫)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科涅夫),共有16个合成集团军、4个坦克集团军、2个空军集团军,以及若干个独立坦克军、机械化军、骑兵军等,共220万人、火炮和迫击炮335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7000辆、飞机5000架。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罗科索夫斯基)左翼部队和乌克兰第4方面军(司令为彼得罗夫大将)右翼部队配合行动。参加战役的还有波兰第1集团军。苏军当面之敌为德军“A”集团军群(1月25日起改称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先后为哈尔佩大将、F.舍尔纳大将),共56万人、火炮50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1200余辆、飞机600架;战役过程中,先后调来约40个师进行增援。德军在维斯瓦河与奥得河之间构筑了由七道防御地区组成的纵深500公里的防御配系,其中最坚固的是第一道(即维斯瓦河防御地区,由4个防御地带组成,纵深达30—70公里)和第六道(沿德波旧边界组成,包括数个筑垒地域)防御地区。战役预定1月20日发起,为牵制德军兵力以改善盟军在阿登地区的处境,提前8天进行。整个战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45.1.12—1945.1.17)苏军突破德军防御,粉碎其基本兵力,为向纵深发展进攻创造条件。第二阶段(1945.1.18—1945.2.3)苏军发展胜利,向柏林方向迅速推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1945年1月12日—2月3日,
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员为苏联元帅科涅夫)实施的进攻战役,是战略性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的组成部分。战役目的是与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员为苏联元帅朱可夫)协同粉碎德军凯尔采—拉多姆集团,解放
波兰南部前出至奥得河,在其左岸夺占登陆场,为在
柏林方向和德累斯顿方向实施战役创造有利条件。
德军统帅部非常重视防守通往德国中心地区的捷径桑多梅日—西里西亚方向,在这里构筑了5—7道防御地区,总纵深达300—450公里,这些防御地区包括许多设防城市和大居民地,如
奥斯特罗维茨、斯卡日斯科—卡缅纳、凯尔采、赫梅尔尼克、平丘夫、布雷斯劳(弗罗茨瓦夫)、格洛高(格沃古夫)、克拉科夫、拉多姆斯科、琴斯托霍瓦等方面军地带内的守敌是“A”集团军群(1月26日起改称“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为哈珀上将)所属坦克第4集团军和野战第17集团军。按照苏军统帅部的计划,战役应于1月20日开始。但是,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考虑到英美军在西战场的困难处境,指示该方面军于1月12日转入进攻。
战事过程
根据战役企图,
乌克兰第1方面军(近卫第3、第5集团军,第6、第13、第21、第52、第59、第60集团军,近卫
坦克第3集团军-司令员为雷巴尔科坦克兵上将,坦克第4集团军司令员为
列柳申科上将,近卫坦克第4军,坦克第31、第25军,近卫机械化第7军,近卫骑兵第1军,空军第2集团军)应从
桑多梅日登陆场向赫梅尔尼克、拉多姆斯科、布雷斯劳总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以突破德军防御,并将各坦克集团军投入交战,在全纵深分割当面德军集团,与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此时正实施华沙—波兹南战役)协同,将其各个歼灭。出发地位的方面军地带宽达230公里,由第13、第52集团军,近卫第5集团军,近卫第3集团军一部和第60集团军一部在39公里的地段上突破防御。突击集团的右翼由第6集团军和近卫第3集团军保障,它们应与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部分兵力协同,围歼德军奥斯特罗维茨—奥帕图夫集团。与乌克兰第4方面军(司令员为彼得罗夫大将)协同向克拉科夫进攻的第60、第59集团军(第59集团军于战役第二日进入交战)保障左翼。
由于战役规模大,方面军编成纵深的战役布势:第二梯队有第21、第59集团军,预备队有近卫机械化第7军和近卫骑兵第1军。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和坦克第4集团军组成方面军快速集群。各集团军战役布势编成2个甚至3个梯队,其中一些集团军编有快速集群。兵团和部队的战斗队形编成2—3个梯队。在桑多梅日登陆场集中了11934门火炮和
迫击炮、1434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因而能够在突破地段构成如下密度:每公里正面火炮和追击炮约230门、直接支援步兵的坦克21辆。
方面军的进攻于1月12日5时开始,各先遣营在15分钟的炮兵急袭射击后,首先从行进间夺取了德军第一堑壕,个别地方夺取了第二堑壕。1月12日10时,在进一步明确炮兵任务后开始了炮火准备。由于
气象条件复杂,未实施航空火力准备。各“冲击阳动排”早在炮火准备结束前即已进行发起进攻的模拟,炮兵紧随这一模拟行动实施了猛烈的急袭射击。转入进攻的方面军主力在2—3小时内攻占了德军主要
防御地带的两道阵地。为了在下午迅速完成对德军防御战术地幅的突破,2个坦克集团军都进入了交战,这样,就使日终前突破主要地带有了可能。1月12日1月13日,德军企图以坦克第23军的翼侧反突击从北面切断坦克第4集团军与方面军主力的联系,但未得逞。苏军在400架强击机和轰炸
机支援下,(在赫梅尔尼克地域)粉碎了德军突击集团。方面军在两天中推进25—40公里,将突破口扩大到60公里,攻占了德军坚固防御支撑点希德武夫、斯托普尼察、赫梅尔尼克、布斯科—兹德鲁伊(布斯克)、维希利察等。从1月14日晨起,突击集团主力对德军展开追击,并于17日日终前强渡了皮利察河及
瓦尔塔河。近卫第3集团军部队在斯卡日斯科—卡缅纳地域与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会合,并消灭了德军第42军主力。第59、第60集团军进至克拉科夫接近地。乌克兰第4方面军的同时进攻,促成了这2个集团军的胜利。天气好转使航空兵有可能展开广泛行动,在6天进攻中共出动6000余架次。至1月17日日终前,方面军已粉碎德军
坦克第4集团军基本兵力,并与乌克兰第4方面军协同,重创德军第17集团军,推进150公里,提前4—5天完成了当前任务。右翼继续向布雷斯劳方向迅猛进攻。在左翼,第59、60集团军于1月19日攻占了克拉科夫,并会同在瓦尔塔河一线进入交战的第21集团军开始了夺取西里西亚工业区的战斗。为了突击西里西亚守敌后方,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和进入交战的近卫骑兵第1军转而向南进攻。围歼德军西里西亚集团的现实可能性已经具备。但是,苏军统帅部为了防止破坏工业目标,有意让德军撤军。至1月30日前,西里西亚工业区完全被苏军占领,随后完整无损地交给了波兰政府。向布雷斯劳方向进攻的军队于1月22—25日进抵奥得河(在克本,奥珀伦正面),在数处强渡了该河,攻占了一些登陆场,2月3日前在左岸设防固守,着手准备下
西里西亚战役。
战争结局
由于进行了桑多梅日—西里西亚战役,乌克兰第1方面军粉碎了德军坦克第4集团军以及野战第17集团军基本兵力。该方面军与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4方面军协同解放了波
兰南部地区,其中包括波兰最重要的西里西亚工业区,并将军事行动转移到了德国本土。桑多梅日—西里西亚战役,是方面军大纵深进攻战役的范例。乌克兰第1方面军推进约400—500公里。平均每昼夜进攻速度几达25公里。这次战役之所以能取胜,是因为坚决大量集中了兵力兵器,方面军和各集团军编成了纵深的战役布势,以此保障在进行突破和向大纵深发展进攻并强渡一系列水障碍时,实施猛烈突击。坦克集团,军和独立坦克军在快速发展进攻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航空兵突击德军纵队、道路枢纽、桥梁和渡口,对进攻的军队提供了巨大支援。此次战役的特点,是为包围和迂回战术纵深和战役纵深内的敌军集团而巧妙地机动战役军团。这一战役的结果,为尔后在
柏林方向和德累斯顿方向实施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苏军战功卓著的兵团和部队分别被授予“凯尔采”(28个)、“琴斯托霍瓦”(27个)、“彼得罗库夫”(10个)、“克拉科夫”(24个)、“西里西亚”(16个)、“栋布罗瓦”(8个)、“卡托维采”(23个)、“奥得河”(54个)等荣誉称号。
战斗将领
雷巴尔科,帕维尔·谢苗诺维奇(1894.11.4,小伊斯托罗普镇,今属苏梅州列别金区—1948.8.28,莫斯科),苏联军事首长,装甲坦克兵元帅(1945),两次苏联英雄(1943.11.17,1945.4.6)。
1919年加
苏联共产党,1919年参加入苏军。毕业于高级首长进修班(1926,1930)和
伏龙芝军事学院(1934)。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为列兵。1917年12月参加赤卫军。国内战争期间,任骑兵第1集团军的团政委和旅政委,同白卫军和波兰白匪军作战。卫国战争期间,雷巴尔科于1942年5月任坦克第5集团军副司令,尔后自1942年7月起先后在布良斯克方面军、西南方面军、中央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内指挥过坦克第5集团军、第3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雷巴尔科指挥的部队参加过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什进攻战役、哈尔科夫进攻战役(1943年)以及库尔斯克战役、基辅进攻战役、
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战役、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战役、桑多梅日—西里西亚战役、
柏林战役和布拉格战役。雷巴尔科指挥的部队因作战有功曾受到最高统帅部22次通令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