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湖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湖泊
桐湖位于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南部、三羊头以北,南抵通顺河,东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常福新城接壤,北与奓山街、永安街毗邻,西与北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区相连,南滨东荆河,与武汉市汉南区隔河相望。湖泊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4°0'20.97”,北纬30°23'9.2”。
位置境域
桐湖位于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南部、三羊头以北,南抵通顺河,东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常福新城接壤,北与奓山街、永安街毗邻,西与北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区相连,南滨东荆河,与武汉市汉南区隔河相望。湖泊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4°0'20.97”,北纬30°23'9.2”,水面面积2.19平方千米。
水文特征
桐湖湖水经小奓湖注入泛区。桐湖湖底高程16.13米,最低水位17.34米,最高水位20.07米,平均水位17.84米,平均水深1.70米,相应容积370万立方米。水质为Ⅱ类。
流域特征
地势地貌
桐湖湖区地貌属平坦平原类,是由汉江泛溢沉积而成,为汉水与长江漫滩交汇而构成的低洼地段。
气候特征
桐湖湖区气候属北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雨热同季,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均气温17.0℃,年无霜期269天。年均降水量1327.5毫米,年降水量最大为1868毫米,最小为631.1毫米。降水主要集中于春、夏两季。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12小时。主要自然灾害是洪涝灾害。
旅游资源
香炉山,以形得名,俗称九真山之“香炉碗”,为方圆百里民间道教朝奉之地。山脉走向由北向南,横卧沌水,是湖边独立山体。原山体较大,后经泛水潮涌和风化冲刷,现山体面积仅6700平方米,海拔高度为40米。新中国成立前,山顶建有道教庙宇,新中国成立后撒庙建校。清末民初,香炉山是内河水运码头,因地形特殊,独处水中,易于管理,聚散自如。相传元世祖忽必烈南征时曾驻跸于此。1982年,经武汉市文物局普查发掘,香炉山顶出土文物有红烧土层、绳纹陶片、陶网坠、石斧、三足鼎等,经鉴定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现为蔡甸区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在距香炉山以东0.5千米处建集镇和供销社房屋挖基时,发掘出大量陶片和基砖遗层,此地为宋代农庄,地名为文岭。
历史文化
桐湖的名称与紧邻山中的桐油树相关联。三羊山,小山生长茂密的桐油树,盛产桐油果实,可榨取桐油。渔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用山中桐油漆船油家具,防水、防漏、防腐。
社会生活
基础设施
桐湖办事处驻地有1条主干道,一般道路4条,街道道路1条,其中主干道为桐湖正街。城区道路长度36.03千米,其中水泥硬化车行道34.83千米,人行道1.2千米,总面积12.55万平方米;下水道1.2万米;绿化带4.7万平方米,绿化率100%;自来水厂1个,铺设自来水管道1.2万米,日供水能力2000吨,供水1100户,供水管网12千米;开挖下水道10千米;垃圾处理场1个;出租车20辆。
湖区交通
桐湖建有香炉山渡口码头和桐湖至永安和蔡甸的香炉山客运站。乡(镇)道3.8千米,通村公路30.83千米,可通全部的自然村,村组公路硬化里程30.83千米,硬化率达100%。
农副产业
桐湖功能以渔业养殖和农业灌溉为主,周边耕地以种植玉米为主。经1967年围垦筑堤建设后,桐湖成为封闭型天然养殖湖泊,盛产各类鲜鱼。
桐湖湖区建有桐湖农场。桐湖农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西部,东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军山镇交界,南临东荆河与汉南区隔河相望,西与洪北农业示范区毗邻,北与永安街接壤。桐湖农场国土面积22.2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455.33公顷,水域680.46公顷,其中鱼池面积280.46公顷,大湖面积400公顷;境内林木植被主要以速生用材林为主,兼有少量果茶经济林和绿化林木,林地面积总计433.23公顷,林业绿化覆盖率达95%。境内有天然植物139种,植物生长繁茂,其中有近666.7公顷天然草场滩涂面积,盛产野生藜蒿、蒙心菜等特色野生菜品。
经济开发
1956年,成立长河乡渔业高级生产合作社,1958年9月划归东南农场(东城垸农场前身),1959年4月改为东城垸农场长河分场(含王家寨地区)。1978年6月,湖北省农垦局将长河分场改为桐湖养殖场,改隶属于武汉市,由汉南农场管理局领导。1979年9月,桐湖养殖场划归汉阳县管辖,更名为武汉市国营桐湖农场,由市、县双重领导。
1958~1985年,农场累计灭钉螺面积1456.67公顷,垦荒面积826.67公顷,开挖主、中干渠和支渠各3条、副渠5条,修筑碎石公路25千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共投工170.2万个,完成土石方261.2万立方米,基本上完成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修建电力排灌站3座,其他各种建筑90处,拥有排灌动力机械38台(套),1101千瓦。有大、小型拖拉机56台,农业机械总动力2411.5千瓦,每千瓦负担耕地2480平方米。有机动船3艘,渔用船77只,载重汽车9辆。
农场经济经历由渔业到农业进而到农工商综合经营的发展过程。1958~1969年,天然水面盛产鱼虾,以天然捕捞为主。1963年,泛水捕鱼500多吨。1970年开始人工养殖10.4公顷,产鱼10吨,天然捕捞212吨,人工养殖仅为天然捕捞的4.72%。1985年,养殖水面增加到422.7公顷,产鲜鱼202.5吨。
1964年以前,粮食产量在1500吨上下徘徊。1964年以后,开始引进新品种和改进耕作制度,以种一季稻为主,兼种双季稻,粮食产量提高到2200吨。1975年以后,注重水稻杂交制种,将“六九一”种子进行提纯复壮,水稻年产量保持在2000~2500吨。1979年以后,农场调整经济结构,稳定粮食生产,发展多种经营,工副业得到发展。工业在原有耐火材料厂,粮食加工厂的基础上,又新建食品综合加工、服装、五金、地毯、砖瓦、预制品、电镀、机修等11个工厂。1979~1985年,累计完成工业产值505.1万元。
1996年,农场试行办事处体制,加设武汉市蔡甸区人民政府桐湖办事处,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2004年,按照湖北省国有农场改革政策,实行政企分开,农场下放地方管理,由蔡甸区人民政府设立桐湖办事处,保留农场牌子,农场归办事处管理。办事处下辖1个社区、5个农业村、1个特养基地,有村(居)民1269户,总人口4132人。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9 20:54
目录
概述
位置境域
水文特征
流域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