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水芹,安徽省
桐城市特产,中国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产品特点
桐城水芹具有“兰香浓郁、脆嫩爽口、回味甘甜”的品质特色。桐城四水桥水芹长得旺,独具特色,香醇拔俗,没有异味。尤是冬春交接时的芹菜芽(俗称白老),更是香嫩鲜美,品质殊佳。四水桥水芹还有一定的药用功能。高血压患者长期食用此菜,有降压作用。尤其是芹根,煎水饮服,降压效果更佳。
产地环境
水文情况
桐城水芹的生产用水源于
龙眠山流出的山泉水和芹田旧河床沙石层渗出的泉水,冬暖夏凉,溶氧量高,含有大量矿物质。来自四水桥河床沙石层渗出的泉水,常年不息,缓缓而流,且四季温差不大,冬暖夏凉,给水芹菜的生长提供了较好的自然条件。
土壤情况
桐城水芹栽培的土壤为含有有机质和氮、磷、钾等独特成分的香灰泥。桐城城南边的四水桥一带,沙壤土质肥沃,温流不断,最适水芹生长。此处清初是龙眠河的河床,后来河床向东北改道后,这里便成了低洼可耕耘的沙滩。沙滩上游有四口水塘,塘水汇流一溪,称四水溪。后引入上游另一小河水,易名为怀水塥(取诸水朝怀里淌之意)。四水桥芹田底层是沙石,上层是沙壤泥,也即是群众所说的香灰泥,泥肥且松软,既不随水流走,也不下沉板结。
历史渊源
康熙十二年(1673年)《
桐城县志·方物》明确记载了桐城水芹“浓白有节、棱而中空、其气芬芳”的鲜明特征。道光七年(1827年)《桐城续修县志·物产志》记载了桐城水芹具有“其味香甘而脆”的鲜明特色。桐城特定的人文环境推动了“桐城水芹”的传承与发展。
生产情况
桐城水芹一年收获五季,年亩产二、三万斤。截至2021年5月,“桐城水芹”种植面积5000亩,从业人员3200人,年产量5000万千克,产值1.8亿元,产品远销中国十几个省份。
产品荣誉
2020年9月18日,桐城水芹入选“2020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2021年5月2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对“桐城水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桐城水芹的产地范围为: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
大关镇、
吕亭镇、
孔城镇、
青草镇、
范岗镇、
新渡镇、
双港镇、
金神镇、
嬉子湖镇、
文昌街道、
龙眠街道、
龙腾街道共12个镇、街道的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产地范围内的传统水芹品种。
(二)立地条件
土壤类型为水稻土或黄棕壤,土层厚度≥20厘米,有机质含量≥2.0%,土壤pH值5.5~6.5。
(三)栽培管理
1、育苗。老芹菜各节在芹菜田中长出独立的小苗作为种苗。
2、移栽。第一茬2月初栽种,种苗每穴一株,每667平方米≤20万株。第六茬在11月底至12月初,将高17厘米以上的芹苗连根拔起,以20~30单株为一束,按株行距10~15厘米,将根茎部分全部捺入泥中,芹苗栽入的深度≥50%。
3、施肥。新开发芹菜田第一、二、三年内每年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1000~1500千克作为基肥,三年以后不施肥。
4、灌水。以泉水或山泉水为主,常年缓慢流动灌水。
5、采收。一年收获6茬,一次定植、多次采收,采收期从3月初至次年2月底。第一至五茬采收标准:株高达60~70厘米。第六茬采收标准:生育期35天左右,顶部叶子由绿色转黄、红色。
(四)特色质量
1、感官特色。特级品叶色黄红、茎白芽黄,一级品叶色浓绿、茎如玉簪。兰香浓郁,脆嫩爽口,回味甘甜。
2、理化指标。粗纤维≤1.0%,还原糖≥0.5克/100克。
3、安全及其他质量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桐城水芹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安徽省知识产权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并报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桐城水芹的检测机构由
安徽省知识产权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