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瘤蚜
桃瘤头蚜
昆虫名,为半翅目蚜科(以前归于同翅目)。中国分布较广,南、北方均有发生。其寄主植物有桃、樱桃、梅、梨等果树和艾蒿等菊科植物。以成虫、若虫群集在叶背吸食汁液,以嫩叶受害为重,受害叶片的边缘向背后纵向卷曲,卷曲处组织肥厚,似虫瘿,凸凹不平,初呈淡绿色,后变红色;严重时大部分叶片卷成细绳状,最后干枯脱落,严重影响桃树的生长发育。
形态特征
成虫
有无翅胎生蚜和有翅胎生蚜之分。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0-2.1毫米,长椭圆形,较肥大,体色多变,有深绿、黄绿、黄褐色,头部黑色。额瘤显著,向内倾斜。触角丝状6节,基部两节短粗。复眼赤褐色。中胸两侧有瘤状突起,腹背有黑色斑纹,腹管圆柱形,有覆瓦状纹,尾片短小,末端尖。有翅胎生蚜体长1.8毫米,翅展约5毫米,淡黄褐色,额瘤显著,向内倾斜,触角丝状6节,节上有多个感觉孔。翅透明脉黄色。腹管圆筒形,中部稍膨大,有黑色覆瓦状纹,尾片圆锥形,中部缢缩。
若虫
与无翅胎生雌蚜相似,体较无翅胎生蚜小,有翅芽,淡黄或浅绿色,头部和腹管深绿色。
形,黑色。
发生规律
桃瘤蚜1年发生10余代,有世代重叠现象。以卵在桃、樱桃等果树的枝条、芽腋处越冬。次年寄主发芽后孵化为干母。群集在叶背面取食为害,形成上述为害状,大量成虫和若虫藏在似虫瘿里为害,给防治增加了难度。5-7月是桃瘤蚜的繁殖、为害盛期。此时产生有翅胎生雌蚜迁飞到艾草等菊科植物上为害,晚秋10月份又迁回到桃、樱桃等果树上,产生有性蚜,交尾产卵越冬。
天敌种群数量对桃瘤蚜的发生有较大的影响。自然天敌主要有龟纹瓢虫、七星瓢虫、中华大草蛉、大草蛉、小花蝽、食蚜蝇、蚜茧蜂、蚜小蜂等多种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
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
修剪虫卵枝,早春要对被害较重的虫枝进行修剪,夏季桃瘤蚜迁移后,要对桃园周围的菊花科寄主植物等进行清除,并将虫枝、虫卵枝和杂草集中烧毁,减少虫、卵源。
保护天敌
蚜的自然天敌很多,在天敌的繁殖季节,要科学使用化学农药,不宜使用触杀性广谱型杀虫剂。
化学防治
防治桃瘤蚜必须掌握“农药对口、防治及时、方法得当。”的原则。根据桃瘤蚜的为害特点,防治宜早,在芽萌动期至卷叶前为最佳防治时期。萌芽期天敌较少,可选用5.7%百树菊酯乳油2500倍、2.5%功夫乳油2000倍、90%万灵粉剂4000倍、70%艾美乐水分散颗料剂 5000倍、48%乐斯本乳油1000倍、芽萌动期,用5%的高效氯氰酯乳油2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乳油3000倍液,5%来福灵乳油3000倍液,30%菊马乳油2000倍液喷布,消灭初孵若蚜。喷雾时每桶药水加神效王1.5毫升,可破坏桃瘤蚜的腊质层,促进农药迅速进入蚜虫体内,能提高防治效果。上述药剂必须交替使用,以防桃瘤蚜产生抗药性。在卷叶后,天敌较多时要选用内吸性强的农药进行防治,避免卷叶对药效的影响。若采用40%氧乐果涂干防治桃瘤蚜,既能提高防治效果,又能保护自然天敌。具体方法是先围绕树干括3-4㎝宽的树皮,将40%氧化乐果加5倍的水,涂在括好的树皮上,用废报纸将树干包好,使药通过桃树组织传导到叶片,达到防治桃瘤蚜的目的。
其它防治方法
(1)早春越冬卵孵化盛末期至卷叶前,进行喷药防治。桃瘤蚜卷叶最早,叶卷得最紧,一旦卷叶,药液就很难喷到虫体上。因此,喷药防治的时间性很强。在越冬卵孵化盛末期应立即喷药。测报方法同苹果瘤蚜。药剂种类及浓度:英国产50%劈蚜雾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1.8%爱福丁乳油3000倍液,16%顺丰3号乳油1500倍液,5.7%百树菊酯乳油4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5%锐劲特1500倍液,4.5%高效顺反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10%一遍净4000~5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刘000倍液;2.5%溴氰菊酯4000~5000倍液。
(2)展叶后,树干用1∶7倍乐果乳剂涂抹树干,先绕树干刮去3~4厘米宽的树皮,然后涂药剂。涂后用废报纸包扎。
(3)保护利用昆虫天敌,如龟纹标虫、七星瓢虫、大草蛉中华草蛉小花蝽等。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23 23:19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