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洞的位置是由安徽省黟县渔亭镇沿漳水而上,距
黟县城8公里的石墨岭南麓,山骨突出,岩石削立,古树葱郁,桃花夹岸
由安徽省黟县渔亭镇沿漳水而上,距
黟县城8公里的石墨岭南麓,山骨突出,岩石削立,古树葱郁,桃花夹岸。山腰凿有洞,即桃源洞。穿沿而过,支木以行,故又称栈阁岭,下临钟潭,南北壁立百余米,漳水夺涧西泻,山形险峻,风光绮丽。过洞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酷似
陶渊明笔下的《
桃花源记》。
桃源洞是古时县内交通的要塞,洞口凿有“桃源古洞”四字。原建有茶庵。“汲山泉以煮茗,解行人之炎渴”。沿后岭上,明代建有桃源书院,又名时习堂,岩壁上还建有观音阁,供奉
观音白玉雕像。清道光二十九年(1846),易“桃源古沿”为“桃花源”洞门额,由邑人汪联松题书,并刻有石联:“白云芳草疑无路,流水桃花别有天”和“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残联仍保留在栈阁岭村民家中。
旧时桃源洞,确为天然胜景,清汪文曙《游桃源洞上庵》诗曰:“石洞三度路欹倾,空翠氤氲扑面生,树隐岩中无落叶,水流山外但闻声。穿云古洞荷衣湿,透月寒窗鹤梦清,崖畔行人夜来过,上方钟磬一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