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陵之战
战国时期战役
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发生在桂陵。(一说山东菏泽东北,一说河南长垣西北)。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一说山东菏泽,一说河南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战役简介
桂陵之战,是发生于战国中期齐国魏国之间的一场著名战役,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战国中期(公元前354~前353年),齐、魏、燕、赵、韩、楚、秦等战国七雄并立,征战频繁。公元前354年,魏国派大将庞涓率8万精兵进攻赵国,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赵国苦战一年不敌,便向盟国齐国求救。
齐国军师孙膑建议说:“齐、赵是盟国,应以信义为重。齐国虽赶不上魏国强大,出兵救赵的确要担很大风险,可是如今魏国连灭数国,咄咄逼人,骄横已极,若再听任它灭赵,魏的势力将会更大,对我越发不利。我认为还是主动出兵,伺机而战,救赵于危难,给魏以重创为上策。”齐威王认为孙膑分析的有道理,于是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兵8万去救赵国
历史背景
魏国在战国初期因魏文侯的改革而变得强大起来,因而引起了其他诸侯的戒备。公元前356年,赵成侯在平陆(今山东汶上)和齐威王宋桓侯相会以示好,并与燕文公在阿(今河北南阳北50里)会盟。由此,魏国开始有被诸国联合进攻的可能,因此魏国欲找机会突破,以解除这个危机。
战役起因
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赵国进攻魏国的盟国卫国,夺取了漆及富丘两地(均在今河南长垣),此举招致了魏国的干涉,魏国派兵包围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
公元前353年(周显王十六年),赵国派使者向齐、楚两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们商议,邹忌反对救援,而段干朋则建议齐威王分兵一路向南攻打襄陵(今河南省睢县)来疲劳魏军,然后趁魏军攻破邯郸后救援赵国,这样既救援了赵国,又同时削弱了魏、赵两国。
战役经过
孙膑谋划
齐威王采纳段干朋的建议,兵分两路,一路齐军围攻魏国的襄陵,一路由田忌孙膑率领救援赵国。
齐军兵分两路,一路与宋国景敌、卫国公孙仓所率部队会合,围攻魏国的襄陵。一路由田忌、孙膑率领救援赵国。齐威王打算让孙膑担任主将,但孙膑以遭受过酷刑、身体有残疾为由拒绝。齐威王于是任命田忌为主将,孙膑军师,让坐在带着蓬帐的车子中出谋划策。
围魏救赵
此时魏军主力已攻破赵国首都邯郸,庞涓率军八万到达茬丘,随后进攻卫国,齐国方面田忌、孙膑率军八万到达齐、魏两国边境地区。田忌想要直接与魏军主力交战,但被孙膑阻止。孙膑认为魏国长期攻打赵国,主力消耗于外,老弱疲惫于内,国内防务空虚,应当采用声东击西、围魏救赵的战术,直捣魏国首都大梁迫使魏国撤军,魏国一撤军,赵国自然得救。孙膑于是建议田忌南下佯攻魏国的平陵(今山东菏泽定陶区东北),因为平陵城池虽小,但管辖的地区很大,人口众多,兵力很强,是东阳地区(指魏国首都大梁以东的地区)的战略要地,很难被攻克;而且平陵南面是宋国,北面是卫国,进军途中要经过市丘,容易被切断粮道,佯攻此地能很好的迷惑魏军,造成庞涓产生齐军主将指挥无能的错觉。
大获全胜
田忌采纳孙膑的计谋,拔营向平陵进军。接近平陵时,孙膑向田忌建议由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高唐(今山东省高唐县)两城的都大夫率军直接向平陵发动攻击,吸引魏军主力,果然攻打平陵的两路齐军大败。孙膑让田忌一面派出轻装战车,直捣魏国首都大梁的城郊,激怒庞涓迫使其率军回援;一面让田忌派出少数部队佯装与庞涓的部队交战,故作示弱使其轻敌。田忌按孙膑的要求一一照办,庞涓果然丢掉辎重,以轻装急行军昼夜兼程回救大梁。孙膑带领主力部队在桂陵(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设伏,一举擒获庞涓。
战役结果
桂陵之战并没有击溃魏军主力,齐国也没有正式进攻魏国首都大梁,赵国首都邯郸仍为魏国所占领。
公元前352年(周显王十七年),魏惠王调用韩国的军队击败包围襄陵的齐、宋、卫联军,齐国被迫请楚国大将景舍出面调停,各国休战。
公元前351年(周显王十八年),魏惠王与赵成侯漳河边结盟,撤出赵国首都邯郸。大约在此时齐国将庞涓释放,使其回魏国再度为将。
战役评价
魏国的失败,就是齐国战略方针的正确和孙膑作战指挥的高明。在战略上,抓住有利时机:在作战指挥方面,能正确分析敌强我弱的局面,选择适宜的作战方法,进攻敌人的要害又是空虚的大梁,然后以逸待劳,乘机打了一个漂亮的袭击战。另外田忌虚心听取意见。从善如流,也是战胜的前提。至于魏军最后的失败,也在于战略上未能掌握动向。
魏军失败的原因
1、统军主将对未来的危机预料不足,在遇到敌军攻伐非主城时没有判断出敌军的下一步行动,国内兵力空虚。
2、料敌不明,没有探察清楚就贸然追击,孤军深入。
齐军胜利原因
1、孙膑冷静分析出了当时战场的形势,直接出兵攻打魏军并不能造成魏国较大的损失。而围魏救赵则可以一箭双雕。
2、抛却小利,诱敌深入。
战役影响
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将领们列为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将领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后世纪念
桂陵之战遗址坐落在山东菏泽曹州牡丹园的东区,有桂陵纪念碑亭,有千年桂陵古井,园多年从事牡丹新品种选育工作,曾育出‘粉中冠'、‘冠世墨玉'、‘紫瑶台'、赵粉、等著名品种。
相关考证
对桂陵之战的地点,《水经注》认为在河南省长垣县西境。《竹书纪年》梁惠王十七年,齐田期伐我东鄙,战于桂阳,我师败绩,归桂陵。郦道元的说法实际上是错误的。按此桂陵在魏国都城开封以北不足百里,是魏国腹地,而齐所伐是东鄙,即魏之东境,即今菏泽市东北古平阳城一带。《元和志》、《太平寰宇记》认为在曹州乘氏东北一带是对的。
1972年,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竹简本《孙膑兵法》,其中《禽庞涓》篇详细记载了桂陵之战的全过程。综合此篇和《史记》中的记载,我们大致可以得知桂陵之战的详细过程。
孙膑道:“请南攻平陵。”平陵这个地方,据今人白凡云考证即安陵,在今山东菏泽曹县西北古济水之滨。本名平陵,因秦相魏冉葬此,名安平陵,遂名安陵。而吴九龙先生认为魏国东境重镇古平阳城即平陵。平阳、安陵是两地,一在今菏泽城(桂陵)东北60里,一在今西南50里。对比《孙膑兵法·禽庞涓》予以证之,“平陵在济阴之东”,则白说为是。其地处于济阴定陶)之西、大梁之东,为大梁在东面的门户。孙膑认为:“平陵这个地方,城小而县大,人多而兵众,是东阳战邑,难于攻打。我将示之以疑。现在我们攻打平陵,这个地方,南方有宋,北方有卫,当途有市丘(在今菏泽城南),如果进军到这个地方,我们的后路就会被切断。这个时候,我故意以不智之举表现给魏军看。”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6 09:01
目录
概述
战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