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竹
禾本科刚竹属植物
桂竹(学名:Phyllostachys reticulata (Rupr.) K. Koch)是禾本科、刚竹属植物。茎部箨环无毛,新秆、老秆均深绿色(小秆绿色),无白粉,无毛,秆环微隆起;枝部每小枝叶,有叶耳和长縫毛,后渐脱落;叶带状披针形,下面有白粉,粉绿色,近基部有毛;笋期5月下旬。因出笋迟,易受虫害而无顶稍,故名“烂头桂”。
植物学史
因出笋迟,易受虫害而无顶稍,故名“烂头桂”。
形态特征
竿高可达20米,粗达15厘米,幼竿无毛,无白粉或被不易察觉的白粉,偶可在节下方具稍明显的白粉环;节间长达40厘米,壁厚约5毫米;竿环稍高于箨环。
箨鞘革质,背面黄褐色,有时带绿色或紫色,有较密的紫褐色斑块与小斑点和脉纹,疏生脱落性淡褐色直立刺毛;箨耳小形或大形而呈镰状,有时无箨耳,紫褐色,繸毛通常生长良好,亦偶可无缝毛;箨舌拱形,淡褐色或带绿色,边缘生较长或较短的纤毛;箨片带状,中间绿色,两侧紫色,边缘黄色,平直或偶可在顶端微皱曲,外翻。
末级小枝具2-4叶;叶耳半圆形,缝毛发达,常呈放射状;叶舌明显伸出,拱形或有时截形;叶片长5.5-15厘米,宽1.5-2.5厘米。花枝呈穗状,长5-8厘米,偶可长达10厘米,基部有3-5片逐渐增大的鳞片状苞片;佛焰苞6-8片,叶耳小形或近于无,繸毛通常存在,短,缩小叶圆卵形至线状披针形,基部收缩呈圆形,上端渐尖呈芒状,每片佛焰苞腋内具1枚或有时2枚、稀可3枚的假小穗,惟基部1-3片的苞腋内无假小穗而苞早落。
小穗披针形,长2.5-3厘米,含1或2(-3)朵小花;小穗轴呈针状延伸于最上孕性小花的内稃后方,其顶端常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小花,节间除针状延伸的部分外,均具细柔毛;颖1片或无颖;外稃长2-2.5厘米,被稀疏微毛,先端渐尖呈芒状;内稃稍短于其外稃,除2脊外,背部无毛或常于先端有微毛;鳞被菱状长椭圆形,长3.5-4毫米,花药长11-14毫米;花柱较长,柱头3,羽毛状。笋期5月下旬。
主要变型
寿竹(PhyllostachysbambusoidesSieb. et Zucc. f.shouzhuYi):与原变型的区别在于新竿微被白粉,竿环较平坦,节间较长,箨鞘无毛,通常无箨耳和鞘口繸毛。分布于四川东部和湖南南部。笋味甜,较毛竹笋味美;竿供制作凉床、竹椅、灰板条、蒸笼和竹帘;竿稍可制作柴耙,枝作扫帚;箨鞘作雨帽和包裹粽子用。
斑竹(PhyllostachysbambusoidesSieb. et Zucc. f.lacrima-deaeKeng f. et Wen):与原变型的区别在于竿有紫褐色或淡褐色斑点。分布于黄河至长江流域各地。该种竿粗大,竹材坚硬,篾性也好,为优良用材竹种;笋味略涩。亦可栽培供观赏。
黄槽斑竹(PhyllostachysbambusoidesSieb. et Zucc. f.mixtaZ. P. Wang et N. X. Ma):该变型之节间具黄沟槽及褐色斑点。分布于河南博爱,浙江安吉竹种园有栽培。活模式竹丛栽于安吉竹种园。
生长环境
桂竹抗性较强,适生范围大,能耐-20摄氏度低温,生长于海拔1000米以下山坡下部、盆地、丘陵和平地,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的沙质土壤。
分布范围
分布较广,分布于中国黄河流域至长江以南各省区。湖北省红安县产此竹,其北部山区几乎都有。从武夷山脉向西经五岭山脉至西南各省区均可见野生的竹株。早年引入日本。
繁殖方法
桂竹主要繁殖方法有分莞繁殖和母竹移植。
栽培技术
选地
桂竹适宜海拔1000米以下,平原、丘陵和山坡,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湿润,pH值5-8,排水良好的地段生长。
栽植
春季2-3月,秋季9-10月,都可造林,以春季造林最好。
母竹标准:选1-2年生,径2-3厘米,竹秆通直,生长旺盛,发枝低,无病虫害竹。单株或双株挖起,鞭成黄色,来鞭15厘米去鞭25厘米,带土15-20千克,留枝4-5盘,砍去梢部。就近造林随挖随栽;远途运输,竹兜要包扎好,洒水,保持竹兜湿润。
母竹栽植:每亩60株,株行距3×3.7米。栽前挖好穴,穴长、宽、深50×50×40厘米;栽时,穴内填适量有机肥与土合匀,再放母竹距穴地平低10厘米,竹秆扶直鞭根舒展,用表土将母竹兜周围填实,再分层填土逐层踏实,浇足水,填松土保墒。秋季栽植培土成“馒头”形。
抚育管理
新造竹林:全面垦复,间作套种豆类、绿肥1-2年,以耕代垦。此后,每年3-4月,6-8月,9-10月各松土、除草、施肥一次,遇旱浇水,但不能浇水太勤,雨季排涝,防止腐烂鞭根。发笋期作好护笋养竹,平时要护竹养笋,不能随意砍伐。经营好四年左右成林成材。
抚育采伐:桂竹零星换叶,发笋无大小年之分。遵循竹子的生长规律,砍密留疏,砍老留幼(砍伐3-4年生竹),砍小留大,砍劣留优(劣竹为畸形、风拆、雪压、有病虫害竹)。这四个原则要灵活运用,总结为:在密林中砍老竹、小竹、劣竹。每年10-11月或翌年2-3月,即发笋前一个月进行。采伐后,竹林郁闭度保留在0.8左右。结合采伐割除杂草、灌木。每隔3-4年,全面垦复,挖除伐根、老鞭,勿伤新鞭根。
主要价值
经济
竹秆较粗,中型竹之最。竹材坚韧、篾性好,用途广,仅次于毛竹。可作竿用、棚架、农具柄、伞柄等;编织制作各种农具、家具生活用具等;也适宜造纸,为优良的材用竹种。
观赏
桂竹冠常年碧绿,是西北地区南、中部造林、绿化美化的优良竹种。桂竹竹材劲直,多作农具柄和搭棚架,也用于编织篮。
食用
笋无苦味,可供食用。
药用
【采集加工】夏秋采收,笋晒干。
【性昧功能】味甘,性寒。解毒,除湿热,祛风湿。
【主治用法】治咳嗽,气喘,四肢顽痹,筋骨疼痛。适量食用。治小儿痘疹不出,用竹笋煮粥吃。
参考资料
桂竹.中国植物志.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3 15:17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