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海潮,男,汉族,1986年11月出生于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中共党员,
载荷专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神舟十六号乘组航天员,
中国空间站的首位
载荷专家,中国首位戴眼镜执行飞行任务的
航天员。
人物经历
1986年,桂海潮出生在云南省保山市
施甸县姚关镇
姚关社区一个普通家庭。
2014年7月,毕业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
加拿大约克大学地球空间科学与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复杂航天器的姿态轨道一体化控制技术,合作导师为George Vukovich教授。
2016年7月—2017年8月,在加拿大瑞尔森大学航空航天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小天体探测和航天器运动高精度估计技术,合作导师为Anton de Ruiter教授。
2017年9月,入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卓越百人”青年人才引进计划,进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同年12月,入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2017年9月—2021年11月,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副教授。
2018年5月,报名参加中国第三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
2020年9月,从约2500名候选对象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三批18位预备航天员中的4名载荷专家之一,也是唯一来自高校的
载荷专家。
2021年12月,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3年5月29日,经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由
景海鹏、
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组成;5月30日,和
航天员乘组同志一起乘坐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2023年5月30日18时22分,
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进驻空间站;6月2日,神舟十五、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交接仪式。7月20日21时40分,经过约8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桂海潮等人密切协同,在
空间站机械臂支持下,圆满完成
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9月21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将参加天宫课堂”第四课,面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9日,神舟十六号、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交接仪式,两个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截至目前,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将于10月31日乘坐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
2023年10月30日20时37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后续,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将在地面指令控制下择机再入返回,在中国空间站出差的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即将踏上回家之旅。10月31日8时1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
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安全顺利出舱。10月31日15时36分消息,圆满完成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乘坐任务飞机平安抵达北京,桂海潮抵京后将进入隔离恢复期,进行全面的医学检查和健康评估,并安排休养。
2024年1月19日下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在北京航天城举行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与记者见面会。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从太空返回80天后首次正式公开亮相。
2024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桂海潮“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
2024年8月15日,桂海潮将参与《扬声》节目,分享其独特的太空故事,节目将在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腾讯视频全网首播。
获奖记录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桂海潮瞄准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领域深耕,取得多项国际顶尖的学术成果,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不少成果对工程应用有很强的参考意义。
截至2023年5月,桂海潮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
SCI索引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发表在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领域顶刊。
截至2023年5月,桂海潮获中国国家发明专利2项。
截至2023年5月,桂海潮主持科研项目十余项,包括中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装备预研基金、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航天院所合作课题、商业航天课题等。
人才培养
截至2023年5月,桂海潮指导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10名,已毕业3名;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荣获“2019年北京市普通本科高校优秀本科生毕业设计”、教育部“首届全国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大赛”二等奖、三等奖,指导本科生获
冯如杯科技制作竞赛二等奖、三等奖多项。
桂海潮承担《深空探测导论》《非线性控制理论》等本研课程教学任务。
荣誉表彰
项目奖项
社会荣誉
2024年1月,入选2023年度“年度科技新锐”榜单。
社会任职
据2023年6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个人主页数据,桂海潮担任20余个控制和航天领域的期刊和会议的审稿专家,包括《Automatica》《Journal of Guidance》《Control and Dynamics》《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Man and Cyberne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IMechE Part G: Journa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Acta Astronautica》《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等。
个人生活
家庭情况
桂海潮喜欢书法、爱好练字,博士毕业论文答辩公告是自己亲手用毛笔写的,别具一格。他对生活非常认真,每天睡前都会坐下来安安静静地写日记,总结一天的收获。
人物语录
我进入航天员大队后,过去只能在报道中看到的各位英雄,成了训练场上的师父、运动场上的队友、生活中的朋友、任务中的战友,我们在一起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家人。航天员大队门口的“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八个大字,每天送我们训练,又迎我们归队,它时刻激励着我们刻苦训练,为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说心里话,以前,‘航天员’这三个字对我来说既神圣又遥远,我也曾经梦想着有一天能把自己热爱的科研工作搬到太空去。”2023年5月29日,在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接受中外媒体记者采访时,桂海潮如此说。
圆梦航天
高二那年,桂海潮在校园广播中听到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消息,那一天,中国飞天第一人
杨利伟和载人航天梦,强烈地拨动了这个少年的心弦。高考结束后,桂海潮以第一志愿考入了北航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2016年,在中国国外学习交流期间,桂海潮得知国外一些宇航员会面向社会招募,当时他想“要是我们国家也有这样的项目该多好”。
在入选中国第三批预备航天员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桂海潮经受了8大类、200余项课目的严格训练和考核。尽管他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优秀,但要完成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仍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无论是在选拔还是训练阶段,近乎苛刻的体能要求对桂海潮来说依然是个不小的挑战。
桂海潮回忆,载荷专家选拔的时候通过的测试是6个G的超重,但是最终的训练目标是要达到8个G。另外一个项目是转椅,每一次在做完转椅科目以后,走路都感觉到天旋地转的。此外,潜水训练、沙漠野外生存挑战、睡眠剥夺试验等训练项目也都充满了挑战。
通过请教教员,找经验,桂海潮在每一次体训课之后都会给自己加练,学习飞行员他们训练的一些方式,增加自己的耐受性等。到2023年测试的时候,桂海潮达到了一级航天员的水平。
社会活动
2024年2月17日,桂海潮随神舟十六乘组参与《面对面》节目为大家讲述神舟家族“跨代组合”的太空接力和天宫探索的故事。
人物评价
景海鹏赞扬桂海潮等两位战友是“自然型选手”,不用扬鞭自奋蹄。(
神舟十六号乘组指令长
景海鹏 评)
虽然桂海潮是作为载荷专家上天,但除了科学知识基础之外,对航天飞行器的方方面面都是非常了解的。(桂海潮的同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教师张晓天 评)
桂海潮一直保持着锻炼身体的习惯,长跑、骑自行车、游泳等体育运动都很擅长,很有毅力,身体素质特别好。(桂海潮的同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教师王悦 评)
桂海潮总是乐观又豁达,很少被负面情绪侵扰,即使受到挫折也能很快振作,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师生 评)
积极、勇敢、坚持、刻苦。(高中班主任杨兆东 评)
人物影响
2023年5月30日,
中国集邮有限公司发行《中国空间站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印有桂海潮等神舟十六号乘组航天员照片的纪念封和个性化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