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万荣
南宋官员
桂万荣(生卒年不详),南宋慈溪(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人,字梦协,世称石坡先生。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进士,曾任江西余干县县尉建康司理参军太学正武学博士宗学、平江通判、南康郡守、除直秘阁、尚书右郎等职,以知常德府致仕。归里,问学于杨简,创石坡书院。读书讲学,曾辑录古籍中有助于折狱之事,编成《棠阴比事》。这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案例汇编,其中有一些案例涉及法医鉴定的内容。
人物生平
桂万荣,出生在一个信奉理学的家庭,为人“蔼然仁义”,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进士,授江西余干县县尉。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调任建康司理参军,乃着手编撰《棠阴比事》。嘉定八年(1215年),任太学正武学博士宗学、平江通判,后历任南康郡守、除直秘阁、尚书右郎等职。
人物轶事
南宋开禧丁卯春(1207年),桂万荣任江西余干县县尉之时,赴饶州府(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遇典狱官孙起予,两人谈论起刑狱司法之事。孙起予表示,典狱官执掌民众生死,甚至关系到国运长久,比职掌其他的工作更需严谨持重。之后孙起予谈起一桩案例。本地有官吏被杀,直至傍晚未缉捕到凶手。不料捕快却很快抓来一名叫俞达的凶犯,此人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另外还有三名共犯,也都认罪。然而,唯独他对这个结果尚存疑问,便提请暂缓行刑,又广泛地搜集情报,积极侦破。果然不久,即将名叫龚立的真凶捕获。对这件案子,孙起予叹道,“不然,横致四无辜于死地,衔冤千古,咎将谁执!”桂万荣听闻此番话语,“矍然敛衽”,内心感触至深。待其县尉任期满后东归,被任命司理参军后,仍然难忘孙起予之言,便决心编撰案例集。
桂万荣从五代和凝父子编撰的《疑狱集》、宋代郑克编撰的《折狱龟鉴》和其他史料、笔记里,精心选取了各色典型案例编撰了《棠阴比事》。其书题“棠阴”就是“棠荫”,典故出自《诗经·甘棠》,这是首赞美召伯听讼的诗,说的是枝干高大的甘棠常种植在社(古代听讼断案的场所)前,召伯在棠下听讼断案,公正廉明,博得百姓爱戴。“比事”,是把两个相近案例紧密地排列在一起。《棠阴比事》共搜集144个案例,在有限的篇幅中容纳了丰富的内容。
作为在前人基础上编纂的作品,《棠阴比事》颇具艺术性,能吸引不同层次的读者。每个案例用四言作标题,题目一律是主谓短语,概括性强,72联韵语前后对偶押韵,易记易诵;不少案例根据主旨需要作了不同程度的润色,还替原文作了简要的注解,100多个案例中大的有谋逆大案,小的有邻里纠纷,都不是简单地搬用史料或者袭用前人著作;案例有长有短,长的达300多字,如《崇龟认刀》,情节曲折,扣人心弦,犹如精彩的侦破小说,短的只有30几个字,不过尺幅之中也有波澜,同样有吸引力。
《棠阴比事》刊行于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刊行后得到了宋理宗的肯定,夸赞它“听讼决能审克”,因此曾经风靡一时,至端平改元(1234年)重刊,并风行朝鲜日本等国。 由于《棠阴比事》历经宋末和元代的社会大动荡,逐渐被人冷落。明代景泰年间,卸任的左副都御史吴讷将它作了改编,书题仍是“棠阴比事”,但原书的案例却被删掉近半,并且重新以“刑狱轻重”(案件大小)为序加以编排,再补上由吴讷本人另选的案例50则。这样一来,就造成“自吴氏本出,而桂氏之原书遂晦”。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0 22:46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人物轶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