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轨迹法是1948年,W.R.Evans提出了一种求特征根的简单方法,并且在
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根轨迹法不直接求解
特征方程,用作图的方法表示特征方程的根与系统某一参数的全部数值关系,当这一参数取特定值时,对应的特征根可在上述关系图找到。这种方法叫根轨迹法。根轨迹法具有直观的特点,利用系统的
根轨迹可以分析结构和参数已知的
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和瞬态响应特性,还可分析参数变化对
系统性能的影响。在设计
线性控制系统时,可以根据对系统
性能指标的要求确定可调整参数以及系统
开环零极点的位置,即根轨迹法可以用于系统的
分析与综合。
利用
根轨迹分析和设计
闭环控制系统的图解方法。
特征方程(见
传递函数)的根随某个参数由零变到无穷大时在
复数平面上形成的轨迹,称为根轨迹。在控制系统的分析中,对特征方程
根的分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特征方程的次数不高于2时,其根可用解析方法来简单地定出;但当特征方程的次数高于 2时,求根过程将变得相当复杂。美国学者W.R.埃文斯在1948年提出的根轨迹方法,为简化
特征方程的求根过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在把
根轨迹技术应用于控制系统的分析时,常取系统的
开环增益为可变参数,据此作出的根轨迹,表示
闭环控制系统的极点在不同开环增益值下的分布。控制系统的极点在
复数平面上的位置与系统的稳定性和
过渡过程性能有密切的关系。根轨迹的建立,为
分析控制系统在不同开环增益值时的行为提供了方便的途径。对于设计控制系统的校正装置(见
控制系统校正方法),根轨迹法也是基本方法之一。根轨迹法和频率响应法被认为是构成
经典控制理论的两大支柱。
对于图1中的控制系统,用G(s)和H(s)分别表示系统
前馈通道和反馈通道中部件的
传递函数,并且当s=0时它们的值均为1,而K表示系统的
开环增益,则控制系统的
根轨迹条件可表示为:
│KG(s)H(s)│=1 系统的
根轨迹,就是当
开环增益K由零变化到无穷大时,由满足相角条件和幅值条件的 s值在
复数平面上所构成的一组轨迹。
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中,往往只需要知道
根轨迹的粗略形状。由相角条件和幅值条件所导出的 8条规则,为粗略地绘制出根轨迹图提供方便的途径。
⑤ 实轴上两个开环极点或两个
开环零点间的
根轨迹段上,至少存在一个分离点或会合点,根轨迹将在这些点产生
分岔。
⑥ 在无穷远处根轨迹的走向可通过画出其
渐近线来决定。渐近线的条数等于开环传递函数的极点数与零点数之差。
⑧ 根轨迹与
虚轴(纵轴)的交点对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很重要,其位置和相应的
K值可利用
代数稳定判据来决定。
根轨迹的精确化 在有些情况下,有必要对按基本规则画出的根轨迹的粗略形状,特别是位于虚轴附近的部分,进行修正,使之精确化。实现精确化的一条比较简便的途径,是采用一种由埃文斯设计的所谓
对数螺旋尺的
专用工具。
根轨迹的
计算机辅助制图 7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利用计算机对根轨迹的辅助制图的算法和程序都已建立,这大大减轻了系统分析和设计人员的繁重工作。
① 用于分析
开环增益(或其他参数)值变化对
系统行为的影响:在控制系统的极点中,离虚轴最近的一对孤立的
共轭复数极点对系统的
过渡过程行为具有主要影响,称为
主导极点对。在
根轨迹上,很容易看出开环增益不同取值时主导极点位置的变化情况,由此可估计出对系统行为的影响。
② 用于分析附加环节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为了某种目的常需要在控制系统中引入附加环节,这就相当于引入新的开环极点和开环零点。通过
根轨迹便可估计出引入的附加环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③ 用于设计控制系统的校正装置:校正装置是为了改善控制系统性能而引入系统的附加环节,利用
根轨迹可确定它的类型和
参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