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科学与技术
基础学科
核科学与技术是一门由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组成的综合性很强的尖端学科。本学科主要研究核能科学与工程、核燃料循环与材料、核技术及应用辐射防护环境保护
一级学科
科学技术
核工业要形成体系必须包括核燃料循环以及研制满足特殊要求的材料。前者是以许多新型的化工和特殊的工艺过程为基础的。这些过程包括放射性稳定同位素的分离、核燃料元件制造、辐照燃料的后处理、放射性废物的处理等。
后者要满足对核燃料和核反应堆的结构部件所应具有的特殊核性能要求,形成了特殊的核材料科学和技术领域。自从20世纪40年代实现由辐照后燃料中提取裂变物质及建成大规模分离铀同位素的工厂以来,世界上的有核国家在此领域发展很快。
粒子加速器和核探测技术是研究核科学、发展核技术的重要手段。多种大型加速器和同步辐射光源的建成,医用和工业加速器的成批生产,同位素的应用,射线探测技术、核电子学与计算机的发展,使核技术广泛应用到理、工、农、医、生物、地质等各个领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危害
人们在广泛利用核能和核技术的同时必须面对特殊的人身安全和环境问题。为此,要研究和解决对放射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防护和污染控制;要确保核设施的安全,同时妥善解决放射性废物的最终安全处置;不但要解决核设施工作人员的辐射安全防护问题,而且要使核设施周围的公众受到的环境辐射剂量达到合理的尽可能低的水平,以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所属科学
本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有:核能科学与工程核燃料循环与材料,核技术及应用,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发展
我国已形成一整套核工业生产、科研与教学体系,核能和核技术应用已发展到工业规模的阶段。本学科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其他学科与高科技的发展。
学科概况
核技术及应用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带电粒子加速、辐射产生机理、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辐射探测方法和辐射信息处理,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等各个领域。
核技术由于能在微观层次改变物质性质或获取物质内部的微观信息,已成为许多领域研究微观层次的重要手段。核技术的发展已为人类提供了多种类型的辐射源和辐射探测系统、各种辐射谱仪、各种核医学和工业影象系统、各种核测控系统和各种物质改性和遗传变异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培养目标
1.博士学位应具有十分坚实的数学、物理、电工、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基础,深入掌握有关专业知识。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熟练应用计算机。有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求实的科学态度,对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有系统而深入的了解,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其中某一方面有创造性研究成果,或在某一应用领域有创新性的实用成果。能从事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技术开发的工作。
2.硕士学位应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电工、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基础,掌握有关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核技术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技术开发工作的能力,在本学科的某一方面有较好的研究成果或实用的开发成果。
业务范围
1.学科研究范围加速器物理、技术及应用;辐射物理、辐射效应与辐照加工技术;辐射探测技术与成像;同步辐射自由电子激光核电子学与信息处理;同位素技术及应用;核医学影像与辐射治疗技术;工业核测控技术。
2.课程设置
基础理论课高等电动力学,加速器物理学,电磁场计算,粒子探测与数据获取系统,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辐射成像理论,图像处理技术,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辐射化学,电磁兼容技术。
专业课
束流光学,储存环物理,加速器理论,自由电子激光,微波技术与微波电子学,高功率脉冲技术真空技术同步辐射光学,同步辐射应用,医学物理,核医学仪器及应用,辐射效应辐照加工技术,快电子学,核技术系统的计算机模拟
主要相关学科
学科概况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涉及放射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防护
污染控制。本学科对保护人体健康和人类生存环境有重要意义,对促进核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起着重要作用。
本学科主要研究辐射防护,核废物危险废物的处理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核废物及危
险废物处置技术,放射性物质及有毒有害物质在地表水、地下水、包气带大气环境中的迁
移、转化、扩散规律,核废物和危险废物管理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安全分析,核技术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
培养目标
1.博士学位应具有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宽广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工程技术知识,对本学科的现状、发展方向和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有系统深入的了解。熟练地掌握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的实验手段和方法。能熟练应用计算机。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有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解决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有创造性的成果。能在高等院校、科研、设计、工业和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有关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方面的管理、研究、教学和设计等工作。
2.硕士学位应具有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的实验手段和方法。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能熟练使用计算机。有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解决实际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问题的能力。能在高等院校、科研、设计、工业和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有关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方面的管理、研究、教学和设计等工作。
范围
1.学科研究范围
辐射防护(辐射防护技术及最优化,核废物危险废物处置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安全分析,低水平放射性测量和分析,核设施退役技术和工程)。
环境保护(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技术,废弃物资源化技术,污染物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环境风险分析及应急计划与准备,核技术在环境科学和工程中的应用)。
2.课程设置
基础理论课核工程概论,环境辐射及其量测,环境学,放射生态学,多孔介质污染物环迁移动力学理论,环境流体力学,能源与资源管理学。
专业课
辐射剂量学,环境风险分析,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防治原理,气溶胶力学,固体废物控制工程,核废物危险废物控制工程,废物资源化工程,核设施概率安全评价,核设施安全分析,辐射探测学。
主要相关学科
环境工程,环境科学,核能科学与工程核燃料循环与材料,核技术及应用,化学工程,地质工程
学科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所,本次参评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20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核能科学与工程
核能是当今世界能源结构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份,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学科研究核能的产生,有效的利用及其安全性和有关的核技术问题,是一门由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组成的具有重大生产实践意义和理论发展前景的综合性学科。
在核能中裂变能的利用已获得广泛的发展,核能已成为经济、安全、可靠而又洁净的能源。我国的核电已进入蓬勃发展阶段,核供热反应堆正由试验堆向商用堆发展。快中子堆高温气冷堆、聚变一裂变混合堆已列入我国高技术发展计划,有的已开始投入建造。脉冲堆及高通量试验堆也在一些特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正致力于发展具有更高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先进核反应堆堆型及核能的综合利用。
在受控热核聚变方面,聚变等离子体物理与核聚变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已取得了较大进展,它的成功必将为人类最终解决能源问题作出重大贡献。
培养目标
1.博士学位应在数学、物理、热工、材料、力学和核工程方面应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现状与发展方向具有系统深入的理解。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熟练应用计算机。作风严谨,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作出创造性成果。能从事高等学校教学,参与和承担重大项目的设计、建造、运行和管理工作。
2.硕士学位应在数学、物理、热工、材料、力学和核工程方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应用计算机。具有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教学、工程设计、建造、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业务范围
1.学科研究范围核反应堆物理学、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学、核反应堆结构与设计、核反应堆与动力厂的控制与仿真、核动力装置、核反应堆动态及安全分析、先进核反应堆设计研究、核聚变理论与实验、等离子体物理与等离子体诊断学等。
2.课程设置
基础理论课
高等反应堆物理,反应堆物理实验,反应堆物理数值计算,高等传热学,高等流体力学,两相流体力学,沸腾传热两相流,计算传热学,断裂力学,弹塑性力学,现代控制论,随机过程,聚变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等离子体实验与诊断,激光物理,瞬态过程物理测量,输运理论蒙特卡罗方法。
专业课
核反应堆核工程反应堆燃料管理,高等反应堆热工水力学,高等反应堆结构力学,核反应堆控制与动力学,核反应堆及核电厂安全分析,核动力装置与仿真,核电厂概率安全分析,核反应堆噪声分祈与系统辨识,核动力设备,能源经济与管理等。
主要相关学科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核燃料循环与材料,核技术及应用,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力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光学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学科概况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研究核裂变和核聚变燃料循环各个过程中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包括:核裂变和核聚变燃料、辐照核燃料的后处理、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放射性稳定同位素的分离、核工程材料等。本学科是一门和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冶金工程等学科有关的,由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组成的综合性学科。
培养目标
1.博士学位应具有物理、化学、材料学、化工等方面的宽广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工程技术知识。对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有系统而深入的了解。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熟练应用计算机。有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作出创造性成果,具有承担工程课题并组织实施的能力。能胜任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工程设计或技术管理等工作。
2.硕士学位应具有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应掌握物理学、化学、材料。化工等有关基础理论和专门技术。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使用计算机。有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可以从事本专业和相邻专业的教学、科研、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
业务范围
1.学科研究范围
核材料(核燃料及结构材料中的冶金学、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学和加工工艺学,先进反应堆燃料元件制造和使用性能研究,力学、物理学和化学等)。
同位素分离(同位素分离的各种方法和技术,同位素分离过程中的科学、技术和工程核化学化工)(裂变堆和聚变堆的初级核燃料的提取和精制,乏燃料的后处理,次级核燃料的纯化精制,放射性废物和次要长寿命啊系元素废物的安全处理,高放废液分离技术,先进核燃料循环中的化学化工问题)。
2.课程设置
基础理论课固体中的原子碰撞材料学,表面技术和工程,气体等离子体动力学,旋转流体动力学,计算机模拟物理,化工传递过程原理,化工热力学
专业课核燃料循环及材料,反应堆工程及材料,陶瓷学概论,高速旋转机械和转子动力学,激光与核技术,氚化学和氚工艺学,分离过程和设备,化工系统工程和过程最优化。
相关学科
核能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化学工程,等离子体物理,光学工程,无机化学,应用化学,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参考资料
2017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31 22:53
目录
概述
一级学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