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是一所以铀矿地质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机构,隶属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历史沿革
1959年,在三局(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中心实验室的基础上成立了北京第三研究所。
1988年,北京第三研究所更名为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2014年1月,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顺利通过全国地勘行业专项检查。
2015年4月,由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承建的中国核地质科技馆开馆。
2017年12月,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成为中核集团地热产业联盟单位。
2023年4月,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研院顺利通过国军标再认证、“三合一”管理体系监督审核和新时代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监督评价。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据2024年1月研究院官网数据,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拥有职工近600人,其中高级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198人,拥有研究生导师共计3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2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国防科技511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2人,国土资源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土资源部杰出青年科技人才1人,中核集团“钱三强”奖获得者2人,中核集团公司首席专家1人,科技带头人3人。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得者:
李子颖、王驹、
秦明宽、
范洪海、赵英俊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得者:王驹
国防科技511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王驹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李子颖
国土资源部杰出青年科技人才:苏锐
中核集团科技带头人:范洪海
(注:名单不全)
科研部门
据2024年1月研究院官网数据,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下设8个研究所;建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中核集团重点实验室、2个国际技术联合中心;建有核工业地质分析测试中心,设有中国核地质科技馆;是国防科工局核材料创新中心的依托单位之一。同时,研究院还下设4个民品开发公司和勘查技术服务、分析测试、核废物处置3个事业部。
国家级科研平台:
遥感信息与图像分析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际原子能机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发中心、协作中心
中核集团重点实验室:铀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遥感与图像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高放废物地质处置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
国际技术联合中心: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CAEA)铀矿资源勘查技术中心、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放射性废物技术中心
院属研发机构:地质矿产研究所、遥感技术应用研究所、环境工程研究所、分析测试研究所、物化探研究所、地热勘查研究所、仪器开发研究所、科技信息研究所
院属事业部:勘查技术服务事业部、分析测试事业部、核废物处置事业部
设施资源
据2024年1月研究院官网数据,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拥有国际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130余台(套);具有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非常规矿产资源调查、大型设施选址、国土规划、地下水污染评价与治理、农林生态、食品及医药卫生检测、环境监测与评价、核安全和核辐射环境检测、核事故应急响应、废物地质处置及放射性环境检测仪器研发等综合技术能力。
合作交流
2016年4月18日,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与国家核安保中心签署了《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与国家核安保中心核安保领域合作框架协议》。
2019年7月14日,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与江苏锐成机械有限公司在江苏省宜兴市举行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机械设备装备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据2024年1月研究院官网数据,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在资源勘查(主要是铀矿)、遥感技术和应用、环境工程与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物化探技术与方法、物质分析与测试、放射性仪器研制、科技信息、民用产品等研究领域中,取得了众多创新性成果。建院以来,共获得各种成果奖励530余项。其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17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7项;省部级一等奖15项,二等奖71项,三等奖360项;获得中国地质学会“十大科技进展”奖4项;铀矿地质成果奖和核能行业协会奖共25项。同时,取得各种专利70余项。先后发现了斜方钛铀矿、单斜蓝硒铜矿、腾冲铀矿、盈江铀矿、平谷矿(铋亚碲酸盐矿)、栾锂云母、氧钠细晶石7种新矿物。在铀成矿理论和预测评价、资源勘查技术方法、遥感技术与应用、核废物地质处置、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出版了大量的专著和论文,使中国核地质科技总体水平居于世界前列。
学术期刊
《
铀矿地质》是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核学会主办、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承办的学术性刊物,也是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学会的会刊,创刊于1962年,曾用名《放射性地质》,从1985年起恢复原刊名《铀矿地质》,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旨在促进核地质科学与技术方面的交流和应用,主要登载铀矿地质领域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新成果和阶段性成果,以及与铀矿找矿有关的物化探、遥感、钻探等技术方法和应用。文稿形式主要有研究论文、综述、文摘简报和学术交流等。
《
世界核地质科学》是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主管、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主办、中国地质学会核地质专业委员会协办的综合性学术类期刊(双月刊,公开发行),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国内、外多家数据库收录(CA化学文摘(美国)(2023)、EBSCO学术数据库(美国)、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源数据库”统计源期刊,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钛学术平台、博看网和“维普网”等数字出版平台全文收录并数字出版,同时被中国国内、外多所大学、研究机构图书馆订阅、收藏。
资质认证
据2024年1月研究院官网数据,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具有矿产资源评价、工程勘查、环境监测、分析测试、城市规划和放射性仪器研发与制造等能力,可开展相关进出口业务、博士和硕士学历教育、专业培训、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销售研究院开发的产品和放射性专用仪器、医疗器械、出租房屋、物业管理等业务活动,在完成中国国家任务的同时,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技术服务。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据2024年1月研究院官网数据,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教学建设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是1978年中国恢复研究生招生工作后,较早具有招收研究生和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科研单位之一,其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始于1982年,1987年具有博士研究生招生资格,为中国核地质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级骨干人才。除研究生培养外,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还以其他多种方式开展地矿高级人才培训及外国留学生的进修培训。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院徽为统一使用的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标志。标志图形为原子核模型图案和“中”字造型的结合,图案中电子轨迹线条含变体的“C”和“N”英文字母,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的英文缩写“CNNC”。整体图形是一个从下而上的立体透视,其节节攀升的势态,呈现出勇攀高峰的精神,象征着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勇往向前、争创一流。
精神文化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的院歌为《
祖国需要我》,是由
车行作词,
戚建波作曲的歌曲,是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新司歌。
核地报国:开放、包容、合作、共赢
文化活动
2022年2月17至18日,中国地质学会办事机构工会小组(党小组)与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机关第二支部、地矿所党支部在北京延庆旧县镇古城村北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联合开展了“携手共进、提质聚力”党建带团建活动。
现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