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以核力量的
非核使用为手段,迫使敌人放弃发动核进攻,从而达到国家的政治、军事目标安全的方略。这里所说的核力量,包括战略、战术核力量;非核使用是指以核力量的研制、生产、部署、调动、演习等非核爆炸方式显示核武力,或以核武器的使用相威胁,迫使敌人不敢轻举妄动。核威慑战略与核实战战略一样,是核战略必不可少的两个组成部分,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最理想的境界;只要核战争没有爆发,核威慑战略就行之有效。实质上,核威慑战略是一种攻心术,它给敌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由此遏止核战争的爆发。当然,核威慑战略不是万能的、永恒的,它不能保证永远奏效,永远不发生核战争。但在今天相互确保摧毁的核均势下,核威慑战略还是行之有效的。
在冷战时期,在使用核武器方面的威慑理论作为一种军事战略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这段期间里,它具有独特的意义,因为一个相对弱的(拥核)力量可以凭借其极端的破坏力量阻止另一个更强大的对手,只要其能够在第一波突发袭击中存留下来。威慑是一种策略,旨在吓阻其对手采取尚未开始的行动,或阻止他们做出其他国家期望的事情。伯纳德·布罗迪在1959年写到,可靠的核威慑力量必须始终处于准备使用的状态,但不能已经被使用。
在
托马斯·克罗姆比·谢林于1966年的经典威慑著作中,提出了军事战略不再被定义为军事胜利学的概念。相反,有人认为,军事战略现在同样强调威胁和威慑,即使不是全部,也占其大部分。谢林阐释,伤害另一个国家的能力现在被用作防止其作出某种行为的一种因素。为了达到威慑另一个国家的效果,其本国军事力量必须非常强大
所谓战略,往往是指作战的方略,策略等,是一个国家或者集体发展为巩固自己的防御甚至日后作战的考量。也延伸到国家的军力等,而当中也包含了发展研制武器等项目,而具体研制与制造称为军工,有军工企业等。具体联系学科还包括国际关系、大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