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通用规范一级字(
常用字)。此字最早字形见于战国文字。本义是指古代桎、梏一类的刑具。引申指田猎时用来拦阻野兽的木栅栏。
字源演变
形声字。从木,交声。1.音jiào。本义指古代桎、梏一类的刑具。《说文》:“校,木囚也。”王筠句读:“囚从口,高其墙以阑罪人也。木囚者,以木作之如墙也。桎梏皆围其手足,情事相类,故得校名。”《易·噬嗑》初九爻辞:“屦校灭趾。”又上九爻辞:“何校灭耳。”邵雍注:“屦校,桎其足,桎大而没趾。何校,械其首,械大而没耳也。”引申指田猎时用来拦阻野兽的木栅栏。《汉书·成帝纪》:“(元延二年)冬,行幸长杨宫,从胡客大校猎。”颜师古注:“校,谓以木自相贯穿为阑校耳。……校猎者,大为阑校以遮禽兽而猎取也。”又引申指古代军队的一种建制。《汉书·卫青传》:“军大捷,皆诸校力战之功也。”颜师古注:“校者,营垒之称,故谓军之一部为一校。”《资治通鉴·周纪五》:“正月,王陵攻邯郸少利。益发卒佐陵,陵亡五校。”胡三省注:“校,犹部队也。”又指军职级别。《集韵·效韵》:“校,木为栏格,军部及养马用之,故军尉马官皆以校为名。”《后汉书·顺帝纪》:“(汉安元年,冬十月)癸卯,诏大将军、三公选武猛试用有效验任为将校者各一人。”《资治通鉴·汉纪四十六》:“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胡三省注:“校,诸校尉也。”(按:以上二义亦读xiào。《广韵·效韵》:“校,校尉,官名。又音教。”《集韵》为“后教切”。前引《通鉴》胡注均言“户教翻”)又指对抗,较量。《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臣乘君则主失威,下尚校则上位危。”《史记·春申君列传》:“韩魏之强,足以校于秦。”又指校对,比较。《汉书·张安世传》“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资治通鉴·晋纪二十六》:“以吾击晋,校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落叶。”又指计算,清点。《荀子·王霸》:“暗君者必将急逐乐而缓治国,故忧患不可胜校也。”《汉书·贾捐之传》:“都内之钱,贯朽而不可校。”2.音xiào。学校。《集韵·效韵》:“校,教学之宫。”《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杜预注:“乡之学校。”陆德明释文:“校,郑国谓学为校。”《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六】【木部】古孝切
木囚也。从木交声。
说文解字注
校,木囚也。囚、繫也。木囚者,以木羁之也。《易》曰:“屦校灭趾,何校灭耳。”屦校,若今军流犯人新到着木靴,何校,若今犯人带枷也。《周礼·校人》注曰:“校之言挍也。主马者必仍挍视之。校人,马官之长。”按此引伸假借之义也。陆德明曰:“比挍字当从手旁。”张参《五经文字·手部》曰:“挍,经典及《释文》或以为比挍字。”案:字书无文,张语正谓《说文》无从手之挍也。唐石经‘考校’字皆从木。用张说也。但订以《周礼》郑注,则汉时固有从手之挍矣。“比挍”字、古葢矣正文。较榷等皆可用。”
从木。交声。古孝切。二部。
康熙字典
《唐韵》《正韵》古孝切。《集韵》《韵会》居效切。並音教。《说文》:木囚也。徐曰:校者,连木也。《易·噬嗑》:屦校灭趾。疏:谓梏其行,即械也。
又角也,报也。《论语》:犯而不校。
又考校。《礼·学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又比校。《周礼·天官》:小宰比官府之具。注:比校次之。疏:使知善恶足否也。
又检校。《前汉·食货志》:贯朽而不可校。
又遮木以阑禽兽曰校。《汉·成帝纪》:大校猎。又订书曰校。《前汉·刘向传》:诏向校中五经秘书。
又《小尔雅》:战交曰校。
又《唐韵》《韵会》胡敎切。《集韵》后教切。《正韵》胡孝切。並音效。学宫名。夏曰校,校者,教也,乡学为校。《左传·襄三十一年》: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前汉·平帝纪》:郡国曰学,侯国曰校。
又支木为栏格以养马曰校。《周礼·夏官》校人之职:六廏成校,校有左右,为十二闲。
又军部有阑格者亦曰校。《前汉·百官表》:司隶校尉,城门校尉。《刑法志》:内增七校。《释名》:校,号也,将帅号令之所在也。
又姓。《统谱》:唐校杰,天宝中士曹。
又《集韵》吉巧切。《韵会》《正韵》古巧切,並音绞。疾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引之则纵,释之则不校。
又《集韵》《类篇》並何交切。音肴。枋也。豆中央直者为校。《礼·祭统》:夫人荐豆执校。
又《集韵》下巧切。音骹。几足也。俎几之下横木为足者。《礼·士昏礼》:主人拂几授校。注:胡饱切。
又《集韵》丘交切。音敲。义同。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赏析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韵书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