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树漕村是太行山东麓的一个山村,因种植板栗树的河谷而得名。位于河北省阜平县东南。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共有人口人口1077人。
发展历史
栗树漕开发大约800年左右,但是大规模的移民和开发应该是在明清时期。古属
冀州,春秋战国属
中山国,战国时期并入赵国。本为原始森林,属
常山郡或
恒山郡曲阳县治下。金朝置阜平县后,属
正定府阜平县治下,为县府之间通道之一,有马道一条,为西入
五台山礼佛之路,今已荒废,有残留。龙门沟有疑似宋朝挖金矿遗迹,发现古代炼金石器若干,宋代箭镞一枚。熊熊尖,龙门沟口,荷花尖三处有同一石刻古文,未知何人何时所刻,但经过文字解读,人们认为文字中的记载乃是祖先埋藏的部分金矿。
明清时代,陈庄为太行山山货药材集散地,以鹰市称著;栗树漕也是山货采集地,有秋季打鹰风俗。栗树漕为阜平最早种植
板栗村落,有五百年老板栗10株,为中国北方传统老栗子,营养丰富。
民国后保定属保定地区。
栗树漕是红色村庄,红色革命历史悠久红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入阜平经过之地,30年代初共产党在黄土梁有活动。栗树漕百姓曾积极参与共产党领导的抗捐暴动。
抗日战争时日本扫荡时,有城南庄等地群众藏身石咀村熬石沟乱石窖中保命;
聂荣臻曾经在石咀村居住40多天。在栗树漕阻击战中,为保卫
晋察冀日报社安全转移有18名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年轻学生战死,葬在上白岔村十八烈士墓。小白石岭战役期间,中白岔等地有
358旅一营驻军,栗树漕百姓在战役中为八路军提供大力支持,为八路军提供向导,打扫战场等。
人口交通
栗树漕隶属河北省
阜平县城南庄镇,位于阜平县东南角与
灵寿交界处。东北行10公里到城南庄镇,南行21公里到灵寿县
陈庄镇。距阜平30公里,距石家庄130公里。人口1077人,346户。村落由12个小型自然村构成,沿河分布,
207国道贯穿(760公里处)。
地理气候
栗树漕村由山和小型盆地,河谷构成,谷地东北低,西南高,海拔由350米到550米。有山熊熊尖(最高峰913米),荷花尖,道士顶,属太行山脉。河东北方向注入
胭脂河,属
海河流域,7月汛,由于以前长期的无修复山林开发,
河流含沙量猛增。大陆性
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谷地主要有杨树,杨槐树等,高山为槐树林,松林和山核桃林。有狍子,獾,野兔,松鼠等动物,黄鹂,啄木鸟,寿带鸟等,产多种药材,以沙参和柴胡为主。
经济建设
栗树漕土地肥沃,但水源渐渐不足,民国时近河土地可以种稻,90年代以前水地一年两收,秋种小麦,春种玉米,旱地种杂粮。现有耕地830亩,山地林地2万亩。主要种玉米和土豆。林果主要有传统板栗和
阜平大枣,核桃等,如今枣树已经无人管理,核桃和板栗扔在经营,以板栗为主。村中有养蜂人,出产质量上佳
槐花蜜,
枣花蜜。其中板栗种植历史悠久,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村中现存树龄在五百年以上老栗树10余棵,树形苍劲挺拔,每年果实累累。全村现有板栗树6万余棵,年产板栗约30吨,品质优良,淀粉和糖含量高,深受消费者青睐。
栗树漕矿产资源丰富,多种多样。其中花岗岩储量最为丰富,品质优良。本地形成栗树漕石材小区,主要加工
花岗岩等,石材加工一度成为本村支柱产业,但由于环保的需要,石材厂已经停运,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特色大棚,现代化农业逐渐成为本村的产业支柱。其他有金矿,铁矿,云母矿,长石矿等。
栗树漕村花岗岩有大、中、小三花,黑白点,雪花呢,万年青,阜平红等多个优质品种,花色多样、颜色华丽,石质坚硬细腻,光泽光100度有余。该村有石材加工企业十二余家,石材主要设备大锯24台、辅助加工设备(切割磨光)40台套,年加工能力5万立方米左右,产要产品为路沿石、铺地石、外墙板、蘑菇石、墓碑等,经河北省工勘院和质量监督检验部门实验测定,各种花岗岩产品的质量参数,加工技术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产品远销俄罗斯、日本、韩国,以色列、科威特、沙特等中东国家,畅销我国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山西、辽宁等地区,深受广大客户的青睐和好评,中央党校综合楼外墙装饰工程、北京中关村文化广场、河北省博物馆广场、华北烈士陵园、石家庄裕华路升级改造工程、石家庄民心河沿岸路面硬化工程、太原市政街等重大工程项目均使用本村的石材产品。
自习近平主席考察阜平,指导阜平人民致富以来,河北省国防科技局驻村协助致富,帮助村中修路,修自来水工程等并丰富村中业余生活。
近年来,石材厂由于环保费用过高而被政府取缔。栗树漕村兴建了许多蘑菇大棚,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农民的钱袋子逐渐鼓了起来,许多外出打工人员也回乡创业。生活富裕,产业兴旺,环境优美,成为栗树漕村新时代的主题。
文化
栗树漕有大庙两个,店房沟有老母庙为主神,三月十五有庙会在栗树漕村。龙门沟口有龙王庙,其余多有山神庙,蛇与狐仙小庙。年初常有“玩意”等娱乐。正月十六烤
百灵火。清明节祭祀祖先,端午节包粽子,六月六炸油条,八月十五贡月亮,年底杀猪,腊月23开始打扫房子子等过年活动。
作家
俞林作《人民在战斗》以
抗日战争时期的栗树漕村为创作背景。展示了栗树漕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热情,及栗树漕百姓在抗日战争中积极参与聂荣臻将军领导的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事物。
龙门沟村民发明适合山地丘陵小块土地生产用的
小麦播种机。
白蛇岭为栗树漕与灵寿交接处山岭名称。灵寿县志记载,白蛇岭,
滋水北支出焉。红24军曾在此击溃国民政府保安团300人。今名变为白石岭,与小白石岭名称相应。
栗树漕与南台村交界处的道士顶上有一山洞,传言有道士在此修行,洞内十分宽敞,洞壁上有许多安防蜡烛的石坑。在传说中,道士有一通人性的老虎,每逢集日载他去城南庄赶集,后来道士帮人写修书,老虎认为他毁人姻缘,于是离去,后来道士也搬到了向阳庄(当时应该叫沟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