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山》是写给作者逝去的父亲与
胞衣地的长诗,分为“父亲的灵魂”“怀乡”“枯寂”“爱是慈悲”4辑,共100节。《栗山》截取了父亲生命消失的若干细节镜头,完整地记录了人世间的父子情。
2015年11月,蒋一谈出版了诗集《
截句》,提出截句文体及其写作理念,引起诗坛关注。截句是一种源自古典又有现代诗歌精神的诗歌文体,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它融合了
截拳道大师
李小龙“简洁、直接、非传统性”的美学观念,强调诗意的瞬间生发,没有诗歌题目,且在四行之内完成。2016年初,黄山书社决定出版“截句诗丛”,并得到众多诗人的支持和参与。“截句诗丛”第一辑由蒋一谈担任主编,收录了西川、欧阳江河、于坚、邱华栋、柏桦、臧棣、树才、桑克、俞心樵、伊沙、朵渔、沈浩波、蒋一谈、周瑟瑟、霍俊明、杨庆祥、戴潍娜、严彬、李壮等19位诗人的截句集,《栗山》即其中一本。
栗山是诗人的精神依托与图腾,是父亲的化身,是乡情和亲情。所以,无论诗人身在何处,它都如影随形。正如《栗山》开篇所写:“飞机还在湖南境内的天空飞行/我孤身一人回北京,机窗外白云的形状/像我的亡父,沉默而轻盈,紧紧跟随我/——那片刻,我成了一个悲欣交集的人”。“怀乡”是诗人对家乡的回忆,也是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池塘,稻田,山林,石桥……一个孩子要走过/多少路才能到达外婆家?才能听吃到黄色米豆腐?/路边的孤坟边蹿出一条土狗,它的眼睛流着泪/背后的脚步声一直跟随我多年,直到外婆过世”。一切恍如梦幻,唤起读者共鸣的还有诗人笔下的“床”,这张床在过去的农村是非常普遍的:“我见过世上最温暖的床,挂着陈旧的白蚊帐/木床沿磨得光滑,床单补过,像清贫而朴素/的生活本身,我还倾心于凹陷在下午阳光下/的布枕头,在老年农民的卧室,时光已静止”。
“枯寂”是诗人在父亲去世后对人生的自我审视,也是诗人此时的真实心境。“鱼的孤独代表了一个时代,现在还可代表一个/隐蔽的我,从酒局回来,我脱离了喧闹的人群/脱离了伪善的朋友,有人企图用微信把我砍断/有人亮出权利的金条,而我迎向瞪着眼睛的鱼”“花天酒地与悲欣交集,两种分裂的人格教育了我/我也曾陷入花天酒地,多么凶险啊!/总算过去了,现在我喜欢枯坐,喜欢画鱼/喜欢把头埋在清水里”。枯寂并不代表孤独和绝望,而是诗人境界的升华,是对禅的解悟与认知,是禅意中的静与空,是摆脱红尘纷扰、心向佛门的修行。
在“枯寂”之后,《栗山》诠释了爱,爱是慈悲。诗人巧妙理智地借
李叔同说佛,暗示自己的亲人朋友。“爱是慈悲”趋向圆满,趋向永恒,趋向澄净,这是一种精神高度。当然,诗人还是离不开世俗生活,所以日子只能在枯寂中趋向永恒。
周瑟瑟是湖南籍当代诗人、小说家、评论家、纪录片导演,现居于北京与深圳。著有诗集《栗山》《暴雨将至》《向杜甫致敬》(多语种),评论集《中国诗歌田野调查》《当代诗歌文明:周瑟瑟研究集》,长篇小说《暧昧大街》《中关村的乌鸦》等30多部,获《北京文学》诗歌奖等,曾参加哥伦比亚第27届麦德林国际诗歌节、第七届墨西哥城国际诗歌节等国际重要文学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