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东河总督栗毓美在任上去世,享年63岁。清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恭勤”。
栗毓美墓园呈南北长方形,墓内为汉白玉建筑,砖碹大门居中,门首镌刻“栗氏佳城”。墓南面的大门外两侧,立着两通御祭神道汉白玉巨碑,巨碑高五米多,下有驮龟,上有龙凤碑帽,龙飞凤舞,雕工精妙。门内是一座汉白玉雕栏石桥,名延泽桥。桥北还有一座汉白玉石碑坊,碑坊左右各有一件华表。二门前还有一对石狮。二门前东西两侧还有御祭碑一通。进二门内,沿着通祭厅的甬道两侧,列有石羊、石虎、石马各一对,石刻文武人像各二对,祭厅三室三阶,名永怀亭。整个祭厅全部用汉白玉砌筑,厅内的供桌凳椅之类,也都是用汉白玉刻成的。墓丘按照清朝的规定,封高一丈六尺,周围台高二尺五寸,全部用汉白玉围砌。墓室内墓志铭,为两广总督林则徐所撰写。
栗毓美墓园南面的大门外两侧,立着两座碑亭,亭内有着高达5米多的汉白玉巨碑,碑头盖双龙帽,雕工精妙。碑基刻江海浪,随风汹涌,底座是赑屃负碑卧波,昂首南天。左碑刻神道,右碑勒圣旨,两碑书法,笔力雄健,刀工精湛。
栗毓美(1778年~1840年),字含辉,号箕山,又号朴园,清
嘉庆七年(1802年)以拔贡考授河南知县。历任知县、知州、知府、粮盐道、开归陈许兵备道、湖北按察使、河南布政使、护理巡抚等职。
道光十五年(1835年)任河南山东河道总督,主持豫鲁两省河务。道光二十年(1840年)二月十八日,栗毓美积劳成疾,卒于任上,道光皇帝追赠他太子太保衔,赐谥“恭勤”,民族英雄林则徐为其撰写了墓志铭。
栗毓美任河督虽仅五年,但治绩卓著,死后道光皇帝评价“栗毓美办事实心,连年节省帑金数十万,一旦病故,诚为可惜。”人们为了纪念他,为他修建了祠庙,拜他为“河神”,称为“栗大王”。至今,河南、山东、江苏等地还建有栗大王庙。栗毓美,也成为历史上最后一位黄河河神。而在浑源,也留下了每年端午全县群众自发游栗毓美陵园并拜祭的民俗。
2006年6月25日,栗毓美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