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栗(拼音:lì),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结满球形果实的果树,果实上长满了刺,本义指栗树或栗树的果实。
文字源流
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图1、图2):下面是一个“木(指树)”,“栗”是一种落叶乔木,所以字形以“木”为基础;上面树杈结着果子,果子上有刺,这很像板栗的样子。金文(图3)字形则去掉果壳上的刺,只是还保留果实蒂上面的刺,主要是突出硕大的果实。秦篆(图9)字形则将金文的三个果实变成一个果实,而且果实的形状变成“𠧪(tiǎo)”的字形符号,主要强调果实的硕大。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按语:“契文象木实有芒之形,以其形与𠧪近,故篆误从𠧪。”汉隶字形则在秦篆基础上将像“𠧪”的符号变成“西”字(图10-11)。从甲骨文字形来看,“栗”最之义是指板栗树。栗树的果实也称作“栗”。
栗树木材和果实的质地都很坚硬,故栗又喻指坚实、结实。如《礼记·聘义》:“缜密以栗,知也。”郑玄注:“栗,坚貌。”坚实不柔弱,故扩展为指威严、庄严。如《尚书·舜典》:“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孔颖达疏:“谓衿庄严栗。栗者,谨敬也。”
“栗”也有“发抖”“恐惧”的含义。至于为何有这种含义,有人认为是假借而来的;也有人说,栗子的外壳多毛又多刺,一眼望去,确有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觉,栗字由此便引发了害怕、发抖的意义。如成语“不寒而栗”,意为天并不冷,却让人害怕得发抖。后来在这个意义上,又在“栗”字上加“忄(心)”字造慄字,表示内心在外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现代整理汉字时“慄”字又复原为“栗”了。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七】【𠧪部】力质切(lì)
(㮚/栗)木也。从木,其实下垂,故从𠧪。
𣡷,古文㮚从西(㢴)从二𠧪。徐巡说:木至西方战㮚(𣡷)。
说文解字注
“(㮚/栗)栗木也”注:三字句,旧删栗字,非也。叚借为战栗。
“从𠧪木”注:𠧪字今补,会意。力质切。十二部。
“其实下𡍮。故从𠧪”注:说从𠧪之意。
“𣡷,古文㮚”注:“古”锴作“籀”,今依大徐。籀文𠧪从三𠧪,则籀文㮚亦当从三𠧪,《玉篇》曰“𣡼,籀文”是也。疑许书本一古一籀并载,转写佚乱之。
“从西(㢴)”注:㢴部曰“卥古文㢴”。疑篆体当从卥,隶变作栗者,窃取古文从西之意。
“从二𠧪。徐巡说:木至西方战㮚(栗)也”注:引徐说,说从西之意。《后汉书·杜林传》曰:“泲南徐巡始师事卫宏,后更受林学,林於西州得桼书古文《尚书》一卷,虽遭艰困,握持不离。卫、徐能传之,於是古文遂行。”《论语》“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字从西者,取西方揫敛战栗之意。盖《尧典·皋陶谟》“宽而栗”,壁中古文《尚书》作“𣡷”。而徐巡说之如此也。陧,凶也。亦徐说《秦誓》语。
广韵
力质切,入质来 ‖ 栗声质2部(lì)
栗,坚也。又果木也。《汉书》曰:“燕秦千树栗,其人与千戸侯等。”又姓,汉长安富室有栗氏。力质切。十九。
力质切,入质来 ‖ 栗声质2部(lì)
慄,战栗,惧也。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部】 栗;部外笔画:6
古文:㮚、𣡼、𣡷
(lì)《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力质切,音栗。《说文》:作㮚,从木。其实下垂,故从𠧪。《周礼·天官·籩人》馈食之籩,其实栗。
又坚木也。《公羊传·文二年》:虞主用桑,练主用栗。又谨敬也。《书·舜典》:宽而栗。
又坚也。《礼·聘仪》:缜密以栗。
又威严也。《司马法》:位欲严,政欲栗。
又百谷实不秕谓之栗。《诗·大雅》:实颖实栗。
又栗烈,风寒也。《诗·豳风》:二之日栗烈。
又蹙也,谓越等。《仪礼·燕礼》:栗阶不过二等。
又表道树曰行栗。《左传·襄九年》:魏绛斩行栗。
又觱栗。《明皇杂录》:本龟兹国乐,亦曰悲栗。
又菱曰水栗。《武陵记》:两角曰菱,三角、四角曰芰,通谓之水栗。
又《方言》:秦俗以批发为栗。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栗县属沛郡。
又姓。《风俗通》:燕将栗腹。
(liè)又《集韵》《正韵》并力蘖切,音裂。破裂之意。《周礼·冬官考工记》:工人居干之道,葘栗不迆,则弓不发。
又叶力蘖切,音勒。苏轼《中秋月诗》:唤酒与妇飮,念我问儿说。岂知衰病后,空盏对梨栗。○按《说文》收𠧪部,今倂入。
【卯集上】【心部】 慄;部外笔画:10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力质切,音栗。《尔雅·释诂》:惧也。《增韵》:竦缩也。《书·大禹谟》:夔夔齐栗。《太公·金匮》:禹居人上,栗栗如不满日。
又憭栗,懰栗,凄怆貌。《楚辞·九辩》: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送将归。汉武帝《李夫人赋》:懰栗不言。通作栗。
又叶力结切,音烈。《古诗》: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覀”扁“木”大。“覀”居上居中,“覀”中“口”扁宽。“木”居下居中,横在横中线下方;竖笔从田字格中心起笔,在竖中线,撇和捺收笔持平。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方音集汇
注意:发音用国际音标标注,仅作参考,实际发音以当地发音为准。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汉语方音字汇》)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2 16:48
目录
概述
文字源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