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整理剂旨在防止或改善织物在穿着过程中出现的收缩或折皱现象,在其印染加工后用
合成树脂进行化学整理(俗称树脂整理),如防缩、防皱树脂整理。所用的物质称为树脂整理剂。
主要性质
如防缩整理剂(anti-Shrinking finishes),防皱整理剂(anticrease finishes)。
它们是
树脂单体的初缩体,溶于水。在织物上经高温烘熔后与
纤维分子发生
交联或自我交联反应,形成网状大分子,从而赋予织物以抗皱、低缩水率、免熨等性能。
分类
树脂类型分类
按树脂类型分类有热固性和热塑性之分,但以
热固性树脂为主。如
脲醛树脂、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硫脲树脂、环氧树脂等,实际都是树脂单体的初缩体,这些初缩体能溶于水或溶剂,渗透到纤维内部以后,再经高温烘焙,活性基团与纤维素长链分子中的羟基发生共价交联反应,将
纤维素纤维相邻的分子链联结起来,或在纤维的空隙中形成网状结构的高聚物而沉积,从而使织物保持持久压皱效果。但热固性树脂最大的缺点是使纤维强度下降,最高可达40%。
热塑性树脂是单一树脂或两种以上的共聚物,以及
合成橡胶乳液等.涂覆于纤维表面形成一层塑料薄膜,从而产生树脂整理的效果。由于其是在表面形成树脂皮膜。防皱性一般,而且洗涤后逐渐脱落。但是热塑性树脂可提高织物强度,并能改善手感,故常与热固性树脂合用。
树脂结构分类
按树脂结构分类,可分为N-羟甲基类树脂、无甲醛类树脂整理剂、交联剂等。N-羟甲基类树脂在整理纤维素纤维时,可与纤维素的羟基反应,同时进行脱水缩合,再脱出甲醛,新生成的甲醛为织物所吸收,再进一步与纤维素羟基反应,反应过程中有若干缩合型长分子链的交联形成,达到防皱效果。此类树脂的耐洗性取决于与纤维素交联反应生成物的稳定性,实际上是指交联生成物对酸、碱水解的稳定性。
抗皱性能
提高织棉物的抗皱性的方法是树脂整理。由于环境保护和能源综合利用问题的提出,树脂整理剂向着低能耗、无污染的方向发展。由于不同的树脂整理剂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选择适宜树脂整理剂及其添加剂助剂等,优化工艺条件,是提高棉织物抗皱整理效果的关键。禾川通过选用合适的树脂整理剂和添加剂,进行工艺优化,对纯棉织物进行防皱整理,以达到高级衬衫的要求。
棉织物抗皱整理的优化工艺处方为:树脂F-ECO60g/L,催化剂F-M13g/L,聚乙烯乳液PE-B30g/L,硅油S1020g/L,渗透剂FR-M1g/L,柠檬酸115g/L。工艺条件:轧液率65%,焙烘150℃×3min。
工艺中应控制布面pH值,由于树脂整理会影响织物的强力等物理指标,因此,在前处理和染色时,必须对棉纤维的聚合度予以保护。若布面pH值过高,将会中和部分作为催化剂的酸性物质,导致反应不完全,不仅降低防皱效果,而且织物上的甲醛残留量会较高。
树脂整理的机理
树脂整理就是利用树脂来改变纤维及织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提高织物防缩、防皱性能的加工过程。树脂整理主要以防皱为目的,故也称为防皱整理或抗皱整理。关于树脂整理的机理,还难作出完整的解释,一般认为有两种作用。
1、沉积理论
具有多官能团的树脂的初缩体是很小的微粒,能够扩散到纤维无定形区内,树脂化后即沉积于纤维中,和纤维分子形成氢键,将纤维分子互相缠结起来,结果限制了分子链的相对移动性能,改善了织物的变形,提高织物的防皱性能。
2、交联理论
树脂与两个纤维素分子中的
羟基形成共价交联,将相邻的分子链互相联结起来,减少了由于氢键拆散所导致的不能立即回复的形变,使纤维从形变中的回复能力获得提高。
因此,要提高纯棉织物折皱回复的能力,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在纤维无定形区内引人适量的、稳定的交联。纯棉织物在特种整理剂处理后,整理剂便以单分子或缩聚物的形式在无定形区的分子链间生成共价交键,犹如整理剂单分子伸出了两只强有力的“大手”紧紧抓住无定形区的分子链,在纤维分子链间产生牵制和固定的作用,使其不能产生相对位移,这样就减少了不能立即回复的形变,从而提高了纤维的变形回复能力,达到抗皱免烫的目的。
基本要求
按照树脂整理剂的使用用途分类,树脂整理剂可分为基础树脂和控制树脂两种。基础树脂常用来进行耐久压烫整理,而控制树脂一般用于硬挺整理。虽然树脂整理剂的种类较多,但在使用时.树脂整理剂必须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①整理后织物的防缩、防皱和耐久压烫特性明显。
②整理效果持久。
④整理后不影响织物的色泽和染色牢度。
⑤整理后织物的内在质量指标符合相关标准。
⑥整理后织物的泛黄性不明显。
⑦整理后织物的强力损伤较小。
⑧整理剂的价格适中。
⑨整理剂具有与催化剂和其他整理剂良好的同浴稳定性和水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