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倒猢狲散(拼音:shù dǎo hú sūn sà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宋·庞元英《谈薮·曹咏妻》。
成语出处
宋·庞元英《谈薮·曹咏妻》:“宋曹咏依附秦桧,官至侍郎,显赫一时。咏百端威胁,德斯卒不屈。及秦桧死,德斯遣人致书于曹咏,启封,乃《树倒猢狲散赋》一篇。”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树倒猢狲散”。
成语典故
南宋时,有个人名叫曹咏,因为和丞相秦桧的裙带关系,青云直上。他家乡有不少人奉承巴结他,使他志得意满。可是他的大舅子,名叫厉德斯的,对曹咏不屑一顾。厉德斯在家乡当个“里正”。曹咏认为厉德斯芝麻大的小官,胆敢对他如此无礼,于是怀恨在心,指使当地县官给厉德斯施加压力,处处刁难。可厉德斯毫不屈服。
后来秦桧死了,依附秦桧而得势的人一个个都倒了,曹咏也被贬官新州(今广东省新兴县)。厉德斯便写了一篇《树倒猢狲散赋》。猢狲,就是猴子。文章把秦桧比作一棵大树,把曹咏等势利小人,比作一群猴子,猴子们靠着大树荫庇,作威作福。如今大树倒下,猴子们只得散伙了。这是一篇很具有讽刺意义的文章。厉德斯把文章寄给曹咏,曹咏看了,气得半死。
另据明代郎瑛编撰的《七修类稿》里说:秦桧未做官以前,曾经是个私塾教师,生活比较清苦,因此满腹牢骚。他写过两句诗:“若得水田三百亩,者(这)番不做猢狲王。”他把私塾里面的学生比作猢狲,而自比“猢狲王”。所以,厉德斯把依附秦桧的那帮群小比为猢狲,不但是有所根据,而且更增加了讽刺的妙趣,再则“桧”又恰巧是一种树木的名称。
成语寓意
秦桧是千古奸臣,遗臭万年,秦桧得势时,群小依附于他,秦桧死后,树倒猢狲散,群小纷纷遭到贬黜。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许多攀龙附凤之人,其实,没有永远的成功者和失败者,依附于别人的人终有一天会两手空空。用老百姓的话说扰是铁打的百姓,流水的官,没有永远得势的人。
有一句俗语众人皆知,那就是“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不错,人生在世,总要或多或少地依靠外界的各种帮助,不但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如师长的教诲、朋友的关爱和社会的鼓励等,这些都可以让人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顺利。可是,这些外界的帮助只是辅助性的,也只是暂时性的,只有人们自己才是永远靠得住的,也只有靠自己,心里才能踏实。所以,别总想着靠天靠地靠父母,自食其力才是能创造更好生活的活法。生活中的确有“背靠大树好乘凉”的现象,可也还有“靠山山倒、靠人人跑”的事实。
无数的事实告诉人们,与其把自己生活的主动权交到别人手里,不如自己努力,管好自己的事,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能力,做到独当一面,那样,无论怎样风吹雨打,都将屹立不倒,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成语运用
“树倒猢狲散”指树倒了,猴子就散去了。比喻为首的人一旦垮台,随从的人也就随之离散。复句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分句。
明·
凌濛初《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四:“可见生前已如此了,何况朝身死,树倒猢狲散.残花嫩蕊,尽多零落于他人之手。”
清·
曹雪芹《红楼梦》三回:“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
王安忆《鸠雀一战》:“大弟顿时感觉到一股树倒猢狲散、飞鸟各投林的悲凉,几乎要大放悲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