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口目
裸唇纲下的一目
栉口目是裸唇纲(Gymnolaemata)的一目。因其室口有栉状薄膜掩盖而得名。
形态特征
栉口目动物多态现象简单,除了刺、匍茎等空个虫外,无其他异个虫。自个虫与初虫同形。个虫圆柱形、棒形或扁平形。体壁未钙化,膜质或胶质。虫室呈长梨形,几丁质,室口端位或近端位。虫室无口盖,室口的启闭系借括约肌和触手襟的协同作用来实现。使触手冠外翻的机制通过肌肉收缩使整个体壁变形体腔液的压力使之外翻。虫室多自管状匐茎生出,间距稀疏。匐茎粗细均一,或成串珠状,彼此纵横交叉,组成网格状、漏斗状、丛树状、杆状等,部分钙化而保存为化石,故栉口目化石多仅是匐茎部分。少数无匐茎,虫室紧密连接成叶状、指状、块状群体。育卵结构有胚囊。有时能产生特殊的冬芽。
生活习性
栉口目动物几乎全为海生,有少数种见于河口。在现生苔藓动物中,栉口目对盐度的抗力最大,大多数栖息在潮间带至水深1200米的海洋中,群体透明纤细,常与海藻、水螅及其他树枝状或树丛状的苔藓虫生活在一起。有些科属营钻孔生活。某些参与污损生物群落的组成,是污损苔虫的成员之一。还有的在某些区域参与小型底栖生物的群落组成。
分类
栉口目动物分为两大类:①肉质类苔虫:以水平出芽形成群体,群体无匍茎,通常被覆在基质上,新个虫直接由其他个虫出芽产生,个虫致密连接成胶质叶状或指状或块状群体。②根茎类苔虫:以垂直出芽产生群体,群体以匍茎蔓匐在基质上,新个虫由分枝的匍茎出芽长出,个虫间距稀疏,由匍茎连成网状、丝状或细枝状群体。
化石意义
栉口目动物化石分布于奥陶纪至现代地层。化石不多,如晚奥陶世的万因氏苔藓虫(Vinella),地层意义不大。
最新修订时间:2021-03-23 14:55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