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编(维吾尔族枝条编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传统美术
柳编(维吾尔族枝条编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维吾尔族枝条编织是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一带的传统编结手工艺。从史料记载和古墓葬出土的大量树条筐、箭袋实物来看,这项技艺在吐鲁番地区至少已有近三千年的发展历史。
文化特征
主要分类
维吾尔族枝条编织品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枝条编织品,如柳条耙子、抬把子、筐子;畜牧业生产中使用的枝条编织品,如柳条食槽、养鸡笼子、枝条筛子;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枝条编织品,如筐子、驴驮子、笊篱、篮子、果盘;作为工艺美术品、旅游纪念品的枝条编织品,如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花瓶类、葫芦类、酒杯类、苏公塔、小驮筐等编织品。
基本特征
维吾尔族枝条编织的特征。其一,实用性。维吾尔族枝条编织的编织品,不论是用于农业生产、畜牧业生产、日常生活,还是用作工艺美术品,都在吐鲁番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枝条编织品结实耐用,制作简单,成本低。在吐鲁番地区的农村,总会或多或少的寻找到这些枝条编织品,采摘水果的筐子随处可见,有些人家还有盛放水果的果盘和毛驴驮运货物的驮筐等,可见这些编织品广泛应用于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其二,环保性。枝条编织的原材料取之于大自然,回归于大自然,不像现在的塑料制品、化学制品和玻璃制品、陶瓷制品等,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只要在树木允许的范围内合理的切割树木的枝条,就能够保证树木的生长和手工编织品的制作。
其三,艺术性。维吾尔族枝条编织把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合二为一,并且保留了传统树木枝条的木质质地和朴素的本色,与此同时,维吾尔族枝条编织在编织手法和编织图案上也有多种讲究,是一种原生态的工艺美术品。
制作工序
维吾尔族枝条编织的原料和工具
维吾尔族枝条编织的原材料主要是在吐鲁番地区生长的各种树木的粗细和长短不一的枝条,包括榆树枝、红柳枝、杨树枝、桑树枝、柳树枝等各种树木的枝条均可。制作工具则主要包括裁剪枝条的剪刀,锤子、刀子、水盆、水桶或铁桶、铁丝和运输枝条的毛驴车等。
维吾尔族枝条编织的程序
(1)准备材料。每年的四月份、十月份,就可采集各种树木的枝条,然后按照各种树木的长短、粗细分别存放。有的树条可以在四月份剥去外皮,露出光滑的白色。这种条子适合编食盘等。根据准备编织的作品的大小,用途等,选定树条备用。编织以前枝条要在水中浸泡3天,涝出阴干,使之更为柔韧。
(2)编织。编织传统的生产、生活用品都还是传统的设计、传统的编织方法,技巧也较简单,追求的是既好用、耐用,也结实、美观。编织手工艺品,要求比较高,需要设计,需要试编,需要寻求新的编织技巧、图案。限于材质的特性,枝条编织不可能像线织那样随心所欲,花样百出。它的基本编织方法,一是在经干间穿进突出的“平织”,枝条数目有一、二、三、四条不等;二是用于边沿的“麻花织”。编织的图案有菱形、链条形、波浪形和椭圆形等。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的维吾尔族枝条编织技艺呈显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它是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具有社会学、民族学、民间工艺史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传承状况
维吾尔族枝条编织传承人是1955年出生的胡吉艾合买提·吐尔逊,掌握了娴熟的枝条编织技艺,他的儿子巴特尔也具有较高的编织技艺,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父亲,但是巴特尔并没有在家里专门从事枝条编织的活动,而是离开了葡萄乡前往吐鲁番市从事工作。其女儿虽然也成为为数不多的女传承人,但是也要结婚。当地政府部门虽然多次在传承人家中和葡萄乡多次举办枝条编织的宣传和传承活动,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但是毕竟次数有限,不能起到永久的保护作用,传承人面临着后继乏人的情况,长此以往的话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面临失传的境地。
传承谱系
第一代:克吾尔阿洪(生卒年不详);
第二代:克吾尔阿洪的儿子阿布都买提阿洪(生卒年不详);
第三代:阿布都买提阿洪的儿子艾米都拉阿洪(生于1848年,卒于1930年);
第四代:艾米都拉阿洪的弟弟海汝拉阿洪(生于1876年,卒于1940年);
第五代:艾米都拉阿洪的女婿吐尔逊·热扎克(生于1919年,卒于1971年);
第六代:吐尔逊·热扎克的儿子胡吉艾合买提·吐尔逊,生于1955年,高中文化。自幼便学习枝条编织技艺;在2005年获得新疆首届民间工艺大赛三等奖,并被中央电视台、广西电视台、《新疆日报》《吐鲁番日报》、吐鲁番电视台多次报道,且多次在吐鲁番地市举办的文化活动中获奖。
第七代:胡吉艾合买提·吐尔逊的儿子巴特尔,生于1984年,初中文化。女儿古丽加玛丽,生于1988年,初中文化,正从师其父亲学习枝条编织技艺。
保护措施
吐鲁番市组织专家,学者对各乡镇枝条编织情况进行相关的普查工作,对民间艺人也已经登记造册,为摸清吐鲁番维吾尔族枝条编织提供了基础,从而为维吾尔族枝条编织技艺的传承提供了基本的资料。
2005年4月起,胡吉艾合买提·吐尔逊在位于葡萄沟景区内靠近大门口的位置设立了维吾尔族枝条编织品的展示点,将历代传承人制作的编织品展示在庭院中,接受游客和外来人员的参观。
吐鲁番地区文体局、教育局等部门组成的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导小组组织吐鲁番地区实验中学采访胡吉艾合买提·吐尔逊,使这一传统美术项目成功地在吐鲁番地区实验中学进行了展示和介绍,在广大的中小学生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吐鲁番市政府相关部门在了解维吾尔族枝条编织传承人基本生活情况的基础上,将生活困难的家庭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中,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生存费用,同时,还为传承人申请经费,每年将国家发放的国家级传承人经费及时准确的发放到传承人手中,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对自治区级传承人提供了较大限度的经费发放,保障了维吾尔族枝条编织项目传承人的基本生活,较大限度地解决了这些传承人生活的后顾之忧。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吐鲁番市高昌区文化馆获得柳编(维吾尔族枝条编织)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柳编(维吾尔族枝条编织)项目保护单位吐鲁番市高昌区文化馆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重要活动
2016年12月17日—2017年1月14日,来自伽师县、吐鲁番市高昌区、伊犁地区及兵团团场的30位手工艺人,在石河子大学参加了“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维吾尔族枝条编织普及培训项目”。他们用桑树枝、红柳枝、胡杨柳、榆树枝和印尼藤编织各种生活器具。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6 14:42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文化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