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别传》是陈寅恪创作的传记,首次出版于1980年8月。
内容简介
《柳如是别传》全书八十余万字,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缘起”介绍写作此书的原因,第二章考证柳如是最初的姓氏名字、家世以及附带问题,第三章考证柳如是与陈子龙等交往问题,第四章考证柳如是与钱谦益交往及相关问题,第五章考证他们夫妇如何从事“复明运动”及钱氏家难。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从20世纪50年代中开始,陈寅恪开始从事柳如是与陈子龙及钱谦益姻缘的考证,并在20世纪60年代中完成《柳如是别传》的写作工作。晚年的陈寅恪已盲目膑足,即便资料的搜集整理可以依赖助手,但构思、论证和论著的写作,还是只能由陈寅恪以口授方式完成。
人物介绍
柳如是:浙江嘉兴人,本姓杨,最初名“云娟”,又有“美人”之称。一度以“杨朝”为姓名,以“朝霞”为字,又有“隐雯”之名,又有“杨爱”“杨影怜”的姓名。后易杨姓为柳姓,以“隐”为名,“如是”为字,又字“蘼芜”,又曾以“柳是”为姓名,又有以“柳因”为姓名的。①生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最先为徐佛的婢女。佛适人后,为周道登之妾。周道登,吴江人,乃第三章所谓的“吴江故相”。崇祯四年(1631年)或五年,如是年方十四五时,因被周氏群妾所谗,(被迫)离开周家,流落人间。崇祯五年于苏州遇陈子龙。陈子龙,华亭人,乃第三章所谓的“云间孝廉”。其人乃“旷世之奇才”。②离开周家后,与李存我有过交往,与宋辕文有过真心相爱。但因宋母反对,辕文与如是关系乃终。李、宋皆华亭人。李存我是明崇祯十六年进士,曾为中书舍人,工文章,精书法,明南都破,自杀,乃豪杰之士。宋辕文是清顺治四年进士,仕至左副都御史,卒于康熙六年,年五十。柳的书法主要学于李。③结束与宋辕文的关系后,柳于崇祯六年(1633年)秋至七年冬,与陈子龙关系密切。崇祯八年(春并首夏),二人短暂同居。因与陈妻张氏不能相容,乃结束与陈的同居关系。同年秋,离开松江,移居盛泽镇归家院。④崇祯十三年冬访钱谦益,十四年夏嫁于钱。嫁钱后,帮助钱脱离因黄毓祺案而致的牢狱之灾,并帮助钱从事反清复明的活动。康熙三年(1664年)钱死,柳因钱氏族人的逼迫,自杀殉钱,时年四十七。
作品鉴赏
作品思想
《柳如是别传》可以说是对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一曲赞歌,作者以天翻地覆的历史事实为轴心,通过柳如是的奇特经历,展开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让读者看到,在这动乱的年代里,各种各样的知识分子怎样在严酷的命运面前块择自己的归宿。作者对柳如是身边的这些士人,以其对待国家命运的态度为准,予以表扬或贬斥,从而起到了“贬斥势利、尊崇气节”的作用。柳如是最为核心的气质,正是作者在全书中反复强调的她的自由精神。“侠气、才气和骨气,在柳如是身上三者合一”,“奇女志与遗民心的结合”,使该书成为可歌可泣的女性史颂。
作者企图以《柳如是别传》呼唤民族魂、士人魂的重塑。慷慨多气、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品格、自尊自爱独立自由之人格、优美深细的情感心灵世界,以及博学多识的文采风流,“河东君一人之身,可以当之而无愧”。这就是该书书名《柳如是别传》实际上指向儒士”的深切寓意。作者对于河东君柳如是的文化想象,是20世纪对于中国文化的文化想象。
内容特点
《柳如是别传》是一部前所未有的兼史学写作与文学写作于一身的新文本,具有历史研究与文化想象两种功用,既能学习到当代国学大师的学术性格,也能体悟到他的心灵世界。
作者简介
陈寅恪(1890—1969年),原籍江西修水,生于长沙。其父陈三立为晚清诗人;长兄陈衡恪是民初书画家、陈寅恪幼承家学,8岁起即研习音韵训诂之学,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春天,13岁的陈寅恪随兄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巢鸭弘文学院高中,后在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社会经济部、美国哈佛大学等学府,专攻比较语言学和佛学,共达10余年之久。20世纪40年代,陈寅恪因眼疾到英国动手术,不幸手术失败。1962年又不幸摔断右腿骨,长期卧床,目盲体残。主要著作有《白乐天之思想行为与佛道之关系》《论元白诗之分类》《论再生缘》,晚年整理编成《寒柳堂集》和《金明馆丛稿》(初编、二编),均已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