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刺蓼
蓼科蓼属植物
柳叶刺蓼(Persicaria bungeana (Turcz.) Nakai ex T. Mori)是蓼科蓼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柳叶刺蓼是中国农业有害生物信息系统收录的杂草,常见于田地边、沙地及路边荒芜湿地。清理方法简单,可以通过人工、机械拔除或喷洒农药等方式治理,但容易在原发作地复发。
形态特征
茎直立或上升,高可达90厘米,叶片披针形或狭椭圆形,顶端通常急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短缘毛;叶密生短硬伏毛;托叶鞘筒状,膜质,总状花序呈穗状,顶生或腋生,花序梗密被腺毛;苞片漏斗状,花梗粗壮,比苞片稍长,花被白色或淡红色,花被片椭圆形,瘦果近圆形,7-8月开花,8-9月结果。
幼苗下胚轴很发达,上胚轴不明显。子叶卵状披针形,长1.2厘米,宽4毫米,先端锐尖,有短柄。初生叶阔卵形,先端钝圆。后生叶卵形或椭圆形。幼苗全株密被紫红色乳头状腺毛。
成株茎直立,高30~60厘米,疏生倒向钩刺。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13厘米,宽1~2.5厘米,先端短渐尖或稍钝,基部楔形。
花和子实花序由数个花穗组成圆锥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苞片漏斗状,上部为紫红色,苞内生有3~4朵花。花排列稀疏,白色或淡红色。花被片5深裂,裂片椭圆形。雄蕊7~8枚,花柱2裂。瘦果圆形而略扁,黑色,无光泽,长约3.5毫米。
生长环境
生山谷草地、田边、路旁湿地,海拔50-1700米。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甘肃、山东及江苏。朝鲜、日本、俄罗斯(远东)也有分布。
发生危害
一年生草本。春季出苗。花果期7~9月份。种子繁殖。喜生于沙地、田边及路旁荒芜湿地。为常见夏、秋收作物田杂草。
综合治理
农田杂草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人工防治、 化学防治、机械防治、替代控制和生态防治等方法。
人工防治
1.控制杂草种子入田人工防除首先是 尽量勿使杂草种子或繁殖器官进入作物田, 清除地边、路旁的杂草,严格杂草检疫制度, 精选播种材料,特别注意国内没有或尚末 广为传播的杂草必须严格禁止输入或严加控制, 防止扩散,以减少田间杂草来源。 用杂草沤制农家肥时,应将农家含有杂草种子 的肥料经过用薄膜覆盖,高温堆沤2-4周, 腐熟成有机肥料,杀死其发芽力后再用。
2.人工除草结合农事活动, 如在杂草萌发后或生长时期直接进行人工拔除或铲除, 或结合中耕施肥等农耕措施剔除杂草。
机械防治
结合农事活动, 利用农机具或大天型农业机械进行各种耕翻、耙、 中耕松土等措施进行播种前、 出苗前及各生育期等到不同时期除草, 直接杀死、刈割或铲除杂草。
化学防除
主要特点是高效、省工, 免去繁重的田间除草劳动。 国内外已有300多种化学除草剂,并加工不同剂型的制剂, 可用于几乎所有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地的除草。
替代控制
利用覆盖、遮光等原理, 用塑料薄膜覆盖或播种其它作物(或草种)等方法进行除草。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0:54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