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子塔,位于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
阎家河镇柏子塔村九龙山上,始建于唐建中四年(783年)。
历史沿革
唐建中四年(783年),始建柏子塔。据《麻城县志》(康熙九年刻本)记载:“唐德宗四年(783年),虚应禅师建塔,九级,顶覆以铁镬,镬侧一柏蟠根而生,每立秋日午,塔身无影。”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侵华日军进攻麻城,用小钢炮炸掉了塔顶,后残留七层半。
2013年8月,依据湖北省文物保护中心《麻城市柏子塔保护维修工程勘察设计方案》完成了一至七层修复、八至九层(含顶部)复建和塔刹安装的文物本体维修工程。2015年6月,湖北省古建中心相关专家进行了验收。2018年7月,安防工程项目竣工验收。
建筑格局
柏子塔位于麻城市阎家河镇柏子塔村九龙山,因塔顶柏树盘根而得名,塔南紧邻九龙寺。柏子塔是湖北省现存时代最早的六角九层楼阁式砖塔,有“楚天第一塔”之称。柏子塔结构为“穿心式”和“回旋式”两种混合结构,一至五层为穿心式楼梯,六至九层为螺旋式楼梯。外观形制为仿楼阁式砖塔,檐下砖雕斗栱、檐椽、飞椽、屋面及砖,雕平座斗栱等制作,均与木结构完全无异,是已发现中国砖塔仿木构建筑中,最真实的一座唐塔。特别是一、二层屋面之上为绿琉璃脊砖。残高34.72米,修缮完成后塔高47.1米。
塔基砌在山北向南的斜坡岩石上,底边长约5米,高约2米。塔门面南,拱券形。二层以上相间设半圆形单券门窗。塔檐置斗栱出跳,一至六层用七踩斗栱承托,七层以上改五踩斗栱。二至四层设斗栱平座,五六层设莲花平座。该塔保存较好,由于年代久远,表层砖块部分有风化刹落现象,塔体内用于加固的木构件多已无存。
建筑特点
柏子塔塔身的莲花形平座以及直棂窗为唐代盛行的建筑风格,球纹窗是五代开始盛行的窗式风格。该塔最突出的特点是,每年立秋目午时,塔身无影。按现代科学解释,其地理位置的经纬度与太阳轨道平面的夹角以及绿年立秋日午太阳直射的斜角应当塔身收分的倾角相等,才能使塔身无影。即麻城八景之一的“柏子秋荫”。因此,柏子塔在地理学、天文学方面具有突出的研究价值。
文物遗存
柏子塔塔身门窗的左右上角各砌有小龛,内置佛像,窗有直棂、斜方格、球纹格眼等式样。
历史文化
相关传说
麻城市东北约十千米处,有一座九龙山,蜿蜒九条山脉,交汇于一地,匍匐于千年柏子塔之下。柏子塔相传为唐德宗年间虚应禅师所建,属楼阁式砖塔,塔平面为正六边形,内有螺旋踏道。每年立秋日午时,塔四周无影,谓“柏子秋荫”。民间传说,此地九龙缠顶,有帝王之气。唐时有位风水先生,死前嘱咐儿子,将自己的尸体用9条草绳缠住,闭门49天后移葬九龙山,然后回家,向北方连射3箭。可惜儿子耐不住母亲斥其久不干活,第48天就射出宝箭,3支箭从唐王头上、肋下和胯裆穿过。唐王震怒,遂在九龙山建塔,用来镇压。柏子塔下,有一寺庙,满山无树,独庙前存一片竹园,两株古柏,一口石塘,静谧清幽,远远望去,恰似一巨龙之龙头状,实是奇山奇景。
文物价值
柏子塔作为平面六角的楼阁式砖塔,在中国唐塔中较为少见,是中国已知较早的六角形佛塔实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保护措施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柏子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和控制地带
保护范围以柏子塔为中心,周围半径600米,包括柏子塔附属文物,九龙寺及唐王洞石窟;以柏子塔保护范围以外周边外延伸400米(即以塔为中心半径100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柏子塔位于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阎家河镇柏子塔村九龙山上。
交通信息
自驾:自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阎家河镇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柏子塔,路程约8.1千米,用时约19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