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实蝇在枸杞果实内取食的蝇类害虫。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4.5~5.0毫米,翅展8~10毫米。头部橙黄色,复眼翠绿色,有黑纹,胸背漆黑色有光泽,中间有两条纵列白纹,有的个体在纵纹两侧还有两条横列白色短纹,与前纹相连成“北”字形。小盾片白色,周缘黑色。翅上有深褐色斑纹4条,一条沿前缘分布,其余3条由前缘斑纹分出斜达翅的后缘。亚前缘脉尖端转向前缘成直角,在直角内方有一小圆圈。腹部背面有3条白色横纹,第一、二条被中线分割。雌成虫产卵管突出。
卵
白色,长椭圆形。
幼虫
末龄幼虫体长5~6毫米,圆锥形,口钩黑色。前气门扇形,上有乳突10个,后气门上有呼吸裂孔二列,每列6个。
蛹
椭圆形,长5~6毫米,淡黄色至赤褐色。
发生规律
以成虫为例:第一代从5月中旬至6月中旬发生;第二代从7月上旬至8月上旬发生;第三代从8月中旬至9月中旬发生。9月中旬以后以蛹蛰伏在1-3寸深的土中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羽化出土,繁殖为害。
成虫羽化时间一般在早上6-9时,其飞翔力颇弱。一般仅能活动于原树上,在早晚温度较低时,成虫行动迟缓,中午温度升高后转为活泼。成虫羽化后2-5天内交尾,受精雌虫2-5天开始产卵。卵产在落花后5-7天的幼果内的种皮上。被产卵管刺伤的幼果皮伤口流出胶质物,并形成一个褐色乳状突起。普通是一果产一个卵,偶有一果产2-3个卵的,但在果内能成活的只有一个幼虫。成虫无趋光性。毕生生活在果内的幼虫,到了成熟期,在接近果柄处钻成一个圆形的孔,钻出脱落地面,爬行结合跳跃,寻找松软的土面或缝隙,钻入土内化蛹。
幼虫脱果多在黄昏时,少数在夜间。据观察,第三代蛹全部蛰伏土内越冬,不再羽化。10月上旬是入蛰盛期。第一、二代也有部分蛰伏的,也就是说实蝇有多化性现象。
防治方法
基本办法:进行土壤拌药,杀死越冬蛹和初羽化成虫于土中。越冬蛹和初羽化成虫是一年中造成蛆果的来源,应于成虫出土以前加以消灭。
如早春没有进行土壤拌药或拌药不彻底,从越冬蛹出来的成虫发生时,则于6月底结合建园作业补做土壤拌药一次,以防治第一代脱果入土的幼虫及土内初羽化成虫。
人工防治:于采果期每隔5-7天结合采果工作,摘取蛆果,集中销毁